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德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德钦县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德钦县辖2个镇、6个乡,总面积为727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县城升平镇,海拔3400米,距州府中甸182公里,距省会昆明889公里。德钦县素称"歌舞之乡",是中国最珍贵的滇金丝猴的故乡。

2010年末,德钦县人口6.008万人,男性与女性人口比为1.009,县境内主要居住民族是藏族,僳僳族等,藏族占人口总数的80.31%。

德钦县是以农业、牧业为主的农业县,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的对外开放县市之一。2012年,德钦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6.43亿元。[1]

建制沿革

"德钦"系藏语,意为"极乐太平"。原名阿墩子,1935年以"德钦林"(林:藏语,意为寺院)之音,改称为德钦。

汉时为牦牛羌地。晋时为马儿敢地。南北朝属党项部。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为聿赍城,属吐蕃地;唐南诏国为聿赍城,属剑川节度辖地。宋大理国属善巨郡。

元代称"小旦当"。至元八年(1271)属丽江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5)丽江宣慰司改置丽江路,为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3)丽江路改为军民宣抚司。

明洪武五年(1372),德钦为招讨司磨几勘(芒康)与万户府(巴塘)的管辖区。正德四年(1509),德钦为云南省丽江土知府纳西族木定占领,时称阿德酋。崇祯十二年(1639)蒙古族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派兵南下,打败木氏土知府,德钦为蒙古和硕特部控制范围。

清顺治五年(1648),德钦归属西藏统属范围。康熙五十八年(1719),巴塘为清朝控制管辖,巴塘设正、副土司,德钦复归巴塘管辖。雍正四年(1726),清廷勘定川、滇藏界,四川省(巴塘管辖)属阿墩子划归云南省丽江府。雍正五年(1727)改属维西厅,维西厅划归鹤庆府。雍正八年(1730)7月,鹤庆府属迤西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5月,维西厅复属迤西道丽江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设弹压委员,受川滇边务大臣节制。

民国六年(1917)由维西县析置阿墩子行政区,属腾越道。民国十八年(1929),裁腾越道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设阿墩子设治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6月,改设治局获批,并更名为德钦设治局,辖燕门、云岭、佛山和升平镇。民国三十一年(1942)属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驻丽江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维西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属云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驻鹤庆县)。

1950年5月20日,德钦设治局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丽江专区。1952年11月2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德钦设治区,设立德钦县藏族自治区。1956年9月1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7次会议决定:设置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藏族自治区属迪庆州。迪庆州成立后,将德钦县藏族自治区改为德钦县。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正式成立。1957年,划出维西县第六区,建立奔子栏办事处(县级),直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1959年5月11日,撤销奔子栏办事处(县级),划归德钦县。

2002年,奔子栏乡撤乡设镇(省政府2002年7月18日批准)。[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经98°3'56"-99°32'20",北纬27°33'44"-29°15'2"之间。西南与维西僳僳族自治县、怒江州贡山独龙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察隅县山水相连;东南同四川的巴塘县、得荣县及云南的香格里拉县隔金沙江相望,总面积759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德钦县全境山高坡陡,峡长谷深,地形地貌复杂。 东有云岭山脉,西有怒山山脉,山脉均为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是南北长东西窄的刀形,南北长约188公里,东西宽约68公里。按海拔高差划分,地形可分为三类,一类的高山河谷区,地处海拔1800米至2400米之间,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沿岸小甸及缓坡;有153个自然村,占德钦县自然村总数的28.75%;二类是山区,地处海拔2400米至3000米之间,有293个自然村,占德钦县自然村总数的55.07%;三类是高寒山区即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有86个自然村,占自然村总数的16.16%,由于县境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决定了其特点为"峰峦重叠起伏,峡谷急流纵横",境内怒山、云岭两大山脉中崎立的太子雪山(含梅里雪山)、甲吾雪山、闰子雪山、白马雪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最高海拔为卡格博峰(6740)米,为云南第一高峰,被藏民奉为神山,最低海拔为燕门乡南部澜沧江边1840.5米,县内平均海拔为4270.2米。

