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喜老莊之道。寶

==生平簡介== 寶歷二年(826) 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為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1]

曾客游邊塞,仕途頗不得意。與張籍賈島姚合顧非熊僧無可等交遊。其詩辭意清新,描寫細致,風格與張籍相近,尤擅五律。宋劉克莊《後村詩後集》云:「張洎序項斯詩云:『元和中,張水部為律格,清麗淺切,而巧思動人,字意清遠,惟朱慶餘一人親受其旨,沿流而下,則有任蕃陳標章孝標司空圖等,咸及門焉』。」《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朱慶餘詩集》1卷。《全唐詩》收其詩177首,輯為2卷。《宮詞》、《近試上張水部》等最為傳誦。[2]

==詩詞==

寶曆元年(825),大約在冬季。即將參加次年春天科舉考試的越州舉子朱慶餘,給自己的一位前輩師長、時年五十四歲的張籍,呈上了一首詩:

《閨意獻張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

待曉堂前拜舅姑②。

妝罷低聲問夫婿,

畫眉深淺入時無?

【註釋】

①張水部:張籍。朱慶餘曾得到張籍的識,而張籍又樂於推薦提拔後輩。因而朱慶餘在臨應考前作這首詩獻給他,藉以徵求意見。②舅姑:公婆。

【翻譯】

洞房裡昨夜花燭徹夜通明,等待拂曉拜公婆討個好評。

打扮好了輕輕問丈夫一聲:我的眉畫得濃淡可合時興?

【註解】 據《丹鉛續錄》第六卷記載:「 唐明皇令畫工畫十眉圖。一曰鴛鴦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遠山眉;三曰五嶽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卻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煙眉;九曰拂雲眉,又名橫煙眉;十曰倒暈眉。 」

而且,唐朝的不同時期,還流行過不同的畫眉樣式。簡單來說,初唐的時尚是柳葉眉、卻月眉、闊眉,盛唐的時尚是蛾翅眉、倒暈眉、分梢眉,中唐的時尚是八字眉、血暈妝,晚唐的時尚是長眉、遠山眉、柳葉眉。

朱慶餘所處的時代是中唐,所以他的新娘子要畫出入時的眉毛,就必須得是八字眉,也就是唐明皇《十眉圖》中排名第一的「鴛鴦眉」。 [3]

【賞析】:

閨意獻張水部即近試上張水部。

《近試上張水部》是唐代詩人朱慶餘在應進士科舉前所作的呈現給張籍的行卷詩。此詩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官,藉以徵求張籍的意見。全詩選材新穎,視角獨特,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將自己能否踏上仕途與新婦緊張不安的心緒作比,寓意自明,令人玩味。

「近試上張水部」這個標題可以幫助讀者明白詩的作意,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臨到要考試了,朱慶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考,寫下了這首詩,徵求張籍的意見。

朱慶餘呈獻的這首詩獲得了張籍明確的回答。在《酬朱慶餘》中,他寫道: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由於朱的贈詩用比體寫成,所以張的答詩也是如此。在這首詩中,他將朱慶餘比作一位採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們的讚賞,暗示他不必為這次考試擔心。

首句寫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採菱姑娘。這時,她剛剛打扮好,出現在鏡湖的湖心,邊採菱邊唱著歌。次句寫她的心情。她當然知道自己長得美艷,光彩照人。但因為愛好的心情過分了,卻又沉吟起來。(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為暗自忖度、思謀。)朱慶餘是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鏡湖則是其地的名勝。所以張籍將他比為越女,而且出現於鏡心。這兩句是回答朱詩中的後兩句,「新妝」與「畫眉」相對,「更沉吟」與「入時無」相對。全詩以「入時無」三字為靈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時,能否討得公婆歡心,最好先問問新郎,如此精心設問寓意自明,令人驚嘆。後半進一步肯定她的才藝出眾,說:雖然有許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齊地(今山東省)出產的貴重絲綢製成的衣服,可是那並不值得人們的看重,反之,這位採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萬金哩。這是進一步打消朱慶餘「入時無」的顧慮,所以特別以「時人」與之相對。朱的贈詩寫得好,張也答得妙,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可謂珠聯璧合,千年來傳為詩壇佳話。 [4]

《宮中詞》

【原文】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並立瓊軒。

含情慾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譯文及註釋

【韻譯】

百花盛開,宮院卻寂寂地緊閉大門;

俏麗宮女,相依相並佇立廊下賞春。

滿懷幽情,都想談談宮中憂愁的事,

鸚鵡面前,誰也不敢吐露自己苦悶。

【註釋】

瓊軒:對廊台的美稱。

【賞析】

  在一般宮怨,特別是以絕句體裁寫的宮怨詩裡,大多只讓一位女主角在極端孤獨之中出揚。在這首詩裡,我們卻看見兩位女主角同時出場,相依相並,立在軒前。而就在這樣一幅動人的雙美圖中,詩人以別出心裁的構思,巧妙而曲折地托出了怨情,點出了題旨。 

  詩從寫景入手。它的首句「寂寂花時閉院門」,既是以景襯情,又是景中見情。就以景襯情而言,它是以春花盛開之景從反面來襯托這首詩所要表達的美人幽怨之情,從而收到王夫之在《詩繹》中所說的「以樂景寫哀」 、「倍增其哀」的藝術效果。就景中見情而言,它雖然寫的是「花時」,卻在重門深閉的環境之中,給人以「寂寂」之感,從而在本句中已經把哀情注入了樂景,對景中人的處境和心情已經作了暗示。這樣,在第二句中把兩位主角引進場時,就只要展示一幅「美人相並立瓊軒」的畫面,而不必再費筆墨去寫她們被關閉在深宮中的淒涼處境和寂寞愁苦的心情了。 

  看了上半首詩,也許讀者會猜測:詩人之所以使雙美並立,大概是要讓她們互吐衷曲,從她們口中訴出怨情吧。可是,接著看下去,詩人卻並沒有讓這兩位女主角開口。讀者從「含情慾說宮中事」這第三句詩中看到的,只是一個含情不吐、欲說還休的場面。而且,所含之情是什麼情,欲說之事是什麼事,也沒有去點破它。讀者也許還會猜測:既然「含情」,既然「欲言」,大概最後總要讓她們盡情一吐、暢所欲言吧。可是,讀到終篇,看了「鸚鵡前頭不敢言」一句,這才知道:原來這幅雙美圖始終是一幅無聲的畫,而這兩位畫中人之始而欲言,終於無言,既不是因為感情微妙到難以言傳,也不是因為事情隱秘到羞於出口,只是有所畏忌而「不敢言」。那麼,其所含之情自是怨情,欲言之事決非樂事,就不言而喻了。  [5]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