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景讷乡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西北部,地处北纬22°21'--22°25',东经100°33'--100°55',属南亚热带气候向北亚热带气候过度地带。[1]

目录

乡镇概况

景讷乡东与普文镇、大渡岗乡接壤,南连勐养镇,西以澜沧江为界,毗邻澜沧县勐海县,北接普洱市思茅地区。地势呈东北部高西北部低,最高海拔1800m,最低海拔560m,平均海拔890m-940m,年降雨量1300-1500mm,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日照1357.7小时,年平均温度20.4摄氏度。

景讷乡距景洪市政府所在地73公里,距思小高速公路关坪入口34公里,全程均为柏油路面。截止2009年6月,全乡国土面积670.84平方千米,辖6个村委会,61个村民小组,有23个州、市、乡属企事业单位,1个国营农场橡胶种植分公司,主要产业有粮、茶、橡胶、冬季农业(反季节蔬菜)、畜牧渔业、林业等,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乡镇。[2]

历史沿革

景讷乡原称景糯

坝,傣语译为"最上面的坝子",解放前属普洱宣慰府管辖,隶属六顺(即现思茅市翠云乡),设有土司,现弯角山村委会旧衙门村小组就是当时的行政府所在地,该村的名称由此而来。解放后至1953年属于六顺县管辖,称为景糯区(即第五区);1953年至1958年划归版纳勐养管辖,设景糯办事处;1958年6月从勐养划出正式成立景糯区,1984年撤区建乡,改称为景讷乡。

农村经济

2008年,全乡水稻种植面积15022万亩,粮食总产量434万公斤;全乡大牲畜存栏3152头,出栏682头;生猪存栏10258头,出栏4693头;家禽村笼38808只,出笼17600只;全年畜牧业总产值771万元。冬季农业开发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11027亩,其中仅东升南瓜种植面积3000余亩,冬季农业总产值360余万元。全乡茶叶种植面积18968亩,年产干毛茶459吨,总产值523万元;橡胶种植面积30872亩,投产1921亩,年产干胶25吨,总产值57万元。

2008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4282万元,比2007年增长16%,农业总收入3481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农业收入2188万元,畜牧业收入771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分别为185.3万元、588.5万元,分别增长3.8%、2.7%,第二、三产业增收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确保了全乡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运行。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867元。

景讷乡2008年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本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大力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农业生产领域关键是引进培育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从注重产量转向质量提高,着力培育肉牛冻精改良、土鸡生态养殖,冬季农业开发以及桑蚕业的推广。继续实施好科技入户工程,开展了科技三下乡活动,重点抓好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设,以点带面,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订单式农业生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资源环境

景讷乡国土面积有670.84平方千米,土地肥沃,有耕地面积2.54万亩,其中水田1.51万亩。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2%,植物、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高,是亚洲象的觅食区。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南垦河、曼召河、南醒河、勐板河、南宋河等主要河流,并有众多纵横交错的小溪。盛产松脂、食用野生菌,竹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良好,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人口卫生

全乡常住人口15046人(2017年),居住着傣、汉、彝、拉祜等11种民族,以傣族为主,全乡有乡级卫生院1所,村委会卫生所7个,乡村医务人员36人。景讷卫生院占地面积23500.3平方米,开设有儿科、妇产科、一般性外科、内科、检验室、B超室、X光等科室。

文化教育

截止2009年6月,景讷乡有4所完小(半寄宿制小学2所,普通完小2所)、教学点6个、共有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74人,有教职工101人,专任教师86人。有一所乡初级中学、15个教学班,在校生733人,有教职工56人,专任教师40人。1996年通过了"普六"验收,1998年通过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2000年通过"普九"验收。全乡人均受教育6.1年。有专业技术人才136人,其中:中级50人,初级81人。

景讷乡有文化站1个,为省三级文化站,乡镇文化广场1个,电子阅览室1个,村级文化室10个,有陀螺协会1个,每三年举办一次民族运动会,每年举办"东升杯"篮球运动会及"丰收杯"陀螺运动会。有村级业余演出队23个,业余演出人员860余人。[3]

特色产业

大牲畜产业:景讷乡是景洪市大牲畜养殖示

范乡镇之一,丰富的林地草山资源为大牲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几年,乡党委、政府积极从各种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以品种改良为突破口,引进优质牧草,实施草山改良,实行圈养与放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建设科学养殖示范村、扶持养殖大户等措施,抓示范、树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景讷乡大牲畜产业的发展。2008年底,景讷乡大牲畜存栏3152头,出栏682头。冻精改良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景讷乡建有黄牛冻精改良示范村4个,水牛冻精示范村(摩拉水牛)2个。

土鸡产业:养殖土鸡是景讷乡各族群众获取肉食及补贴家用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2008年全乡鸡存笼38808只,出笼17600只,全年养鸡收入88万元。景讷乡政府积极争取资金,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乡土鸡养殖产业,创立"景讷土鸡"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三、茶叶产业:茶叶是我乡的支柱产业。我乡积极按照景洪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低胶高茶"的发展思路,已实现农村"人均一亩茶"的目标,2008年全乡有茶叶种植面积18968亩,开采11270亩年产干毛茶459吨,年总产值523万元。

民俗风情

景讷乡常住居民以傣族居多,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以傣文化为主,大寨佛寺是景讷乡唯一的寺庙,也是目前为止景洪市江北四个乡镇较具规模一座寺庙。每年的4月15--17日是该民族的新年--"泼水节",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日为"关门节",农历九月十五为"开门节",在这期间,身为傣族的,都不能娶嫁。彝族对火有特殊的感情,每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是该民族的"彝家人大节"-俗称"火把节"。景讷乡是目前被承认的西双版纳州唯一的陀螺之乡,打陀螺是景讷乡民间健身娱乐的传统活动,逢年过节,打陀螺是一项必不可缺少的活动,届时,各村各寨,男女老少,集中在村寨旁的一片空地内,你来我往,大显身手,热闹非凡。

基础设施

交通状况:建设关坪至景讷高等级公路,完成大寨至翠云、景讷至小橄榄坝、景讷至思茅区纳棵落的3条出乡通及乡政府至贺孔村委会的柏油路建设工程,全乡各村小组道路建设成沙石路,彻底解决该乡村组晴通雨阻的问题,实现人流、物流畅通无阻。

农田水利状况:截止2009年6月,全乡拥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5座,库容1120万立方米,坝塘5座,库容40万立方米,拦河坝21座,主要引水沟渠34条,共长120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水利化程度60%。建成黄草岭、曼乐山两座中型水库和大寨、曼散、马场三座小(一)型水库,完成勐板片区、曼散片区、曼老片区、贺孔及南孔片区的高稳产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全乡农田沟渠、生产道、机耕道网络建设基本完善。从而改变农田零碎、基础设落后,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为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

人畜饮水状况:截止2009年6月,全乡建成 人畜饮水工程设施58件,其中集镇饮水工程1件,农村人畜饮水工程57件,已基本解决了57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问题(尚有4个村小组未通水)。

电力、通讯状况:截止2009年6月,全乡建有35kw输电网、变电站1个,全乡61个村小组,村村通电,完成农网改造2291户;建有电信所、邮电所各1个,全乡共装程控电话1860部;辖区内有移动、联通通信塔4座,通信信号覆盖6个村委会61个村民中小组;建有广播电视站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70%。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截止2009年6月,完成主街道建设工程及分支街道的铺设及绿化工程,做好了景讷乡小城镇发展规划。西双版纳州首个标准陀螺场竣工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