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拜懺(bài chàn),漢語詞語,也叫禮懺。指的是舊時請僧道念經禮拜,為人懺悔罪過,消災免禍。例句有:鄉下迷信的事太多了,吃素念經是迷信,拜懺打醮是迷信,墳地風水也是迷信。
相關例句有:「眾和尚喫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回。[1]
儀軌
《 地藏經》云:『我觀是 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是故,我輩 凡夫當時時反省求懺,惕勵修行。
誦經拜佛,為己或代人 懺悔,稱為拜懺,又名 禮懺,始於南朝 梁武帝,結集之《 梁皇寶懺》。求懺非為規避業報,乃坦誠認罪,誓不再犯。拜懺即在洗滌心垢 罪業,獲清淨解脫。
目前通行 懺法 儀軌,系由歷來 祖師依佛經所成, 修懺法獲感應者,亦不乏其人。盛行至今者,如:
梁皇寶懺 系 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以其後生前嫉妒 嗔恚,死後墮而為蟒,苦不堪言,帝遂延攬高僧,搜索佛經,錄其名號,共成十卷,為其懺禮。郗氏蒙此功德得度,生 忉利天。自古迄今,虔禮此懺,所為所祈者,皆有 陰騭感應,為我國流傳最久之 懺法。
水懺 又稱 慈悲三昧水懺,唐悟達國師以三昧水洗 人面瘡,濯除 累世 冤業,遂依 宗密所撰《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輯成此 懺法,至誠虔修,可解 宿世冤業。
大悲懺 又名千手千眼大悲 心咒行法,系據 大悲咒所作之 懺法。
藥師懺 又稱 藥師三昧行法,系依《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所作,祈消災延壽,多禮此懺。
淨土懺 又名 往生淨土懺願儀,系采《大無量壽經》及稱揚 淨土諸經所成。
地藏懺 又名 慈悲地藏懺法,所成年代較晚,凡報親恩或祈父母 冥福,多拜此懺。
其他 此外,如: 金剛懺、 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千佛洪名寶懺等,今皆盛行。眷屬延僧 禮懺,家人亦當齋戒精誠,始能有感,倘能親自禮懺, 功德更形 殊勝。
世俗以誦經拜懺可轉為 冥錢,供鬼魂於 陰間受用,此見不合佛法。誦經拜懺乃在消除亡靈 業障,超薦其往生 極樂,非愚民迷信之作為。
詞語概念
[religious ceremonies of worship and confession] 舊時請僧道念經禮拜,為人 懺悔罪過,消災免禍。
他們家為這小長毛鬼拜懺 念佛燒紙錠,記不清有多少次了。——茅盾《春蠶》
義理
古來 大德曾說『 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那怎麼樣才能『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呢?因為在 造惡業的時候,是依我們的身、口、意 三業而有;做諸多 善事,也還是運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而造諸善業。在 七佛的 偈子中,有一個 四句偈說:『起諸善法本是幻, 造作 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從這偈中,可以知道: 善業是從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中生起、造作。惡業也是從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中,生起。由於意業起了貪、嗔、痴 三毒,三毒趨役使我們的身業,就會造作殺、盜、淫等種種惡業,三毒起便役使我們的 口業,就會造作妄言、綺語、 兩舌、 惡口等種種惡業。反之,造作善業也是經由我們的身、口、意 三業,譬如今天參加 法會就是修習善業,身業的修習就是恭敬 禮拜諸佛菩薩、口業的修習就是稱念諸佛菩薩的聖號、意業的修習就是憶念諸佛菩薩的功德,這樣就造作了諸多善業。