德钦境内雪峰林立,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汉泽为太子雪山,海拔6740米,为云南省第一高峰)北连西藏自治区阿东格尼山,南与碧乐雪山相连接,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的就有13座,称"太子十三蜂"。明永冰川从卡瓦格博脚下6000多米的极寒冰雪线以下一直延伸到海拔2660米处的亚热带原始森林中,全长11.7公里,是世界稀有低海拔、朝海洋性的现代冰川。

气候

德钦县的气候属寒温带山地季风性气候。气候受海拔的影响较大。纬度影响不甚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大,大部分地区四季不分明,冬季长夏季短,正常年干湿两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633.7毫米,5∽10月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7.5%,西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660毫米以下,东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在8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4.7℃,年极端最高气温2 5 . 1 ℃,最低气温-2 7 . 4 ℃日照时数为1980.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平均初霜日在9月30日,终霜诶在5月23日,最早初霜日为8月28日,最晚终霜日为6月12日。有霜期每年一般为236天,无霜期仅129天左右,旱象居多,长旱、短旱、插花旱、霜冻洪涝加冰雹和雪。

水文

德钦县境内河流有以金沙江、澜沧江为主的两大水系,金沙江经西藏、四川在本县羊拉乡丁拉村附近入境。右岸经羊拉、奔子栏、拖顶等乡,县境内流程250公里,落差408米,县境内支流有珠巴洛河、东水河、归罗落马河、中玉河等30多条;澜沧江从西藏芒康县布依入本县境内,经佛山、云岭、燕门等乡,县境内支流有阿东河、五十一河、丰桶河、雨崩河、永支河等40多条。根据水利资源调查,县境内共有大小河流333条,总流程1029公里。

德钦县境内有天然大小湖泊42个,湖泊总面积为460平方公里,最大的为扎绕粗穷湖,面积为0.8公里。德钦县六个乡镇境内有大小温泉10多处,其中的羊拉格龙温泉接骨效果好而名扬省内外。[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止到2014年,德钦县土地面积1125.65万亩,其中宜耕地14.13万亩,其中灌溉水田0.22万亩,水浇地3.60亩,旱地10.31万亩,旱地占耕的73.86%;宜林地695.02万亩,其中成林577.07万亩,成林占地81.77%;牧草地(即天然草地)148.83万亩;园地0.03万亩;其中果园0.0059万亩,其它园地0.0223万亩;未利用地249.75万亩,其中荒草地131.30万亩,裸土地1.45万亩,田坎7.36万亩,裸岩石砾地109.63万亩;其它用地2.60万亩,其中城镇村庄、独立工矿用地1.47万亩,交通用地1.19万亩。

林业资源

截止到2014年,德钦县境内林木面积6607085.7亩,占德钦县土地面积60.4%,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为54024061.1亩,占林地面积的81.7%,灌木林面积981348.8亩,占林地面积的14.8%,疏林地面积204284.1奴,占林地面积地3.1%,迹地有19046.7奴,占林地面积的0.3%,森林覆盖率为36.7%,活立木蓄积量为40802055立方米。198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白马雪山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生物资源

截止到2014年,德钦县境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境内森林面积大,自然环境好,有众多的珍禽异售,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动物中兽类有18科47种,鸟类有14目37科215种,有重点保护珍稀特有种滇金丝猴,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金钱豹、雪豹、熊猴、黑仰鼻猴、金雕、胡兀鹫、绿孔雀、斑尾榛鸡、雉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棕熊、林麝、岩羊、鬣羚、斑羚、穿岬、藏马熊、小熊猫、石豹、青鼬、水獭、斑灵猫、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猞猁、马麝、高山麝、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淡腹雪鸡、勺鸡、黑鸢、松雀鹰雀、雀、高山鹰、红隼、白腹锦鸡、灰鹤、黑颈鹤、楔、尾、尾绿鸠、大绯胸鹦鹉、灰林鹃、白腹黑啄木鸟等珍稀动物;种子植物有127科,506属,174种,相当于西藏种子植物科属,种类的77.4%、44.2%和33%,在456个野生植物属中、热带分布属占24.57%,温带分布属占68.55%,中国特有分布属占4.1%。国家级保护植物16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0种,药用植物143科,718种。

