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泰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泰时私家园林留园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徐泰时

别称: 徐三锡

所处时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徐泰时(1540-1598年)又名三锡,在徐氏世系中,为徐朴的曾孙。他"生而颖异","倜傥负奇",与弟兄同席读书,"文独称善",深为其父徐履祥赞许。

万历八年(1581年),他参加殿试中了进士,即更名"泰时",时年四十一岁,授工部营缮主事,主持修复慈宁宫,亲自详细筹画并指挥施工。因有功劳,擢为营缮郎中。后建造寿陵,相土以定高下,精心核算,省钱数十万缗(一串一千文,为一缗)。充分展示了他的经营和管理才能。被赐麟服,以彰宠异,又进秩太仆寺少卿。[1]

人物生平

徐泰时(1540-1598年)又名三锡,在徐氏世系中,为徐朴的曾孙。他"生而颖异","倜傥负奇",与弟兄同席读书,"文独称善" ,深为其父徐履祥赞许。

徐泰时性耿介,敢直言,平生慷慨任事,遭人忌恨,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旨令回籍听勘",从此挂冠回到苏州阊门外下塘花步里(今留园路一带)家中,"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当然他并非平地造园,而是在其曾祖父"始创别业"的基础上,"杂莳花竹,以板舆徜徉其中。呼朋啸饮,其声遏云。……留连池馆,竟日忘归。"过的是舒啸闲居的日子。

主要功绩

徐泰时以一位建筑家的眼光与能力,修治创建亭台楼馆,远远超越了他的祖辈,为四百年后"东园(留园)"成为千古名园夯下了坚实的基石。

东园约四十多亩。"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景以池水、山石、林木为主,构建了一楼、二堂、二亭、一庵,花木十馀种,多达数百株。呈现一派自然风光和山林气势,胜似巨幅写意山水图。徐泰时的两位朋友,一是长洲县令江盈科,另一是吴县县令袁宏道(均为万历进士),成为"东园"的座上客。

江盈科写了《后乐堂记》(园中之主体建筑为"后乐堂",取意于北宋范仲淹名句),对园景记述甚详。兹摘录几句:"堂之前为楼三楹,登高骋望,灵岩、天平诸山、若远若近,若起若伏,献奇耸秀,苍翠可掬。楼之下北向,左右隅各植牡丹芍药数十本,五色相间,花开如绣。……径转仄而东,地高出堂前三尺许,里之巧人周丹泉,为垒怪石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步自亭下,由径右转,有池盈二亩,清涟湛人,可鉴须发。"袁宏道之《园亭纪略》,除盛赞园内景色"皆可醉客"外,着重提到石屏与石峰。"垄上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高三丈馀,妍巧甲于江南。"洵为镇园之宝。

今日"留园"中部和西部的假山,尚有当年馀韵。诗人姜采在《己亥秋日游徐氏东园》一诗中,吟出"三吴金谷地,万古瑞云峰"之佳句。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皇上第五次幸苏,巨石被移到"织造署行宫"内(今苏州第十中学)。

直到如今,"瑞云峰"仍屹立于"十中"校园水池中央,英姿生辉,被推崇为江南四大名石之首。"瑞云峰"的来历非同寻常,此石本系宋代"花石纲"遗物。当初佞臣朱勔自西山开凿,沉入湖中。后由横泾人陈司成捞得。六十年后为浙江湖州董份(曾任礼部尚书等)买去。徐泰时十七岁那年与湖州董氏联姻,此石即作陪嫁物。徐"载以归吴之下塘,所坏桥梁不知凡几。 "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