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月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月塔,又名石橛塔、法濟塔,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唐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1982年3月25日,授予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1]

歷史典故

據《雍正安東縣誌》記載"法濟寺去治75里","法濟塔在法濟寺山門外,塔有三:左藏佛牙,右藏佛骨,西南大者藏舍利。高七級, 有門可登。萬曆三十四年重修。寺東有通濟橋,石刻'神智大師'四字。 由此可見,古代漣東曾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法濟寺,法濟塔即今月塔只是寺中三塔之一。

據當地人稱,法濟寺確實寬宏,前在丁梁,後在後營,中在中營,分別建有前大殿、後大殿、中大殿。據此說法,則法濟寺南北長約有15公里左右,難怪當地有"跑馬關庵門"之說。當然,口傳未必真實, 但中營的中大殿直到1946年還存在,被漣東縣民主政府拆除另用了。

當地人還稱,中大殿三間,有長廊,柱子粗至一人抱不過來。而前、後大殿的損毀時間,已無人說得清楚。

歷史傳說

月塔建於何時無確言,甚至連哪個朝代也不得而知。當地傳說:"唐初李世民八叔東征時,曾率部駐屯法濟寺。 後來在戰鬥中負傷,又死於法濟寺中。李世民命尉遲敬德在寺中建塔,表示紀念。"據此,則先有寺而後有塔,且寺在唐朝初年已存在,塔則建於唐朝初年。考唐太宗李世民諸叔父(包括支出)中,唯長平王李叔良是在作戰時負傷後死去,且又是在唐武德四年(621年) 與突厥人交戰中,中流矢後死於道途中的,故此傳說殊未可信。

至於另一傳說"姑嫂建塔",則純為民間文藝之作,理當置之。

研究價值

儘管月塔有許多未解之謎,但是作為千年古蹟和特殊的建築藝術品,仍然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

在《中國古塔精粹》一書中,就有《江蘇漣水月塔》專篇記錄。全文如下:"塔平面八角形,當年可能七層,今殘存六層,通高24米。亦是一座樓閣式的塔。這座塔沒有基座,只有塔的簡單台基。第一層塔 身特別高,東西南北四面各開折角式門洞(圭形)',塔身光平,無裝 飾,至檐部做單抄斗拱,除轉角外,每面各出兩朵,這是宋塔上一般常見的。檐子很短,轉角用石條做角梁,由於塔檐破落亦無平座之餘意。第二層第三層塔身四面四個門窗洞口,其餘四面為花窗子, 構造與第一層大致相仿。第四層為直欞窗;第五層第六層已破壞。塔之內部為"壁內折上式"。這座塔,根據門窗洞口以及斗拱式樣做得非常標準來判斷,是一座宋代的塔。[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