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沈汝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沈汝瀚,字海如,江西南昌人,清朝官员。

生平简介

1832年以知县需次福建,署长泰县。以知县需次福建,署长泰县.台湾张丙乱,将军瑚松额、总督程祖洛,奉命剿捕,汝瀚以才檄偕往.张丙获,与侯官县瑞光严鞫得起事四十一人,党羽二百九十九人.不滥无辜,亦无漏网,复因窃贼陈振案,首发许戆成逆谋,1833年以功赏蓝翎,升永春州知州,1837年时已署泉州府,因台道周凯病,遂调来台护理巡道约数月,至则实仓库,清监狱,设防守,练精兵,条其治法。 著集六卷,粹于理学,究心王氏“传习录”者几二十年,能施诸政事(“戎马风涛集”).[1]

海内第一桥

 該石匾長1.58米,寬0.51米,上署“道光癸卯”,下署“郡守沈汝瀚書”。匾原置於洛陽橋西川甘雨亭內牆上,後移至蔡襄祠(洛陽橋橋南街南側)後殿的洛陽橋歷史博物館內,由泉州知府沈汝瀚書。其書法疏密嚴謹,奔逸諧調,凝重流麗,方圓兼備,筆力縱略相間,猶如雲行水流,有樸素雄健之趣。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是當時泉州郡守宋代大書法家蔡襄倡導興建的,坐落在泉州東北洛江區與惠安縣交界的洛陽江下游,即古萬安渡口處,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
 
 在中國橋樑史上與趙州橋齊名,有“南洛陽,北趙州”之稱。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稱之為“中國古代橋樑的狀元”,是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
 
 該橋宋皇祐五年(1053年)興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歷時六年。橋長834米,寬7米,有橋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塊砌成,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為了使橋墩更為牢固,巧妙地利用繁殖“蠣房”的方法,來聯結膠固石塊。這種用生物加固橋樑方法,古今中外,絕無僅有。橋上還裝飾有許多精美的石獅子、石塔、石亭,橋兩端立有石刻人像守護。[2]


前任:
熊一本
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1837年上任
继任:
姚莹

参考文献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人物介绍>沈汝瀚
  • 沈汝瀚的“海内第一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