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弥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弥沙乡位于剑川县西南部,距县城73公里,东、西、北分别与本县沙溪镇象图乡马登镇毗邻,南与洱源县乔后镇接壤。下辖岩曲、大邑、东庄、西庄、弥新、文新6个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42个自然村,居住有白、汉、彝、傈僳、纳西、哈尼六个民族。总人口9281人(2017);有8个党(总)支部,党员445名。全乡国土面积2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950亩,其中水田1598亩,旱地13661亩。全乡海拔2200—2800米,年平均气温11.7℃,是以旱粮为主,多民族分散杂居的高寒山区农业乡,也是云南省506个、大理州45个扶贫攻坚乡之一。[1]

乡镇发展

弥沙乡居住海拔2200—2800米,年平均气温11.70C。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霜期长,日照时间短。加上地理位置差,交通不便,劳动者素质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全乡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芸豆。小麦产量占小春粮食总产的70%,玉米和芸豆产量占大春粮食总产的71%,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提出了依靠“稳粮、兴畜、抓林果”的发展思路,使粮食生产连续10年获得丰收,近年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有改善,全乡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弥沙乡的交通、电力、通讯和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交通方面,弥(沙)象(图)弹石路面公路42公里延伸到弥新村。新开通了弥(新)乔(后)公路,从弥沙至剑川有3辆微型车、2辆中巴车的便利条件。全乡6个村委会都通公路,该乡与外界的公路网格正逐步形成的改善。但由于自然村多,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村通路率还较低。乡内水力资源较丰富,全乡主要河流之一的弥沙河流经境内,还有牛耗箐水系、东水箐水系、岩洞河水系等,与弥沙河汇合流到乔后合江流入黑惠江。乡内有弥沙河一、二级和龙底电站、磨房箐电站安机容量10400千瓦,村办的八里桥电站、文新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125千瓦和75千瓦;各村已开都开通了程控电话,全乡已安装电话机445部。广播电视事业也快速发展,全乡已建立了46座地面卫星接收站,乡政府所在地和大邑、岩曲、西庄三个村已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2]

人文地理

开发

弥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荟萃、山川瑰丽、民族风情浓郁、物产资源丰富。弥沙乡党委,政府不负历史重托,一个以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突出民族风格特色,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正在积极实施之中。

盐矿

弥沙井(盐矿)正式有记载开采了597年,历史上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必须品和战略物质,曾经在产盐的地方设立盐督,实行国家垄断经营管理,在滇西北地区,弥沙井、乔后井、拉井,并称为“三大井”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弥沙井位于“三江并流”的横断山区中南段,云南省剑川县弥沙乡弥新村,那里山高谷深、古本参天、云蒸霞蔚、太阳光穿过晨雾、透过深秋的树叶,在潮湿的地面上留下斑驳荫影。遥想当年,没有汽车的喧嚣,只有马帮的铜铃和马蹄在奏乐,他们是大山深处的运输线,是对外交流的通道,来时驮的是山里人必须的布匹、茶叶,去时运走了外面急需的食盐,这就构成了“茶马古道”存在的必然要件,随着时间的流逝,留下了通往远方的弯曲小路、乡间的青石板道以及曾经繁荣过的工矿区、物质集散地的人们的生活习俗。一九四九年四月,剑川县人民自卫团解放弥沙井,原老乡政府所在地弥新村弥井老盐矿也于一九五六年停止了开采,这里的一切也就变成了文物、成了当地百姓永久的记忆。

三圣宫

弥井三圣宫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弥沙河弥新段西岸,乘车到弥新村公所下车,通过弥新大桥,顺着青石板台阶而上,绕过一个八角的路心亭,就到一古戏台,那是用来庆祝传统的“四月八”会

明朝盐矿旧址

而设立,白天有“舞牛、舞马”等演出,晚上有白族的“三玄”情歌对唱、戏曲擂台,看完这一曲再上一个弯,雄伟的三圣宫突然呈现在你的眼前,路过一个功德碑墙体,一座大院里便是我们介绍主体的三圣宫大殿,它是一个四面出水、四角飞檐的建筑,里面供奉的是文将、武将和张古老是道教,然而它又有别于道教,可以为村里结婚的男女青年、去逝的老人、升官发财的人、荣归故里的人、男人的三十六关口、华造之庆等举行法事并接受他们的捐赠,原因是宗教已被地方的生产生活所同化,这个推测的根据是本地用“舞牛、舞马”去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不是用“舞龙、舞狮”,只有牛马的辛勤耕耘他们的祈盼才能成为现实,这是最朴素的崇拜,生活坚苦辛的真实写照。[3]