水能资源

截止到2014年,德钦县水能蕴藏量为41.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7.4万千瓦。[4]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4年,德钦县境内有金属、非金属等矿藏,截止到2014年,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锡、铅、锌、蛇纹岩、硫磺、橄榄岩石、磷石棉、透明石膏等金属个非金属矿点87处。远景储量铜250万吨(最大的里农铜矿已获远景储量132万吨);铁矿2000万吨;石膏约亿万吨。

人口民族

人口情况

1998年德钦县工有9814户,58145人。其中男28784人,女2936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人。农村所有劳动力40956人,其中全劳动力28958个,半劳动力1998人,在劳动力中,女劳动力有20845个,占51%。

2008年,德钦县人口为5.93万,其中非农业人L17323人,占总人口的12.35%。

2010年,德钦县人口60081人,总户数为13758户,男性人口为30176人,女性人口为2990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509人。

民族结构

1998年德钦县总人口58145人,其中藏族45493人,占80.31%,纳西族1072人,占1.89%,僳僳族7710人,占14.61%;白族318人,占0.6%;回族173人,占0.3%;彝族6人,占0.01%;壮族3人,占0.005%,苗族2人,占0.003%;哈尼族2人。占0.003%,怒族2人,占0.003%,傣族2人,占0.003%,普米族1人,占0.002%。

2010年,德钦县内少数民族有藏族、僳僳族纳西族、白族、回族、彝族、壮族、苗族、哈呢族、怒族、傣族、普米族等12种民族。

经济

概况

1998年,德钦县国民生产总值达8636万元,比1994年增长8%;工农业总产值达4181万元,比1994年减少6%。其中,工业总产值占13%,农业总产值占87%,1998年农业总产值比1994年减少10.2%,比1949年是83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增加24倍。

2007年末,德钦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14931万元增加到60555万元,年均实现递增35.5%;三次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37︰8︰55调整为2007年的15︰43︰42。德钦县固定资产投资从14641万元增加到88343万元,2003年-2007年累计完成267147万元,年均实现递增47.5%。地方财政总收入从1114万元增加到4152万元,2003年-2007年累计完成10426万元,年均实现递增3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812万元增加到2008万元,年均实现递增2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172万元增加到17113万元,年均实现递增35.7%。德钦县金融机构200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从27818万元增加到53072万元,年均实现递增18.8%;贷款余额从16077万元增加到19148万元,年均实现递增6.3%。

第一产业

1998年,德钦县推广包谷、水稻、小麦等良种32471亩,良种生产607亩,推广玉米育苗、湿籽播及双行条栽3.2万亩,推广大小春规格化间套种,高原春青稞规范化种植、配方、施肥共610亩,病虫害综合防治203亩,施用化肥900吨。

1998年,德钦县完成新开农田361亩,坡改梯308亩,客土改良6024亩,旱改水2447亩。

2006年,德钦县葡萄挂果面积达1975亩,总产量为813.89吨,比上年增长264%,总产值为352.13万元,比上年增长227%。进一步密切与香格里拉藏秘公司的合作关系,确保产品营销渠道的稳定和畅通,全年藏秘公司共收购葡萄592.44吨,产值为200.79万元。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做好我县优质核桃、红豆杉等经济林木种植基地的建设工作。畜牧业稳步发展,总产值预计达到3100万元,比上年增长6.5%;有效控制牲畜存栏数,出栏率明显提高,2006年大小牲畜存栏数为16万头(只),大小牲畜出栏数为3.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1%。野生菌类和野生药材市场行情稳中有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003年-2007年德钦县累计种植优质核桃和花椒32800亩,改良低产林核桃11400亩,规范种植大棚蔬菜1178亩,种植药材13113亩,养殖野生蜜蜂1745筐。2003年-2007年德钦县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4343万元,完成水利工程350件,解决16500人的饮水问题;累计投入农田建设资金233万元,完成高稳产田建设11311亩,新建和改造农田7914亩。2003年-2007年德钦县顺利完成退牧还草工程183万亩,成功实施牦牛冻精改良4542例;德钦县大小牲畜累计出栏161224头(只),畜牧业总收入五年累计完成7580万元,年均实现递增3.7%。

