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毛华菊

中文名称:毛华菊

外文名称:Name:Dendranthema vestitum (Hemsl.) Ling

界:植物界

科:菊科

属:菊属

分布区域:产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及安徽西部

毛华菊产于中国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和东部安徽西部的低山山坡和丘陵地。多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茎坚硬,基部木质,密被灰白色绒毛,有被密绒毛的腋芽或腋芽发育成短缩的营养枝。叶质厚,叶形变化大。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釐米,有匍匐根状茎。茎直立,上部有长粗分枝或仅在茎顶有短伞房状花序分枝。全部茎枝被稠密厚实的贴伏短柔毛,后变稀毛。下部茎叶花期枯萎。中部茎叶卵形、宽卵形、卵状披针形或近圆形或匙形,长3.57釐米,宽24釐米,边缘自中部以上有浅波状疏钝锯齿,极少有23个浅钝裂的,叶片自中部向下楔形,叶柄长0.51釐米,柄基偶有披针形叶耳。上部叶渐小,同形。全部叶下面灰白色,被稠密厚实贴伏的短柔毛,上面灰绿色,毛稀疏。中下部茎叶的叶腋常有发育的叶芽。头状花序直径23釐米,313个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总苞碟状,直.径11.5釐米。总苞片4层,外层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4.5釐米,中层披针状卵形,长约6.5毫米,内层倒卵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长67毫米。中外层外面被稠密短柔毛,向内层毛稀疏。全部苞片边缘褐色膜质。舌状花白色,舌片长1.2釐米。瘦果长约1.5毫米。花果期8-11月。[1]

花朵形态变异

在野外,我们发现毛华菊花朵形态的变异式样与栽培菊花的极为相似,为了能与菊花相对照,我们也根据舌状花花瓣形状、花瓣数目、花色及花朵大小对毛华菊的花朵形态变异进行描述.

瓣型的变化

平瓣类:这是毛华菊最典型的瓣型.平瓣类中,舌状花常出现各种变化:有的头状花序中部分舌状花畸形扭曲,使头状花序很不整齐;有的舌状花端部具较深 的齿裂;一些植株的舌状花成荷瓣型,瓣短而宽,中部最宽,端部缢缩;还有一些个体的舌状花截面上卷呈“V”字型。

匙瓣类:舌状花自基部向上多少管状化,呈匙形。

管瓣类:舌状花全部管状化.

混合类:在同一朵头状花序中,舌状花兼有平瓣型、匙瓣型、管瓣型。

瓣数的变化

重瓣化是观赏植物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野生的毛华菊中,也能见到重瓣化现象.

单瓣型:多数毛华菊属于此类型.舌状花通常为一至一轮半,舌状花数在23以内,在天柱山发现最少的仅有13枚.

复瓣型:花通常为二至三轮,舌状花数在24以上,发现最多的有32枚。

品种介绍

多年生草本,高约80釐米。茎坚硬,基部木质,密被灰白色绒毛,有被密绒毛的腋芽或腋芽发育成短缩的营养枝。叶质厚,叶形变化大,匙形、倒卵形、卵形、宽披针形或圆形等,边缘有稀疏的粗大锯齿或近全缘,基部楔形而渐窄成叶柄,两面被灰白色绒毛,下面及脉上的毛更密厚,茎中部叶大,向下向上叶变小。头状花序直径2-3釐米,单生于枝端及茎顶,排成疏散的伞房状;总苞杯状;外层总苞片叶状,被厚绒毛;中内层总苞片边缘膜质,褐色;舌状花白色,雌性;盘花筒状,两性,有黄色大腺体。瘦果稍扁,有5-6条不明显的纵肋,边肋宽膜质,无冠状冠毛。 分布于河南、安徽、湖北。生山坡阴处。

毛华菊产于中国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和东部及安徽西部的低山山坡和丘陵地,在野外调查中,发现毛华菊花朵形态有着丰富的变异.这些变异,如舌状花形态、花瓣数目、花朵大小和花色的变化,犹如栽培菊花花朵变异的雏形.显然,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将为栽培菊花起源及花形演化研究、菊属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和育种提供新的信息。

分布现状

在天柱山,从海拔500m到最高处1780m均有毛华菊分布,该种的分布区与野菊的相重叠.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林缘、溪边、田埂边其种群密度较大.我们所发现的花朵变异也主要集中在海拔700~730m的溪边开阔地带。

在伏牛山,从海拔500m到最高峰老君山(1500m)都有毛华菊的分布.所发现的变异也主要集中在种群密度较大的地点,且伴生有大量的野菊。

价值

药用部位:花序

药用功能: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参考资料

  1. 毛华菊,中文百科,201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