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想念地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想念地坛

《想念地坛》是2003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史铁生

基本内容

定价:¥18.00 元

出版时间:2003-8-1

ISBN:9787544224239、7544224236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史铁生

书名:想念地坛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好运设计、文革记愧、我的梦想、墙下短记、给盲童朋友、爱情问题、记忆迷宫、关于《务虚笔记》的一封信、给李健鸣的三封信、病隙碎笔、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消逝的钟声、我的幼儿园、二姥姥、一个人形空白、叛逆者、老家、有关庙的回忆、九层大楼、想念地坛。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 2010),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去世终年59岁。根据史铁生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感想

寥寥几百字把自己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全方位挥撒地淋漓尽致。他不愧是中国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没有对病痛屈服,病痛反而使他写出了这样字字珠玑的文章。我被他深深的折服了。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史铁生初期有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图书目录

合欢树

秋天的怀念

我与地坛

好运设计

文革记愧

我的梦想

墙下短记

给盲童朋友

爱情问题

记忆迷宫

关于《务虚笔记》的一封信

给李健鸣的三封信

病隙碎笔

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消逝的钟声

我的幼儿园

二姥姥

一个人形空白

叛逆者

老家

有关庙的回忆

九层大楼

想念地坛[1]

参考文献

  1. 想念地坛道客巴巴网,201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