截至2007年,德钦县葡萄规范化种植面积达3750亩,葡萄产量从2003年的5吨增加到2007年的1045吨,总产值从2万元增加到366万元。

第二产业

德钦县建国前没有现代工业,建国后,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1998年有工业企业6个,职工171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有:农具厂、县车队、要材综合联营公司、德园木制品厂、县发电厂、梅里酒厂。工业企业中,矿业开发稳步民展,全年矿业总产值820万元,比1997年增长1倍多,实现利税100万元左右,勘控开发羊拉里农铜矿的地质工作。1998年工业总产值达2059万元。德钦县梅里牌"虫草青稞酒"系列产品,曾荣获中国第四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8年中国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德钦县发电量从2003年的2759万度增加到2007年的8010万度,年均实现递增30.8%。2003年-2007年德钦县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87696万元,矿业产值从126万元增加到34203万元,年均实现递增305.9%。

第三产业

由于德钦县地处滇藏要道,四方客人云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因南线国际线路遭到封锁,德钦一度成了中印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商号林立,成为滇西北商业重镇之一。建国后经过近50年的发展,德钦的供销商业更加壮大。1998年,工有商业网点64个,197人,其中国营网点4个,供销社网点60个,110人,集成产业60个,110人。德钦县商品购进总额2826万元,其中农副产品购进额为1605万元。产品销售总额436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0万元,其中国有经济消费零售总额2260万元,集体经济零售总额252万元,个体经济零售总额380万元,其它零售总额778万元,年末产品库存总额2386万元。

2003年-2007年德钦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8.51万人次,年均实现递增32.4%;旅游社会总收入从2003年的1399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3922万元,年均实现递增62.6%。[5]

交通运输

德钦县运输能力:1959年前,县境内无一雨公路,由畜力、人力运输,到1998年德钦县已拥有载重汽车388辆,其中,大型货车187车辆,小型96车辆,客运车3车辆,拖拉机102车辆。

截止到2014年,德钦县公路干线县内长度:214线穿奔子栏乡、升平镇、佛山乡全长216公里;德维公路穿升平镇、云岭乡、燕门乡全长87公里,拖其公路穿拖顶、霞若两乡全长47公里。奔拖公路全长30公里,羊拉公路全长199公里。村社公路通车里程为236公里,已通公路的有30个村,境内通车里程为733公里。

邮电建设

1949年仅有一所邮政代办所。1952邮政信函出口量为3654件,进口量很少;邮路还未开通,县邮电局只设无线电台。报刊发行量9722份。1998年,德钦县拥有9个邮电所,职工达75人。德钦县除羊拉乡外,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自动电话,投递路线517公里,当天投递的有升平镇,三天内投递的四个乡;县乡邮路总长775对公里,光缆长度129皮长公里,杆路长度118.71公里,县乡自动电话机936台,农村电话机254台,邮电专用车三陵车一部,五拾陵一部,金旋风一部,摩托车二辆,自行车16辆。1998年长途电话65.25万份。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4万元,邮政储蓄平均余额80万。

2007年,德钦县移动电话业务总量1256万元,比2006年增长306万元,增幅为32%。移动电话用户15700户,固定电话用户5263户,两项合计20963户,比2006年增长5800户,增幅38%。

社会保障

截至2007年,德钦县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112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达2080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4306人,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达2873人。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德钦县共有1599个城镇居民享受低保政策,五年累计发放城镇人口最低生活保障金739万元;共有10125个农村人口享受低保政策,共发放保障金360万元。

