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广昌县江西省抚州市下辖县,位于抚州市南部,武夷山西麓。东邻福建省建宁县,南接石城县,西连宁都县,北毗南丰县。县境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5公里,总面积1612平方千米,下辖6镇5乡1场129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工业园,总人口25万。
广昌县是抚州市的南大门,江西第二大河流抚河的发源地。建县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道通闽广,郡属建昌”而得名,又因盛产白莲,而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2018年全年,广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5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8.8%,增幅位列全市第一。[1]
历史沿革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析南丰县南部三乡置广昌县,因道通闽广,隶属建昌军,故名广昌。
元朝,属建昌路。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改建昌为肇昌府,九月改为建昌府。直至清末广昌均隶属建昌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广昌隶属江西省。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广昌属豫章道。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县由省辖。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02月,广昌、南丰两县合并为南广县。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04月,复原建县,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08月,广昌析出南部置赤水县。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09月,广昌与赤水两县合并为广赤县。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复名广昌县。
1949年10月,广昌隶属宁都专区。
1952年属抚州专区,
1954年07月改属赣南行政区(赣州地区)。
1983年07月27日,将赣州地区的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管辖。
1983年08月,正式划入抚州地区。现为抚州市辖县。
1984年,设置苦竹镇。
1984年05月31日,塘坊公社分设塘坊乡、大株乡。
1985年03月15日,撤销甘竹、头陂、赤水、驿前乡,设置甘竹、头陂、赤水、驿前镇。
1985年08月30日,撤销沿江乡建制,划归旴江镇管辖。
2001年10月22日,撤销苦竹镇、新安乡,划归旴江镇管辖;撤销高虎脑乡,划归驿前镇管辖;撤销大株乡,划归塘坊乡管辖;撤销柯树乡,划归头陂镇管辖。
2016年02月15日,撤销广昌县塘坊乡,设立广昌县塘坊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广昌县辖6镇5乡(盱江镇、头陂镇、赤水镇、驿前镇、甘竹镇、塘坊镇、千善乡、水南圩乡、长桥乡、杨溪乡、尖峰乡)1场129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工业园。县政府驻旴江镇。[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广昌县测试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西麓,东与福建建宁、宁化接壤,西连宁都,南界石城,北毗南丰。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千米。
地形
广昌县境内地势顺盱江河谷走向,呈东西高,中部低,由南向北倾斜。属丘陵地形,山地占77%,丘陵13%,平原10%。
气候
广昌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均气温19.1℃,年均日照1932小时,年均降雨量1172毫米,平均无霜期273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广昌县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五种。耕地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红壤三种,广昌县耕地总面积184836亩,其中水田面积169610亩,旱地15226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氮素中等,磷钾偏缺。
山林资源
广昌县林业用地面积172万亩,森林面积139.7万亩,森林率达65.9%,活林木蓄积量达347万立方米。广昌县林木品种51科185种,主要品种有:马尾松、杉木、木荷、枫香、樟树、栲木、槠木等,其中红豆杉、竹柏、樟树属珍稀品种。动物有狼、野猪、野山羊、穿山甲、蛇等近百种。有珍稀树种185种。
水利资源
广昌县水资源充足,河流众多,抚河源头盱江发源于广昌县,接纳主要支流11条,广昌县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84条,总长901.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0.0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迳流总量14.95亿立方米。广昌县水能理论蕴藏量5.3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3.8万千瓦。共有发电部105座,装机124台,装机容量12544千瓦。广昌县是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1996年获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广昌县有水库36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6座,小(二)型27座,另塘坝895座。有效灌溉面积9.9千公顷。
矿产资源
广昌县地下矿藏有:钽铌、莹古、云母、高岭土、硅藻土、钨、金银矿等。锂辉石储量全国第一,硅藻土是全国四大矿藏之一;高岭土蕴藏量有480万吨,还有金、银、铜、钛铁、钨矿、莹石等10余种矿产。[3]
人口
201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4.14万人,人口出生率14.26‰,死亡率5.75‰,自然增长率8.51‰。其中城镇人口10.88万人,城镇化率达44.0%。人口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散居畲、蒙古、壮、回、满、瑶、苗、土等少数民族。
广昌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为11.9万人,其中男劳力5.1万人,女劳力4.4万人,农村只能容纳6.8万人,尚有5万劳动力剩余。
经济
综合
2016年度,全县GDP完成57.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13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99亿元,同比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1亿元,同比增长10.2% ,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为:17.6:43.4:39.0。人均GDP达23876元,较上年增长8.3%。
2018年全年,广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5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8.8%,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第一产业
2016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8.14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增加值10.50亿元,同比增长4.5%。粮食播种面积23.8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0.77万吨。特色农业产业:白莲种植面积达6.32万亩,实现产量4660吨,同比增长7.8%;烟叶种植面积达2.49万亩,实现产量3522吨;食用菌产量达4687吨。肉类总产量达7486吨,同比增长16.1%。
2018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45亿元,增长3.5%。
