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傣族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永興傣族鄉位於永仁縣城北部,地處金沙江南岸,東與四川攀枝花市中壩鄉、啊喇鄉為鄰,南與維的鄉相接,西抵中和鎮,北與麗江市華坪縣隔江相望。[1]
中文名稱: 永興傣族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電話區號: 0878
郵政區碼: 651400
地理位置: 永仁縣城北部
人 口: 12890人
機 場: 攀枝花機場
車牌代碼: 雲E
簡介
永興傣族鄉位於永仁縣城北部,距縣城107公里,有97公里的省界線,東與四川攀枝花市中壩鄉、永富鄉為鄰,南與萬馬傣族鄉、中和鎮、維的鄉相接,西抵金沙江與麗江市華坪縣榮將鎮隔江相望,北同攀枝花市太平鄉接壤。
境內最高海拔2796米,最低海拔1106米,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日照2824.4小時,年平均降雨64天。轄永興、那軟、灰壩、白馬河、小莊、干樹子、立溪冬、馬頸子8個村民委員會,8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383戶,總人口9644人,人口自然增率為0.99‰,其中農業人口9158人。
主要少數民族有傣族4124人,占總人口的42.8%,彝族1045人,占總人口的10.8%,回族320人,占總人口的3.3%。全鄉國土面積358.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611畝,其中水田4723畝,旱地7888畝,人均1.31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豆類,總產量359公斤,人均有糧377公斤,烤煙590畝,產值42.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7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7元,財政總收入1876149元,其中自收收入38.4萬元,財政總支出1869239元。
轄區
全鄉轄永興、那軟、灰壩、白馬河、小莊、干樹子、立溪冬、馬頸子、拉姑、迤資、昔丙、魚乍12個村民委員會,3387戶,總人口12890人。境內有傣族人口6969人、占總人口的54.06%,是全縣唯一的一個傣族鄉,傣族風情濃郁。
永興鄉地形南高北低,山巒疊嶂,森林茂盛,立體型氣候特徵明顯。白馬河林場是全國最大的雲南松母樹林基地,被稱為「彝州綠海」,森林覆蓋率達64%。
全鄉礦產、水能、生物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銅礦、煤礦、鎳鈀鉑礦、鉛鋅礦、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達10餘種,高山盛產牛肝菌、松茸、山蕨菜、花椒、核桃、櫻桃、蔬菜和各類中藥材,壩區盛產香蕉、橘子、龍眼、芒果等熱帶水果,同時是水稻和玉米繁制種的理想之地,適宜規模養殖優質黑山羊和肉黃牛。 永興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着力抓好「興工、強農、擴城、活商、固基、和諧」六項重點工作,緊緊圍繞優勢資源開發、重點領域發展,積極引進外資,重點推進能源、農特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的建設和發展,充分發揮礦冶、水能、林業、民族文化等比較優勢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統籌兼顧,突出發展,以人為本,可持續協調發展,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努力實現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和諧發展的奮鬥目標。
按照永興鄉立體氣候明顯的特點,全鄉劃分為三個經濟發展區,即:低海拔乾熱河谷熱帶作物經濟區,中海拔烤煙、蠶桑種植區,高海拔綠色經濟區,因地制宜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
大力實施「農業穩鄉、工業富鄉、商貿活鄉、投資拉動、科技興鄉」五大戰略,集中力量發展烤煙、能源冶金、綠色食品、蠶桑、畜牧、文化旅遊六大產業,把永興建設成為永仁的「電力供應站,資源開發區,工業聚集地,平安新農村」。
永興鄉黨委、政府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建設學習型、服務型、效能型、法治型、廉潔型、創新型政府,不斷提高政府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經濟上不斷完善發展思路,擴大開放,狠抓六大重點產業建設不動搖,加快發展,保持穩定,在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永興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傣鄉大地呈現出勃勃生機,傣鄉人民站在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的歷史新起點上。
