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楚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楚書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楚書

國籍;中國明朝

民族;漢

職業;明朝大臣

籍貫;南直隸江都府

字;國寶

楚書(生卒年月不詳),字國寶,明朝大臣。原籍南直隸江都府(今江蘇揚州),後改籍寧夏左屯衛(今寧夏銀川)人。[1]

內容

楚書(生卒年月不詳),字國寶,明朝大臣。原籍南直隸江都府(今江蘇揚州),後改籍寧夏左屯衛(今寧夏銀川)人。

正德十四年(1519年)鄉試中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登進士。初任兵部主事。十二年(1533年),大同鎮總兵官李瑾命令駐軍開挖天成衛(今山西天鎮)左孤店長濠四十餘里,由於工期急,士兵們晝夜施工,軍官反而剋扣軍餉,虐待士卒,廣大士兵不堪其苦,不滿其辱,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由王福勝、黃鎮等帶頭鼓動駐軍譁變,殺死總兵李瑾,放火燒毀巡撫衙門,囚禁巡撫潘亻放,占據大同鎮城。朝廷聞變,命總制宣、太、山西、保定諸鎮軍務劉源清,帶領總兵官卻永部前往討伐。劉源清還到處張貼榜文大肆宣揚,原對譁變事件「處之過寬」,有大加鎮壓的聲勢,從而引起「遺孽大懼」。而谷阝永官兵又漫無紀律,「至城下大掠」,反而造成未反的兵丁「遂盡反」。當時被叛軍拘押於城中的僉事孫允中,冒死縋城逃出以後,把自己親眼所見的實情向劉源清反映,描述了官軍「將士妄殺狀」。宣府巡撫潘亻放也認為,大同事件是由「將士妄殺激變」所造成的,而劉清源卻隱瞞實情。藩封大同代王也聯合官府和軍民上奏朝廷,「請益師至五萬」,準備屠城,進行更大規模的鎮壓行動。當時朝廷內部主張剿、撫雙方爭執不下,「帝不能決」。譁變士兵為了求生,已準備「外勾蒙古為助,塞早大震」。在這種十分嚴重的緊急關頭,楚書正督餉來到大同。他冒險親自「觀兵城下,城中俱登俾請曰:『吾輩非殺主帥者,亦無他志,但畏此死,自保耳。』請書入。」楚書為了進一步查清變亂原由,摸清首要分子,不顧自身安危,隻身進城,深入到亂兵營中,「諭慰之,且言用兵非朝廷意,眾皆望闕呼萬歲。」後來他又爭取到叛卒馬升、楊麟為內應,給「三千金,俾募死士以自效」。馬、楊便於城中向廣大變卒「陳朝廷威德,曉以禍福,令獻首惡。」在廣大士卒的揭發下,先將黃鎮等九名死心踏地謀反的頭頭誅殺,又打開城門導引官兵入城,同時還捕殺二十六名頑抗分子,大同城順利收復,一場邊塞動亂告平息。楚書為此建立首功,被提升為太僕寺少卿。十八年(1539年)再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次年秋,蒙古吉囊部聚集十萬之眾大舉侵犯大同諸邊,深入到關內大肆掠奪,長城內外處處報警,邊地人民生命塗炭,朝野為之震驚。楚書臨危不亂,鎮定安常,積極與總制劉天和、總督楊守禮同心合力,率領守邊將士英勇戰鬥,堅決抵抗。楚書親自指揮總兵官白爵三,大敗敵軍於萬全右衛(今河北萬全)境,特別是在桑乾河戰役中,斬敵百餘級,沉重打擊了入犯主力一股,迫使吉部數萬多人全部敗逃老巢。事後記戰功,楚書再進右副都御史。二十年(1541年)秋,蒙古俺答、阿不孩兩部求通市被拒絕,於是又聯合吉囊部,分頭向關內進犯。俺答部攻克了石嶺關(今山西陽曲東北關城),一直打到太原城下。吉囊部也從平虜衛(今山西平魯)侵入,掠奪平定(今山西平定)、壽陽(今山西壽陽)等地,總兵官丁璋、游擊周宇等將戰死,各蒙部大掠而歸,北邊損失慘重。第二年,又因大同巡撫誘殺了蒙部求市信使石天爵,導致各蒙部更加瘋狂入犯,蒙騎一直侵入朔州(今山西朔縣)、廣武(今山西山陰西南舊廣武城),再由太原南下,分擾沁(今山西沁縣)、汾(今山西汾陽),襄(今山西襄恆)和長治等地。而後蒙部各股又從忻(今山西忻縣)、惇、代(今山西代縣)而北還,屯駐於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祁城),最後從容由雁門關出歸,山西大部被侵擾,損失相當慘重。在追究這兩次重大失敗的責任中,楚書被免職回到寧夏,從此默默而終。

主要影響

楚書雖然能文能武,但其詩文基本上已經失傳,僅有一篇《寧夏按察司創建碑文》倖存。家鄉人民為了表彰他,在鎮城專門建立兩處牌坊:一處上書「都憲二(指楚書和馬昊);另一處上書「五桂連芳」(指楚書、王師古、汪文淵、梁仁、劉伸),以為永久紀念

參考來源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高情商講話方式

參考資料

  1. 楚書,太祖皇帝本紀,360搜索 ,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