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棘洪灘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棘洪灘街道

中文名 :棘洪灘街道

所屬地區: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棘洪灘街道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地處東經120°09′-120°20′,北緯36°14′-36°23′,東靠城陽街道,西以桃源河為界同膠州市李哥莊鎮毗鄰,南銜上馬街道,北與即墨市藍村鎮、南泉鎮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1.5公里,總面積70.6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轄29個社區,總人口47645人(2014年)。

2014年,完成財稅收入37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31.4%;完成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6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34.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7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24%。[1]

位置境域

棘洪灘境域位於青島市城陽區西北部,地處東經120°09′-120°20′,北緯36°14′-36°23′,東靠城陽街道,西以桃源河為界同膠州市李哥莊鎮毗鄰,南銜上馬街道,北與即墨市藍村鎮、南泉鎮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1.5公里,總面積70.6平方公里。

地質

棘洪灘境域屬華北地台魯東地盾的一部分,地處即墨-牟平斷塊帶南端之東側,膠萊盆地東南邊緣。構造體系隸屬於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的構造部位,前震旦紀呂梁運動時期,劇烈的地質構造運動,形成由變質岩構成的復背斜褶皺。此後,從古生代直至中生代侏羅紀這一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地殼緩慢上升,古老的變質岩裸露地表,長期經受風化剝蝕。中生代受燕山運動的影響,在古老的變質岩中形成以北東走向為主的斷裂構造。距今約0.8~1.29億年的燕山運動後期,即白堊紀,岩漿活動廣泛,形成大量的火山噴發熔岩及碎屑岩沉積蓋層。這些火山噴發熔岩,經長期風化剝蝕被夷為波狀平原。新生代第四紀,在墨水河、洪江河、桃源河等河流下游形成鬆散地層的沉積,構成小沖積平原。歷經地史演化及滄桑變遷,形成棘洪灘域內的地質輪廓。

地形地貌

棘洪灘境域地處濱海沿岸的海退地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自然坡度南北10‰、東西8‰,摩天嶺等為嶺埠,局部低洼,中、西、北部為平原窪地,東南部系半丘陵、半窪灘涂及鹽區,最高海拔20米左右。

棘洪灘境內屬沖洪地貌類型,為即墨市西南部墨水河、洪江河、桃源河下游沖積而成,地貌低平,是重要的糧食產地。20世紀70年代後,隨着南萬鹽場改灘、山東省引黃濟青工程棘洪灘水庫建設、鎮村建設、道路交通建設、招商引資各類企業的建設、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青島高新技術開發區鹽田回填開發、桃源河流域開發等,使地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原地貌有了較大改觀。境內的沖洪地貌中,存在着傾斜平地、沿河平地、濱海灘地三個不同的微地貌單元。

氣候

棘洪灘境域地處膠州灣北岸,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因受海洋季風和海潮的影響,空氣濕潤,溫度適中,雨水豐富,四季變化及季風進退較為明顯,四季分明,夏季及早秋時有颱風影響,晚秋至春,雖有西北寒流入侵但較少。春季多為南風或東南風,氣溫回升緩慢,時有大風、大霧天出現,多春旱;夏季空氣濕潤,氣溫高而不燥,降雨較集中,災害性天氣較多;秋季天高氣爽,氣溫下降緩慢,雨量減少,常受旱澇威脅;冬季雨雪稀少,易乾旱,氣溫下降遲緩,多西北風,無嚴寒。氣候總的表現為春寒、夏涼、秋溫、冬暖,具有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和濕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

水文

棘洪灘域內河流均為季風區雨源型,河流水系的發育與分布,明顯受地形、地貌的影響。有內河羊毛溝和桃源河、洪江河及墨水河3條外河。內河的特點是源短、流急,屬潮汐性河流,直流入海;外河均來源於即墨市,其特點是地勢比較低,河床短淺,汛期水流湍急,排水不暢,由於膠州灣海水頂托,河堤易決口,泛濫成災。

自然災害

棘洪灘境域雖屬暖溫型半濕潤性氣候,但歷史上旱、澇、風、雹、蟲、凍、海嘯等多種自然災害時有發生。據清同治版《即墨縣誌》、《膠澳志》、《增修膠志》、《嶗山縣誌》、棘洪灘街道農業服務中心、青島海玉製鹽有限公司等歷年降水紀錄,自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到2010年12月,危及棘洪灘地域的自然災害達190次之多。在自然災害發生的年份中,大旱年份占22.9%、澇災年份占32.9%、蟲災年份占12.4%、雹災年份占15.9%、凍害年份占12.9%、海嘯年份占2.9%。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瘟疫、大饑荒接踵而至,嚴重時連續數年大災,餓殍載道,甚至人相食。解放前貧困落後,人們毫無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大災發生後,十室九空,人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視頻

我們在一起-走進城陽區棘洪灘街道南萬社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