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正名 | |
---|---|
正名,是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即楔子。元杂剧的开场白。元明杂剧最后有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一般称前一句或前两句为"题目",后一句或后两句为"正名"。[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正名 [2]
含义 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即楔子
拼音 zhèng míng
解释
1、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2.即楔子。 元杂剧的开场白。3. 元 明 杂剧最后有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一般称前一句或前两句为"题目",后一句或后两句为"正名"。
出处
《管子·正第》:"守慎正名,伪诈自止。"
《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韦昭注:"正上下服位之名。"
《谷梁传·僖公十九年》:" 梁 亡, 郑 弃其师,我无加损焉,正名而已矣。"
《旧唐书·韦凑传》:"师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与实,故当相副。"
巴金《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黑暗两个字怎么可以做杂志底名称呢?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是最要紧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元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多则四句,少则二句,似为简捷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青琐高议》及《青琐摭遗》文辞虽拙俗,然尚非话本,而文题之下,已各系以七言……皆一题一解,甚类 元 人剧本结末之'题目'与'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