永興,這個充滿濃郁民族風情,正煥發着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傣鄉兒女,熱忱歡迎你到山清水秀的永興來,走進傣鄉,領略山水風光,尋求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資源之鄉,生態寶庫,魅力傣鄉—永興傣族鄉人民熱情歡迎你。
地勢地貌
永興鄉地形東高西低,山巒疊嶂,坡陡谷深,呈立體型氣候特徵,白馬河林場是全國最大的雲南松母樹林基地,高山盛產花椒、核桃、蘿蔔、洋芋和各類中藥材,壩區盛產熱帶水果,是水稻和玉米繁制種適宜區。
永興傣族鄉黨委、政府充分發揮自然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解決「三農」問題。
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水利工程2件,坡改梯450畝,新修鄉村公路13公里,修復鄉村公路165公里,修復水毀田地70畝;二是發展畜牧業,全鄉大牲畜存欄7635頭匹,生豬存欄9702頭,山羊存欄22534隻,畜牧業總產值1274萬元;三是發展鄉鎮企業和勞務輸出。全鄉個體工商戶147戶,從業人員239人,勞務輸出1645人;四是嫁接核桃200畝,新增經濟林果900畝。
建設
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境內有鄉村公路8條,縣鄉公路1條,通外省(四川省攀枝花市)公路2條,通車裡程為348公里,公路全部實現了等級化。
全鄉8個村委員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結束了部分村委會不通電話的歷史,裝有程控電話198部,手機317部,全鄉現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412人,小學4個班以上的有7所,在校生72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4%;有文化室4個,利用長假舉辦傳統節日「潑水節」和全民健身運動,成效明顯。有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0人,病床8張,村衛生室8個,衛生員8人,年內共接診12100人(次),住院60人(次)。
農業
蔬菜基地
鄉人民政府把全鄉劃分為三個板塊經濟,即:低海拔乾熱河谷區的白馬河、拉姑、昔丙、迤資、魚鮓規劃為發展熱帶作物經濟區,重點發展烤煙、熱帶水果;中海拔的灰壩、那軟、永興、小莊規劃為蠶桑種植區,重點發展優質稻、林果、蠶桑和養殖業;高海撥地的干樹子、立溪冬、馬頸子規劃為發展綠色經濟區,重點發展無公害反季蔬菜、畜禽養殖業、經濟林果和中藥材種植。通過政策促、部門扶、市場引、能人帶、幹部幫,我鄉特色農業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
文化教育
永興希望小學
全鄉有1所中學、1所中心小學、9所村完小,1個文化站,12個文化活動室。在校中學生625人,在校小學生1310人.全鄉學校占地面積13300㎡。在順利通過省"兩基"複查驗收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幾年來,永興鄉對各村的學校進行統一的修繕與美化,完成了那軟希望小學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加強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全鄉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育事業有了新發展。
人文地理
人背馬馱
永興鄉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全鄉人口12890人,傣族8359人.主要居住在7個村委會。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在潑水節流傳的過程中,傣族人民逐漸將之與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結合起來,賦予了潑水節更為神奇的意蘊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間還流傳着一個十分有趣的神話:遠古的時候,傣族地區有個惡魔,他作惡多端,濫施淫威,弄得莊稼無收,人心不寧,民不聊生。人們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對付不了。後來,惡魔霸占了七個民女做妻子。姑娘們看到自己的同胞過着悲慘的生活,決心找到消滅惡魔的辦法。聰明的七姑娘從惡魔的話中發現了他的致命弱點,即惟有惡魔自己的頭髮才可以置之於死地。一天夜裡,惡魔酩酊大醉後沉沉地睡去,姑娘們勇敢地從他的頭上拔下一根頭髮,緊緊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惡魔的頭顱立刻便掉了下來。可是頭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將釀成災禍,姑娘們立即拾起頭顱,大火就熄滅了,惡魔也隨之消失。為了避免大火再燃,禍害百姓,姐妹們決定輪流抱住惡魔的頭,每年一換。在每年換人的時候,人們都給抱頭的姑娘沖水,以便衝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憊。後來,傣族人民為紀念這七位機智勇敢的婦女,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