過去造諸 惡業本是幻,現在造諸善業也是幻。幻是幻化,是假有、不是真實有的。我們過去造諸惡業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造的諸 善業,在今天的法會圓滿之後也要過去。什麼理由呢?從無到有是『生』,從有到無是『滅』。我們今天的法會以前沒有,從今天早上開始,它就『生』起來了,到了今天晚上全部圓滿之後也沒有了。但善與惡的行為所留的習種會在 八識田中。如今天至誠禮拜諸佛菩薩留下的善法之因會在八識田中。而殺盜淫也會在八識田中留下 習氣種子,將來待緣成熟會受 果報。所以 惡業是我們必須要 懺除的,這就是所謂『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再談我們拜佛的時候,會有一種憶念,這種憶念就如禮佛 觀想偈,共有六句偈——『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 藥師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什麼是能禮呢?能禮就是我們能禮佛的人,所禮的就是佛菩薩。由於我們的身、口、意 三業和佛的身、口、意三業差別太大,那是佛的身、口、意三業是完全清淨、一點染污都沒有,而我們的身、口、意三業,完全是由染業所造成的,今生來受果報。
雖然佛的三業和眾生的三業有淨染的不同,但是佛和我們的三業都是『性空寂』的。什麼叫做『性空寂』的?我們來說個比喻:今天的法會是因緣所生、 眾緣和合而組成的,所以有比丘眾、比丘尼眾、 近事男眾、 近事女眾,時間、地處等,即是眾緣組成法會,除了眾緣之外,實無主體 自性可得,然而其 眾生界恆存不滅, 真如之實體躍然而顯,即依空而顯之實性,謂為空性,名曰自性空寂。
又以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來說,在父母生我以前,世上沒有我,我死了以後,世上也沒有我。我們的身體是假借父母因緣和合而生,出生之後,日子一天天、一個月一個月、一年年地過,過去了就是無常。以我個人來說,我今年八十三歲,過去一年年、一個月一個月、一天天在呼吸之間一剎那的過了八十三年,這是個無常歲月,有生必有死。
我們的 六識心是由 虛妄,但是它們能 造作 善業和 惡業。可是這些六識心也是一念一念的生、住、異、滅的,當我們的身體沒有了,六識心也跟着離去了。所以說『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然而,這些六識心所造的善惡業的業種會含藏在真心 種子識裡面而不漏失,待 因緣和合的時候,業種就現行,我們的五 陰就受報。所以,《 大寶積經》說:「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會時,果報還自受。」
我們拜懺時要好好體認『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的意義,了解 懺悔功德的重要,懺悔之後,過去所造的惡業,以後不要再犯。六句偈中的後四句:『我此道場如帝珠, 藥師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這是形容禮拜憶念的身心形狀,不論阿彌陀佛也好、 釋迦牟尼佛也好、藥師佛也好、日光菩薩也好、 月光菩薩也好,一代一代的 佛弟子都是這樣的 觀想。若能做到這一點,就能 體解每位佛弟子的身心及諸佛菩薩的身心都是 自性空寂的。這樣 禮拜觀想,滅罪最多,增福最廣。希望大眾,能這樣的觀禮佛 念佛,智慧開發,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在 大乘佛教中,拜懺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就是在小乘佛法中, 懺悔也是很重要的。懺悔被看做是菩薩四大法門之一(參考《 觀佛三昧海經》),一切菩薩皆因懺悔而得 善知識 攝受。所以,有過即懺。
關於懺悔的經文,可以參考《 金光明最勝王經》等經典。
慧律法師著述
誦經源自佛陀時代,其時無紙張、印刷術,聽經聞法采口耳相傳方式。 佛弟子代佛說法,即為背誦熟記之經文。欲熟記某經,亦須靠背誦,故誦經即成學佛及宣揚佛法之先決條件。於佛前誦經,其目的有二:一者,猶如親聆佛教,以鑑察自身思想行為。二者,代佛說法。 六道眾生皆有佛性,誠敬專一 誦持佛經,可感得各道眾生聽聞信受,為亡者誦經,以其靈性較高,或可得度。
據《 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載, 地藏王菩薩生生世世救度其母,故此經又名《孝經》。家屬可於頭七、二七、三七誦《 地藏經》 回向亡者。
他如:《 心經》、《彌陀經》、《 金剛經》等,皆可用於 薦亡。
參考文獻
https://pediainside.com/wiki/%E4%B9%9D%E5%BA%9C%E5%9C%9C%E6%B3%95 https://hanyu.sogou.com/result?query=%E4%BA%9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7%A1/5308381?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