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新蒲岗工厂大厦

新蒲岗工厂大厦
图片来自xuite

新蒲岗工厂大厦英语:San Po Kong Factory Estate),是位于香港九龙黄大仙区新蒲岗的一个徙置工厂大厦,邻近太子道东私人机构参建居屋采颐花园,由前徙置事务处在1962年至1965年间兴建而成,并于1973年起由香港房屋委员会接手管理。该工厂大厦共有六座五至七层高大厦,提供逾两千个单位,工厂区域分为两个部分,分布在今日东启德游乐场以西及以南地方。由于房委会认为大厦设计不合时宜,且楼宇结构恶化造成维护成本高昂,于是在2003年9月宣布清拆该工厂大厦,2006年2月收回所有单位,翌年拆卸。东启德游乐场以南地皮随后成为首个绿表置居计划屋苑景泰苑启新道用地,而东启德游乐场以西地皮部分则是东华三院青少年全人成长中心建筑地盘。

目录

简介

新蒲岗工厂大厦曾称为“新蒲岗徙置工厂大厦”,由六座无升降机及独立厕所的大厦组成,在1962年至1965年间兴建。事缘启德机场新跑道于1958年9月启用,原本属机场范围的蒲岗一带,因为机场南移而改为设立工业区,即今日的新蒲岗,加上太子道东在1962年延伸至彩虹邨一带,促进那里工业发展,当时政府工务司署徙置事务处委托在新蒲岗东南部兴建工厂大厦,为九龙寮屋区及平房区内工厂或工场提供重配单位。

说明

该工厂大厦有四座五层及两座七层高长条型大厦,全部采用近似第二型徙置大厦的版本而建,提供2,008个实用面积为24平方公尺的单位,总楼面面积近4.81万平方公尺。工厂区域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至四座位于今日东启德游乐场以西,与三祝街直向并行,而第五至六座位于今日东启德游乐场以南,与太子道东横向并行。[1]1973年4月1日,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所有工厂大厦均转由房委会管理。

楼宇座号 落成年份 拆卸年份 层数 重建后原地所属的楼宇
第一座 1962年 2007年 5 兴建中青少年全人成长中心
第二座
第三座 1963年
第四座 启新道
第五座 1965年 7 景泰苑、启新道下通道
第六座

现况

房委会曾在1989年检讨其辖下工厂大厦的情况,决议长远逐步减持工厂大厦单位,以集中发展公共房屋,于是房委会在1990年代起开始清拆旧式工厂大厦以作重建。房委会到2000年11月推行“提早退租计划”,鼓励包含新蒲岗等五个剩馀旧式工厂大厦的租户自愿终止租约,房委会也在2001年9月停止出租该类单位。直至2005年3月尾,新蒲岗工厂大厦有七成租户参与提早退租计划,房委会也收回约七成的单位及租约,是上述五个剩馀旧式工厂大厦中比例最高者。

事实上,新蒲岗工厂大厦的楼宇结构在2000年代开始恶化,混凝土强度出现问题,外墙部分尤其是近公用厕所的一面明显剥落,房委会也动用大型支架支撑楼宇以策安全。到2003年9月,房委会策划小组委员会基于大厦结构恶化,维修及管理费用高昂,决议清拆新蒲岗工厂大厦,并安排受影响租户竞投其他工厂大厦单位,最初计划2005年5月尾收回,及后延迟三次。虽然提早退租的租户较多,但另外留下来的租户却不满赔偿安排,拒绝搬走,其中56名租户向房委会上诉却遭驳回。2006年2月,尚有40名租户仍拒绝交回,房委会派人强制收回所有单位,成功封闭大厦到翌年拆卸。

房委会曾表示会展开环境评估研究,决定清拆后的地皮是否适合作发展公屋用途,后来更计划兴建两至三幢公屋大厦,不过由于地皮邻近采颐花园,引起屋苑业主关注屏风楼问题。业主代表曾在2011年向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将地皮改作休憩用途,指出地皮不宜建住宅,房委会跟采颐花园居民团体商讨后,最终决定在原工厂大厦第五及六座位置,只建一幢楼高33层的公屋大厦。2016年,房委会因应《施政报告》而推出绿表置居计划,选择兴建中之公屋项目出售给公屋租户等人士,首个选址就是定在上述公屋大厦,这幢大厦在2017年6月落成,是为景泰苑[2]政府也利用部分景泰苑用地及原第四座位置,兴建启新道及其下通道。至于原第一至三座用地一度成为露天停车场,2017年起交予东华三院兴建青少年全人成长中心以配合起动九龙东计划,相关地皮仍在兴建中。

参考文献

  1. 关于该大厦的位置及布局的相片纪录,可参考:房署工厂(三)新蒲岗工厂大厦. 公共屋邨图片集.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2. 绿置居“落户”新蒲岗 料2017应市. 东方日报. 2015-05-12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