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廖道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廖道南

大明翰林院侍講學士
籍貫 湖廣蒲圻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鳴吾,號洞野,又號玄素
出生 弘治七年十月十四日
(1494年11月11日)
湖廣蒲圻縣(今湖北赤壁市
逝世 嘉靖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1548年1月29日)
湖廣蒲圻縣(今湖北赤壁市
親屬 曾祖父廖淵、祖父廖俊
廖漢,母江氏
出身
  • 正德十六年辛巳科二甲第一名進士出身
著作
  • 《楚紀》六十卷
  • 《殿閣詞林記》
  • 《藝苑》、《詞垣》、《講幄》、《拱極》、《玄素子》諸集
  • 嘉靖蒲圻县志》

廖道南(1494年11月11日-1548年1月29日),鸣吾洞野[1],又號玄素湖廣蒲圻(今湖北赤壁)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湖廣鄉試第六十名,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會試第二名,殿試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2][3][4]。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右春坊太子中允,升侍讲学士。與童承敍張治等人並稱為“楚中三才”。

生平著作

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四年(1525)因纂修《明伦大典》一书有功,提拔为中允,充日讲官。官至侍讲大学士。嘉靖十五年八月丁父母忧,归家。嘉靖二十六年卒。家居期间,为世宗作《楚纪》六十卷。又有《殿阁词林记》及艺苑、词垣、讲幄、拱极、玄素子诸集。

所著《楚纪》六十卷,洋洋24册,是一部记述和保存楚地文献之大成者,对两湖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应该说是廖道南的代表作之一,可惜,由于各种原因,该书不被学者所重,《四库存目》称其“殊不足观”,当代学者罗福惠写有《值得重视的《楚纪》及其撰者》一文,发表于2007年的《江汉论坛》杂志上,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所著《殿阁词林记》22卷,描写了唐宋元明各代的殿阁设置、职能以及人物故实颇详。史称他“在词垣最久,娴熟掌故。”因集词林殿阁、宫坊、台省、诸臣旧事,分类记载,以成是编。其例凡仕至华盖、武英诸殿者曰殿学;文渊、东阁者曰阁学;兼六馆者曰馆学;晋詹事者曰宫学;属春坊者曰坊学;属弘文者亦曰馆学;典成均者曰雍学;升本院者曰卿学;有节义者曰赠学;擅书翰者曰艺学;终始本院者曰院学。大概仿列传之例,悉载其官阶恩遇,而事实亦附见焉。廖道南采掇黄佐《翰林记》之文,不没所自,犹有前辈笃实之遗。

史上对于廖道南记述不多。据传,在明代的嘉靖初年,因其博学多才,被同僚及其官宦嫉妒,遂生出诡计加以害之。一日,某知府送来一对玉雕花瓶,嘉靖甚为喜爱,把玩不已。令人将其分列于大殿两侧。群臣们指玉瓶对廖道南说:“廖大人,都说你艺高胆大,殿外两玉瓶,你敢砸破一个吗?”众官皆附和之。廖道南笑答:“这有何不敢呢?不就一块玉器花瓶嘛!”遂顺手抄起一重物,将玉瓶砸成碎片。众臣惊见,四散逃去。帝王大怒:“廖道南,你好大胆,心知朕深爱此物,竟毁之。如不能说明原因,斩立决!”廖道南笑曰:“我主息怒,人言道,一统江山。现君王殿前摆两只玉桶,乃不祥之兆,故砸之。”帝乃免去死罪。

不管是史传也好,还是戏说也好,廖道南作为湖北籍的文化人,应该有其自己的特殊地位的。应该对其《楚纪》一书展开研究,并希望能纳入《荆楚全书》中去。[5]

家族

曾祖父廖淵、祖父廖俊,曾任州學正、父親廖漢,曾任戶部主事。母江氏[6]

註釋

  1. 《原胄》、《叙宗》导读_廖氏文化_廖氏联盟
  2.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3.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4. 朱保炯,谢沛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785-790 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 1-6. 台湾: 文海出版社. 1981. 
  5. 廖道南其人 新浪博客,2014-10-28
  6.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十六年辛巳科進士登科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