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朱砂古镇旅游度假风景区曾经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汞矿产地(原万山汞矿),开拓者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战,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奇迹。现在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千年丹都——朱砂古镇。
原万山汞矿,有着近千年开采冶炼的历史,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的生产基地,汞的储量及产量曾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享有"中国汞都"的美誉。
自秦汉采掘朱砂始,万山的汞矿开采冶炼史已有两千多年。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万山累计生产汞和朱砂3万多吨,上缴国家利税15亿余元,为国家偿还“前苏联“外债做出巨大贡献。
在上世纪60年代,万山汞为中国偿还国外债务发挥了巨大作用,被当年的周恩来总理称作“爱国汞”。2002年因资源枯竭而全面关闭破产,2009年3月,万山因此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民众收入低于全国水平较多。[1]
传说大秦帝国著名方士徐福,为秦黄求取长生不老药,曾在此处寻觅药引,其中一味不可或缺的药引便是万山朱砂,常驻此地起炉炼丹。 中文名朱砂古镇旅游度假风景区外文名zhushaguzhen地理位置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土坪社区气候条件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开放时间08:30-17:30景点级别AAAA级门票价格130元占地面积105 km²著名景点万山汞矿遗产博物馆著名景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
历史人物杨再发、杨菊花、王持久、李朝宝景区性质“国保”单位万山汞矿遗址保护区域周边交通铜仁凤凰机场、朱砂古镇高铁站、铜仁高铁站、玉屏火车站、新晃火车站邮政编码554299
目录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相传在西周时(前1100~前771年),从巴方来了一个梵氏女子教土民在崖壁上用她带来的青铜之内的工具沿着丹脉敲凿取丹,久敲久凿而成洞穴。梵氏将凿得的丹砂献给武王,武王服之,不仅治好了心悸不宁的毛病,而且神清气爽,颜面红润,智慧超人,体力倍增,便敕封产丹之山为“大万寿山”,在元、明、清代简称大万山,民国开始简称“万山”。故民间传说:“万山,是以丹得名,丹即为朱砂。
地理环境
位置优越
坐落在黔、湘两省的交界处,贵州省铜仁市最东端的群山之颠。沟壑纵横,风景险丽,与玉屏县、湖南怀化市相邻。交通便利:距离朱砂古镇高铁站11公里,距离铜仁南站46公里,距离玉屏火车站53公里,距离铜仁凤凰机场约69公里,怀化芷江机场78公里。
地貌地形
地层呈北东、北北东向带状分布,从东到西,依次出露有板溪群、震旦系,局部地方覆盖有第四系。属武陵山系,位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的东南部,地势东部底、西部高、中部隆起,自中部向东南三面倾斜。
气候特点
中亚热带中纬度地域,为东南和西南季风所控制,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还因地形、地势复杂,造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日之间,乍寒乍暖”的小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12小时,日照率27%,太阳辐射年值80-9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在13.0-17.0℃之间。常年降水190天,其中大于0.1毫米雨日达170天以上,年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
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47%.气候凉爽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
主要景点
综述
朱砂古镇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围绕丹砂艺术主题,打造一座及怀旧建筑,工业博物馆、悬崖栈道、地下长城、星级酒店等于一体的矿山怀旧小镇。 在这里,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他独特的体验。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位于万山镇土坪社区,由原贵州汞矿矿部办公大楼改建而成,共五层,建筑面积3500余平方米,2007年5月4日成立万山汞矿博物馆(2011年9月更名为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博物馆利用楼层为三层,面积2400余平方米,其中:一楼为序厅,设有万山汞矿沙盘模型、形象墙、贵宾室、多功能厅、会议室、办公区;二楼为陈列厅,主要陈列、展示世界和中国汞矿资源分布情况及万山汞矿采冶历史,重点为贵州汞矿历史及产品;三楼为演示厅,主要陈列、演示万山地域的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及自然资源。
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时代万山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申报主体为朱砂古镇,朱砂古镇是中国首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是研究中国汞矿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被誉为“中国汞矿业史的教科书”。
