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楚雄文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楚雄文廟位於雲南省楚雄市,創設於明代,初為楚雄縣文廟。明嘉靖年間,遷楚雄府文廟於近左。清康熙年間整修,合縣文廟、府文廟為一處。清代中後期,中路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萬世師表坊、泮池及三元橋、欞星門(文明坊)、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啟聖殿)、尊經閣。大成門前東西兩廡,東為名宦祠,西為鄉賢祠。東路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是義學、楚雄府學,西路軸線為楚雄縣學。泮池東西,東為德配天地坊,西為道冠古今坊。今存大成殿、泮池及三元橋、大成門、大成殿西廂(原鄉賢祠)、尊經閣,崇聖祠僅存前檐柱礎一對。

大成殿建於明成化五年(1469年),清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以及1985年均有修理。前為月台,面闊五間,進深六椽,重檐歇山頂,有前廊之設。上檐斗栱五鋪作雙昂,下檐斗栱四鋪作單杪,當心間、次間補間鋪作兩朵,盡間無補間鋪作,主要梁架仍保持明代風格,門窗裝修則為清代補配。2013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基本內容

楚雄文廟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遷建於此;府文廟於嘉靖六年(1527年)遷建於縣文廟之右射圃。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地震傾記,二十二年(1683年)奉旨重建,遂成統一布局。其格局與建築風格均與全國相統一,分為東、中、西三區,即東廂、西廂,中區有崇聖殿、蒼qIn殿、大成殿、大成門、欞星門、三元橋、伴池等。「其地勢宏敞,與臨安府(今建水)埒,謂之甲於全滇」。清咸豐十年(1860年),旋遭毀損,同治年間,再次重修。雖然規模遠不及前,但「階級置楚石欄杆,栽松柏,殿宇越覺輝煌』。解放後,文廟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築已經損毀。現僅存蒼頡殿、大成殿、大成門、三元橋、伴池等。其中大成殿保存較完好。

1985年,楚雄市人民政府撥專款10萬餘元,對文廟進行維修。經過維修的大成殿、大成門、伴池等,既保持了原文廟的建築風格,又不失莊嚴典雅,壯觀輝煌[2]。1987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楚雄文廟 相關視頻

楚雄文廟
雲南楚雄航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