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杨瑞龙 | |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 |
出生 |
1957年5月 江苏省昆山市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杨瑞龙(1957年5月 - ),江苏昆山市人,中国经济学家[1]。 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1987年在南京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任北京市政府顾问[2]、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3]。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4]。曾先后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丹麦奥登塞大学访问进修。在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学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任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
人物经历
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1987年在南京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丹麦奥登塞大学访问进修。在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学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5]。
主要著作
已出版了《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面对制度之规》、《当代主流企业理论与企业管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等多本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主要理论贡献
杨瑞龙在制度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理论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在中国国内首次提出并具体设计了双层股份制模式,那就是通过在政府、国有资产委员会、控股公司和股份公司之间设置多级委托代理关系,解决政企不分、产权模糊等问题。这一改革思路在后来国家体改委设计的改革方案以及深圳、上海等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对"资本雇佣劳动逻辑"、 "工资侵蚀利润"等命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并阐述了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模式。这些学术思想在经济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一篇关于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从自费开发到"国批"开发过程的案例分析中, 提出了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过渡依次经过供给主导型、中间扩散型和需求诱致型三种制度变迁方式的假说,并加以验证。该成果被认为处于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
成就荣誉
曾获经济学最高奖——第八届、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北京市第四、第六届、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被选拔为国家人事部“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北京市“百人工程”人选,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与管理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荣誉。
主要作品
1.《股份制与当代中国企业改革》(独著),中国展望出版社1992年版。
2.《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第一作者,与周业安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面对制度之规》(独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
6.《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试论国有资产价值递增承包责任制》,《经济研究》1986年第11期。
8.《价格不是国家实行间接控制的手段》,《光明日报》1986年3月8日。
9.《产权明晰化与双层股份制模式》,《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
10.《法人资产制度与企业自负盈亏》,《经济研究》1986年第8期。
11.《论制度供给》,《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
12.《论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的冲突及其协调》,《经济研究》1994年第5期。
1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理论思考》,《经济研究》1995年第2期。
14.《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杨瑞龙 | |
---|---|
杨瑞龙 |
15.《论国有经济中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管理世界》,1997年第1期。
16.《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17.《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期。
18.《国有企业的双层分配合约下效率工资假说及其检验》,《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
19.《相机治理与国有企业监控》,《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20.《交易费用与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的选择》,《经济研究》1998年第9期。
21.《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治理结构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22.《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23.《从技术创新透视外部网络化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
24.《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25.《竞争、内部人控制与经济绩效》,《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0期。
26.《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性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期。
27.《双重成本约束下的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2期。(本文曾有争议)
28《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制度基础》,《求是》2002年第18期。
29.《追踪新制度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
30.《企业间网络的效率边界:经济组织逻辑的重新审视》,《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1期。
31.《正式契约的第三方实施与权力最优化》,《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
32. 《企业理论:现代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33. 《不完全契约:一个综述》,《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视频
杨瑞龙在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的讲话 2016年11月25日发布
参考来源
- ↑ 杨瑞龙:市长和董事长推动中国改革 ,网易
- ↑ 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德行教育网, 2019-07-03
- ↑ 杨瑞龙 ,中国智库网
-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杨瑞龙教授简介 ,百度文库
- ↑ 杨瑞龙 ,党政机关网,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