新时代万山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展示馆总建筑面积5395.95平方米,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共分“序厅、红色万山、丹心报国、万山担当、冰雪中的温暖、转型中的困惑、前进中的灯塔、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新万山”九个部分,将万山朱砂文化、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充分展示了万山实施“两个转型”发展战略,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丹砂谷道
丹砂谷道是核心景区的统一称谓,包括:岩鹰窝、时光隧道、水墨丹青、万丈深渊、狗拏岩观景台、威灵寺、仙女石、仙人硐、董郎石、仙人床、英法水银公司遗址、黑硐子、玻璃栈道、水井口等。
丹砂谷道
那个年代完好地保存了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老建筑,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进行了局部修整,既完整保留了上世纪矿工住宅及苏式风格建筑,又存下了那份不舍的乡愁和记忆,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为国分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重温“中国汞都”在国家艰难时期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历史;寻找那些年匆匆逝去的青春;感受历史缓缓前行的轨迹。
放下云居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放下云居采用“忘忧、裸心、放下、回归”的开发理念,回归简单自然。近处青石古木、红枫争叶,远处崖上廊桥、空谷幽怀。在此度假可以远离喧器、淡忘烦忧、虚怀若谷,深切感受“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的悠远意境。
“放下”一词出于中国道教,围绕“放下”,围绕着大道至简的思路,那种“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泊名利和与世无争,放下云居因此应运而生。
悬崖泳池
万山悬崖泳池临悬崖而建,距悬崖底部200余米,从泳池朝下眺望,景区栈道、远处风光尽收眼底。泳池在太阳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分为3个游泳区域,有儿童区、浅水区、深水区。
人文活动
求“长生不老”
朱砂是古代炼制长生不老药——金丹的必用原料。晋代炼丹家葛洪在所著《抱朴子》一书中阐述以朱砂炼丹之原理,其谓,草木之药“煮之则烂,埋之则腐”。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意即以中草药丹容易沙既不変色亦可还原。故人服以朱砂所炼丹药。其生命可如朱砂与水银互变还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使青春。战国时期。燕国一批方士自称通晓“仙道”并掌握“炼丹术”多在“上海”与“神山”为诸侯贵族炼制长生不老药。素汉时期。炼丹之风更甚。秦汉皇热衷“仙道”遗方士徐福海寻“仙山”,并重视丹砂开及炼制。相传福曾两次赴万山采丹,为始皇炼长生不老之丹。汉武帝亦曾命方士以丹砂与铅为主料,炼制长生不老药进贡。“朱砂鼎里绽黄花,偃月炉中发玉葩古人在炼制丹药过程中,逐渐发现一些化学现象,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规律,并将之应用于有关工艺当中,如丹砂和水银的互変反应,以及鎏金工艺,金属置换反应等。其中,“伏火法”成为火药发明的先驱。与此同时,早期的量和比例概念也被应用于炼制丹药过程,因此有学者认为炼丹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现代化学的先驱”。
求“轮回转世
轮回转世”是东方宗教的一神观念,道教的修仙文化将道教精,如轮回转世、,阴阳五行、降妖布阵、炼丹器等集中加以表现,在早期教的丹活中,曾经发现朱砂加热后即分离,再将分离物放在一个容器中,加热后待其冷却,又可以还原成朱秒古代方士们将这一现象引中于对人生命的认识魂组合而成人死则魂飞九天、落十八层地。以人之速分离之故,致朱砂分离过程,以此为人的生命终结。而将分离物加热合成米,则意人之再生道家认为,主率生命轮回者为玉皇大帝,玉帝按照每人之恶善决定其生命长短,可恶之人玉帝命王小鬼勾请其以结束其生命,如果有误别立将其流依附于人体,井很快获得转世认为人由丹在恒温下不易消失发。人服食丹药后魂魄不易分离,加之丹砂有駆鬼辞邪之功效,可很快使人轮回转世。因此从古到今,民间就有用朱将点塞七窍,棺内和墓穴内置放朱砂,并将朱秒分离物由死人口内灌入体内的习俗。这样做,可保证尸体完整,一旦魂归附就能立即转世。
求“趋利避害
利避害是人类本能,即人都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有害的另一面,这种本能与生俱来。它保证了生物向高级进化发展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朱与人的血液、火和太阳都是红色,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人失去血液就会死亡,没有火和太阳人就难以生存。而红色的朱砂是血是火,也是太阳,它是生命起的证在生活中,人们又发现朱产品可防虫、防、杀菌、消毒,而朱砂作为外科用药可疗疾治病,如用朱砂灰与雄黄混合治疗疮等。故而人们对朱砂更加拜,认为朱的可使一切皆不放近身进宅,将其作为趋利避害的吉样物,常佩在身或存放家中辟邪1973年沙马王汉思出士的帛书中有(五十ニ药方》,抄写年代在汉之际,是现已发掘中国最古药方。其中有四个药方使用朱砂。
帝王所用