经济状况

弥沙乡经济林果已有一定规模,主要以苹果、核桃、花椒、梅子为主。现有苹果706亩,花椒120亩,梅子321亩,林果产量每年31.65万公斤以上,产值131万元。五年来,全乡共种植泡核桃12430.8亩,并实施了铁改泡1124亩,2005年林果业收入57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1452万元的3.9%。

2005年全乡种植芸豆8500亩,户均3亩以上,成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全乡有丰富的草山草场资源,畜牧业发展潜力大。1998年,被云南省列为畜牧扶贫示范乡,建设畜牧改良站,大力推广畜种改良、青贮氨化饲料、人工种植牧草等技术,扶持发展波尔山羊,逐步淘汰本地矮小等特点的畜牧品种,使畜牧业品种不断得到优化,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使畜牧业成为弥沙的一个骨干产业。

弥沙土特产主要有玉湖酒、野生菌和蜂蜜等。玉湖酒清香、味纯、无异味,乡内外十分有名,凡品尝过玉湖酒的都赞不绝口,已成为访友探亲的好礼品。现年产量60吨,尚供不应求,有待于扩大规模,开发建厂批量生产。境内山上松茸、牛肝菌和羊肚菌等野生食用菌类丰富,是当地的一个主要特产,年产量20吨,产值120多万元;乡内农民群众都有饲养家蜂的传统,全乡一半以上的农户都在庭院、房前屋后养蜂,每年蜂蜜产量5吨以上,产值4万多元。[4]

特色产业

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上,进一步吃透乡情,注重民意,把握市场,科学发展,重点培植壮大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乡的优势产业芸豆。二是坝区以生猪、奶牛为主,山区以肉牛、肉羊为主的畜牧产业。三是以区域布局、规模发展、提质增效为目标的烤烟产业。四是以山区、半山区为重点的优质泡核桃产业。五是具有名、特、优、新的特色产业。

芸豆种植: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品种,已建成 亩“AA”级绿色食品芸豆基地,三年内在现有种植8000亩的基础上,芸豆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加大芸豆籽种的改良力度,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加大芸豆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建设。

畜牧业

畜牧业: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实畜禽改良、疫病防治和畜草配套措施,以肉牛改良和发展黑山羊为突破口,加大科技养殖力度,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发挥山林草场面积多的优势,使其真正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2006年全乡年未生猪存栏6395头,出栏7450万头;肉牛存栏2230头,出栏4205头;肉羊存栏15578头,出栏9860头。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5]

基础设施

水利:全乡水田灌溉坝区主要靠弥沙河,以及三面光输水沟渠,全乡共长28公里,受益面积1万亩,水利化程度达到75%;山区主要以天然水和自然水为主,建有小水池(窑)378口,五年来先后完成了:大邑、乡级机关、岩曲、石岩、禾头、岩洞、横场、干江、花椒树、下梅岭、东彝等村社的人畜饮水工程;完成了东庄、西庄、观音地、牛牦箐、雾云庄、石岩、大邑、东伙山等灌溉沟工程以及水毁工程;弥沙河险段的治理工程;挖通了大邑杨家、西伙山和西庄瑞谷庄、石西等乡村公路;全乡建成578个小水池水窖,并安装配套塑管21000多米;灌溉面积4149亩,全乡自来水已通6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1242户,5589人,大小牲畜0.8万头(只)受益。

五通情况:全镇6个行政村达到村村通公路,自然村 %通公路;电网改造后,实现全乡30个自然村中有26个自然村已通电,占87%;通信、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有较快发展,信息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程控电话通村率达100%,移动电话讯号覆盖率达90%以上;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以上。

能源建设:温饱示范村等项目,全镇已建沼气池,完成“一池三改”120户。

集贸市场:有占地面积50亩的综合农贸市场,有2个百货超市,及小商品餐饮店5个。

街道情况:主干道为马--弥、弥—象弹石路面,其硬化程度高,排水功能强,行道树栽种(有一部份是核桃)逐年增加。垃圾坑3个,环境卫生条件好,水电设施配套完善。[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