环境保护

2003年-2007年,德钦县完成人工造林7.5万亩、封山育林30.4万亩、人工模拟飞播1.29万亩、退耕还林3.1万亩的工程建设任务;五年新建成沼气池3603口、节柴灶1000眼、太阳能4015套。

教育

2003-2007年,德钦县累计投入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154万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面积18120平方米;实施德钦县贫困生"65432"救助计划,升学率由2003年的40.5%提高到2007年的64.7%。

旅游

概况

德钦县有梅里雪山为中心的风景名胜,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保护区,有藏传佛教红坡寺、德钦寺、东竹林寺等16个寺庙,还有清真寺、天主教堂。

主要景点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山群,数百里的雪岭雪峰,占去德钦县34.5%的面积。海拔6000米以上的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的山峰。

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原址在茨中村南约15公里的茨姑村,为清同治六年(公元1876年)修建。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德钦县境内发生驱洋教运动,焚毁茨姑教堂。1909年重建,历时12年竣工。教堂建成后,即成为云南驿区主教礼堂,至今保存完好,并于1989年由政府拨专款,进行维修后,供教徒礼拜及游客参观游览。

白马雪山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1983年成立以来,一直以保护滇金丝猴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兼保护横断山脉生物多样性为目的。截止到2014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已达281640公顷,保护区内共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2种,二级保护动物44种,以及众多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据载:根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联合调查,滇金丝猴现有13个自然种群共1000-1500只,分布在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的一段狭长地带,德钦县境内有6个种群近700只,是滇金丝猴集中分布的核心区。

喀瓦格博

喀瓦格博位于云南和西藏交界的怒山山脉,是一座北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体,北段称梅里雪山,中段称太子雪山,南段称碧罗雪山,但习惯上把座落在德钦境内的北段,中段统称为梅里雪山。"梅里"藏语意为"药王"、也称为"药王山"。梅里雪山、太子雪山被国内外藏民朝圣者称为"念青喀瓦格博"。

明永冰川

明永冰川(又称奶诺戈汝冰川),位于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是卡瓦格博峰下其中一条长长的冰川,这是一条低纬度热带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山顶冰雪终年不化。由于它所处的雪线低,气温高,消融快,靠降水而生存,因而它的运动速度也快。到冬天,它的冰舌可以从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到海拔2800米处,直扑澜沧江边,离澜沧江面仅800多米。

土特产品

虫草

虫草(冬虫夏草):麦角菌科,主要功效滋补益肾,止咳化痰,沙眼等眼疾病疗效显著,主要分布在白马雪山,梅里雪山,生长在海拔3800M-4600M高山草甸。

雪茶:地茶科,主要功效清热安神,主要生长在海拔3600米以上高寒地带。

贝母:百合科,主要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分布在太子雪山、梅里雪山白马雪山等地,生长于海拔2800米~4500米山坡、林下、流石滩。

雪莲花:菊科,主要功效补肾壮阳,调经止血、分布在各大雪山,生长于4000米以上流石滩、石缝。

松茸(藏语鼻沙):生长于县境内海拔3600米以下的松、栎林或灌丛下,食用及出口至日本,是农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麝香:主要功效开窍,通经络,活血散结,獐子一般生活在多岩林内。野生动物禁猎后,豹骨、熊胆、麝香等在市场上逐年减少。

包谷稀饭

包谷稀饭---藏族音译叫"迁拖",僳僳族音译叫"各耍恶来",意为包谷稀饭。将包谷洗净后舂成小块放入锅内,然后再将小麦、豆料(四季豆)、火腿洗净切成片一起炖,直到稀烂为止。这种稀饭在中甸、德钦县城均可吃到。

德钦茶叶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

德钦松茸

松茸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松茸、剥皮菌,纳西语称"裕茂萝",是丽江地产菌类中的山珍,产品主要由丽江空运出口,有鲜货和盐渍两种。 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PP等元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