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dryopithecus)一组种类庞杂的化石猿类。化石发现于亚、欧、非三洲广大地区的中新世和上新世地层中,约生活于1200多万年前。化石遗骸有头骨、上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等。它们的体质特征界于猿类与人类之间,且肢骨尚未特化,既可向现代猿类、也可向现代人类的方向发展。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它们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森林古猿 拉丁学名 dryopithec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灵长目
亚目 简鼻亚目 分布区域 非,亚,欧地区 时代 1200多万年前 脑容量 400ml

目录

基本信息

drie-oh--pi-thi--kuhs

名称含义:"树猿"

大小:体长约60厘米

体型像黑猩猩,它可以四足行走,也可以两足行走,爬树、吃果实。

详细

它们就像黑猩猩那样过着群体生活。森林古猿如何向人的方向发展,曾有过种种推测,其中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居生活向着地面生活过渡。

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体型变大,骶骨也变得厚大,骶椎数增多,髋骨变宽,内脏和其他器官也相应地变化了,从而为直立行走创造了条件。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双手日益灵巧。

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工具,并且还会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最早发现:非洲,3000000年前,"露西少女")。在此情况下,御敌、觅食等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1]

若干万年后,古人类开始制造越来越复杂的工具,同时开始使用火,促进了脑的发展。脑量逐渐增大,终于萌发了意识,产生了语言,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过渡的第一步。恩格斯把它们归入到形成人的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即"攀树的猿群"。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后产生文化、艺术、宗教等等,逐渐发展成人类。

化石

森林古猿类的化石十分庞杂,1965年E.L.西蒙斯和D.皮尔比姆把森林古猿属分为3个亚属和7个种,即森林古猿亚属的森林古猿方坦种和森林古猿莱顿种,化石主要产地在欧洲 。[2]

西瓦古猿亚属的森林古猿印度种森林古猿西瓦种,化石产地主要在亚洲;原康修尔猿亚属森林古猿非洲种森林古猿尼安萨种森林古猿大型种化石主要产地在非洲。

其中,森林古猿非洲种曾被认为可能是现代黑猩猩的祖先,森林古猿大型种曾被认为是现代大猩猩的祖先。

对森林古猿类的这个分类系统,虽尚有不同的意见,但仍被不少人所采用。1977年,皮尔比姆把森林古猿印度种和西瓦种改归为西瓦古猿属。

物种属目

绝灭的类猿动物的属。代表广义的小猿类,其中包括现代猿类和人类二者的祖先。虽然根据欧洲、非洲、亚洲等广大地区发现的化石碎片命名的森林古猿属是多种多样的,但看来所代表的仅仅是一个属。化石见于中新统上新统,显然发源于非洲。

已知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包括相当于大、中、小型大猩猩的动物。许多方面同预料一样,构造相当一般化,缺少区别现代猿类和现代人的大多数特化标志。

犬齿比人的大,但不像现代猿类那样很发育。四肢并不过分长(猿类为了从一棵树吊荡到另一棵树的一种适应性变化)。头骨缺乏常见于现代猿类的矢状嵴和粗大眉脊。

很可能由狭义的森林古猿属产生了现代大猩猩黑猩猩。在中新世某个时期,森林古猿类产生了一种变型,实际上导致最早期像人的类型,最后导致人类。接近该类原种分枝的代表是腊玛古猿属(ramapithecus),以较进步的齿式为鉴别特征。森林古猿类很可能居住在森林区。

发现

大约在2300万年到1800万年前,在热带雨林地区和广阔的草原上,有一种古代灵长类动物--森林古猿活跃在那里,他们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这些地区有的已经成为火山活动地区,人们对森林古猿的了解,很多是依靠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化石和地质资料。

非洲亚洲欧洲许多地区都曾发现过森里古猿存在的遗迹和化石。

不是所有的森林古猿都是人类的祖先,他们也是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祖先。"森林古猿"这个名词时为在那个年代中生活的所有古猿类起的。

森林古猿身体短壮,胸廓宽扁,前臂和腿一样长。前肢既是行走时的拐杖,也是用来悬挂在丛林间摆荡、摘取野果的器官。

他们就像黑猩猩那样过着群体生活。由于森林大量消失,大量的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行走。长期的下地行走使得他们逐渐进化学会直立行走。

恩格斯把他们归入到形成人的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即"攀树的猿群"。

视频----人类进化起源于森林古猿,从灵长类经过…

參考來源

  1. 露西少女), 快资讯,2019-11-03
  2. 森林古猿属分为3个亚属和7个种), 个人图书馆,201 9- 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