由于朱砂及其产品有诸多代表宗教和吉祥的含义,并带来生活便利,因而,在先秦时期,各诸侯王及贵族在生活中多使用这种金属制品。有些使用方式为诸侯王所专有,当时帝王的宫殿、台阶均为赤色,称为“丹墀”。其建造中需要大量朱砂对建筑物染色。此外,另一种为帝王专有的朱砂产品使用方式,是在墓葬中对尸体灌注朱砂和水银进行防腐。陵墓中使用水银,不仅可以营造恢弘气象,更有保尸、防盗作用。根据古文献记载,春秋战国贵族墓葬长以“水银为池”。“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死后葬在今山东临淄县,其墓中就以大量水银作池水模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修建骊山陵,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即以百川、江河、大海为蓝本修建模型并灌注水银以作波涛状。
上世纪末,考古专家在陕西临潼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地表面,检测出大片强汞区域,判定地宫有大量水银。采样显示地宫水银分布,呈秦帝国疆域图状。 2003年,考古专家利用地球物理查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无损查,经分析得出结论,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如司马迁描绘的相同。灌注量保守估计至少需要100吨。为秦始皇陵提供100吨水银的人,是巴寡妇清。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才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巴寡妇清,巴为巴郡之意,清为寡妇名,其姓不可考,故又称巴清。其出身寒微,少时习诗书。其丈夫英年早逝,清主持家族开汞炼丹产业。她凭借出色的炼丹技术和过人的商业头脑,成为垄断西南朱砂行业的“商业巨头”,传说其家财多至白银8亿万两、又赤金580万两。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全国遍寻长生不老之药,这导致了炼丹所用丹砂供不应求。清遂果断增大产量,打通水陆两条运输线,将产于西南的朱砂源源运往中原地区。 秦始皇动员天下修筑长城,清认为保家卫国人人有责,遂捐巨资支持长城修筑,数额之大,惊动全国。 秦始皇修建皇陵地宫需要大量水银,清迅速投资、抢得先机,终成为垄断水银供应的“国家供应商”。
秦始皇为巴寡妇清疏财捐资、图强兴业的义举感动,册封她为“贞妇”,并诏她住进皇宫,给予公卿王侯的礼遇。她死后,秦始皇专门下旨修筑“怀清台”以示褒扬。
典籍记载
夏商周明清时期开采史
相传夏代(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濮人冉氏、首次于今万山区黄道侗族乡淘砂溪发现丹砂,于是湖溪而上,追踪至阳雀村大土、万山镇大,见泥砂中和山崖上有丹砂石裸现,遂于此采以上法治炼水银。后世继承,世代开采至今。
《黔记》亦载:“黄道司有黄道溪,溉田甚广,北五里有淘砂溪,土人于此,淘洗砂石,以煎水银”商代(公元前1600前1100年)濮人、苗人用火烧水淋之法取丹。相传濮人、苗人由黄道淘沙溪和数寨苏棚及下溪之大水溪等河床中淘取朱砂,再向上游追溯至大土、大产等地。然因地势所文,崖上丹砂无法取下。为充饥,他们在含有丹沙的石头上烧烤猎物,时天降大雨,致已被烧热之石裂,有丹粒滚出。濮、苗人皆受此启发,亦以火烧水淋之法取丹。后人称此法为“爆火窿法”或“爆火窿法” 西周武王时,西北方有梵姓女子,携得力工具,教万山土民开凿岩壁之丹砂,久凿而成洞。梵氏奉丹砂进献武王,治意武王所患心悸、头昏之疾,此后王体意壮,不唯体力倍増,且亦智慧超人。武王缘此赐封产丹之山为大万寿山。万山遂因此曝得大名。
明清时期开采史
万山矿开采,自上古时期三代始、历经汉唐元各代运续不断。然其真正大发展乃始自、明两代是为古代万山汞矿的最盛时期。 明代万山朱秒治区域布较广。计有:熬寨之苏棚、梅子溪、六龙山岩屋坪,万山之镇之土黄冲、大崖48面。黄道乡淘沙溪至大土(杉木dongl董下面)。 《明史地理志》记“铜仁府南有铜崖山,又有新坑山,产朱砂,水银”。今人注曰:“新坑山在在大万山司北五里、岩谷深邃、这一的带的朱砂,在明初即大量开采”。
丹都涅槃
由于资源枯竭,投资失利等主原因,2001年贵州矿实行政策性关闭破产。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关怀下,万山区委、区政府积极转型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朱砂工艺产业、高山新型农业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另一方面,加强矿业址文化保护和游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探索旅游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打造怀旧工业古镇——朱砂古镇,使中国红色丹都重生,换发出勃勃生机
红色丹都
万山解放后,新中国对贵州矿进行了大规模投资,汞矿机构名称5次更迭,贵州治金地质第一探队成建制的搬迁到万山,并成立贵州第十九井巷公司和治金建设公司为汞矿生产服务,后设立万山特区。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汞矿职工的努力奋斗下,贵州汞矿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给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红色汞都”。
重生年代
1949年11月16日万山解放,根据政院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2野5卫2团第4连进驻万山,保护汞业恢复生产。之后。贵州汞矿机构名经公私合营万山汞矿公司、贵州汞矿厂、矿公司、贵州省汞矿和贵州求05次改変,隶属关系也5次更送。由于国重视,有大模的投资,生产建设不断发展,虽曾受过一些曲折,但仍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矿山。从1952年至2000年,贵州汞矿上缴利15.638元税金5813.47万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