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桑墟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桑墟鄉隸屬於江蘇省沭陽縣,地處沭陽縣北部,東與華沖鎮青伊湖鎮接壤,南與賢官鎮為鄰,西連新沂市阿湖鎮,北與連雲港市東海縣交界。截至2021年3月,桑墟鎮總人口10.17萬人。桑墟鎮是"中國楹聯文化鎮 ","十大木業園區(集群)""綠色創新木業園區"。

民國元年(1912年),設桑墟鄉,屬沭陽縣第四區;1983年,復名桑墟鄉;1999年10月,桑墟鄉改桑墟鎮。2021年3月,撤銷桑墟鎮、茆圩鄉,設立新的桑墟鎮。截至2021年3月,桑墟鎮轄4個社區、20個行政村。

2022年,桑墟鎮現有工業企業530家,1-7月,實現開票實績企業282家,開票超2000萬元工業企業94家、超億元工業企業2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6家。[1]

歷史沿革

桑墟鎮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早在北宋時期,農民起義軍宋江帶領義軍轉戰於此。

明洪武年間,曾設桑墟鋪,經此去東北。明清時期,水運到海州城的客船曾將桑墟作為驛站,舟車過往,商賈雲集。民國初年,在今桑墟南首曾建有天啟廟、大虹橋,盛況一時。境內古有桑墟湖,與青伊湖、碩項湖相通,水運便利,文人雅士常於此泛舟,吟詩作對,清末民初逐漸淤塞湮滅。民國29年,劃入東海縣抗日民主政府境內,1949年5月復歸沭陽。上世紀四十年代,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陳毅、張愛萍、李一氓等都曾在這裡戰鬥過,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濃厚的友情。新中國成立後成立沭陽縣桑墟區,1957年撤區並鄉,1958年9月成立桑墟人民公社,被評為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嘉獎,1983年4月復改稱桑墟鄉,1999年10月撤鄉建鎮。

特色產業

九十年代後期,工業發展才突飛猛進,企業絕大多數為木材加工為主。企業生產的板材暢銷上海、廣東、蘇錫常等各大中城市,部分企業產品還出口日本、韓國、加拿大以及西歐等國家和地區,被授予市縣"木材加工基地"稱號,相繼建成了胡圩、老莊、河西、西湖、舒窯、劉寨、劉廳等8個工業小區,其中胡圩工業小區被評為市"鄉鎮工業示範小區"。桑墟鎮以井利木業、牡丹木業為首的民營企業共有517家,其中規模較大的木材加工企業235家,投資過千萬元的龍頭企業主要有長盛、林宏、三林、嘉華等,這些企業年銷售收入均在千萬元以上,年納稅均在30萬元以上,有力地帶動了本地木材加工業的發展。桑墟鎮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億多元,入庫稅收680多萬元,吸納農民就業達2萬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桑墟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繼續圍繞招商引資、發展工業、城鎮建設三大工作重點,不斷加快全鎮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通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07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5.8億元,實現財政收入3206萬元,2004-2007年,連續四年進入全市財政收入"十強鄉鎮"先進行列。2007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完成進縣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1個。引進鎮工業集中區項目22個,引進投資額6800多萬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