2020年2月26日,江西省广昌县广昌白莲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第二产业
2016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1.42亿元,同比增长9.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86亿元,同比增长9.8%。2016年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4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96亿元,同比增长10.0%;主营业务收入完成83.80亿元,完成利税总额8.02亿元。全县工业用电量10474万千瓦时,增长18.6%。
2016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4亿元。
2016年,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7.09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2.13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96亿元。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53亿元,增长8.3%,
第三产业
2016年,广昌县商贸流通市场保持畅通,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从行业情况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营业额21.21亿元,同比增长15.2%;住宿餐饮业完成营业额4.02亿元,同比增长15.9%。
201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95亿元。
2016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末余额83.79亿元,比年初增加11.01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全县住户存款年末余额55.06亿元,比年初增加4.84亿元,同比增长9.6%。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年末余额47.90亿元,比年初增加7.18亿元,同比增长17.6%。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57亿元,增长11.8%。[4]
交通运输
广昌区位比较优越,昌厦一级公路(206国道)和济广高速(鹰瑞高速)穿境而过。
社会事业
教育
2016年,全县拥有普通中学16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23所,幼儿园22所;共有在校普通中学生12021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625人,小学生19899人,在园幼儿数5793人;各类专任教师情况:小学1270人、普通中学626人、职业中学32人、幼儿园192人。
文化
2016年全县影剧院1个,电视台1座,网络公司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2.35万册。
卫生
2016年,全县各类卫生机构2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81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0人。医院、卫生院编制床位数591床。
社保
2016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86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30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725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9491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9176人。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县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2个,床位880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40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891人。[5]
传统文化
广昌孟戏
广昌孟戏是一种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戏曲,流行于江西省广昌县境内,俗称孟戏,又名盱河戏,约起源于明初,至今已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孟戏用高腔演唱,经专家考证,其唱腔是明代四大声腔之首的海盐腔遗响。广昌有三路戏,赤溪曾家孟戏、大路背刘家孟戏、舍溪孟戏。孟戏只在每年的正月演出一次,用于民俗活动。曾家孟戏被认为是元本,全剧共64场,分为两本,一个晚上演一本。剧中孟姜女富于反抗精神,哭倒长城,为保贞节而投河自尽,同时对于封建朝廷进行了有力抨击。刘家孟戏是明传奇本,始演于明万历年间,全剧共69场,分三个晚上演出,剧中孟姜女虽因丈夫死于长城下而悲伤,却并无反抗意识,结果被秦王封为一品夫人,获赠金银。刘家、曾家两路孟戏剧本上标出的曲牌有一百四十余支,在戏曲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广昌孟戏属曲牌体,以高腔演唱,一 唱众和,多在后句的下半句帮腔,并有“杂白混唱”的特点。曾家孟戏所唱南曲比弋阳腔更古老,并吸收了海盐腔的成分,字多腔少,以广昌官话演唱,以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伴奏,节奏较快,显现出简单、原始的古曲特征。刘家孟戏主要以海盐腔演唱,同时参以弋阳腔、青阳腔和徽州腔。曾、刘两家的孟戏剧本都是古南戏的孤本,为中国戏曲和民俗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1962年,在江西广昌县召开的戏曲工作会议上,戏曲工作者呼吁保护孟戏。在县政府的组织下,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工作。“文革”后,江西省文化厅和地方文化局对广昌孟戏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抢救保护工作。但由于财政紧张,许多规划和措施无法迅速落到实处,剧种传人日益老化,后继乏人,如再不设法挽救,很可能也会像舍溪孟戏那样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塘坊木偶戏
塘坊木偶戏是江西省东部抚州市广昌县塘坊乡传统艺术。在素有“入闽咽喉”之称的江西抚州广昌县塘坊乡,有这样两个由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艺人组成的草根剧团。他们忙时下田,闲时登台,长年乐此不疲地活跃于赣闽深山边界,年演出160余场,为边界农村群众送去无尽的欢声和笑语。剧团因此被群众称为“流动的乡村大舞台”。两个戏班所演出的,是在当地已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现已较为罕见的传统戏剧。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传统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据当地老艺人介绍,塘坊木偶为提线木偶,起源于汉朝,约公元前190年。当时汉高祖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陈平,为了击退番邦匈奴,巩固朝政,他出谋划策,想出一套战略战术来对付番邦。因当时兵力不够,就用木头雕刻成人的模型,结果匈奴在“四面楚歌”声中溃围而逃。从此以后,“木偶”演绎为戏,一直流传至今。
塘坊木偶戏由木偶、操纵演员、配音演员和乐队四部分组成。木偶选用优质樟木雕刻而成,工艺精良、风韵各异,每个木偶象征一个剧中人物;重要关节部位,如头、背、腰、腹、手臂、手掌、脚趾等各缀丝线,演员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人物形象生动活泼,个性鲜明,喜、怒、哀、乐表情丰富。有趣的是,木偶的头、眼睛、嘴角、手、足等部位都能活动自如,动作或轻柔或坚挺,从目光、动作可看出木偶是高兴、忧愁,还是愤怒和憎恨。木偶的手能送物取件、击鼓弹琴、骑车划船、跃马扬鞭,且动作敏捷。人们称赞说:木头人,木头人,真正像个人;木偶戏,木偶戏,活像真人在演戏。
塘坊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广受群众喜爱,在民间流行甚广,一年四季都演出。演出内容以歌颂祖国、祝愿平安和祈福迎祥等为主,一般正月演“人丁戏”,入夏演“禾苗戏”,秋冬演“平安戏”。费用则由当地群众采取AA制按人丁认捐;遇上哪户人家有喜事,也有全部出资请村民免费观看。
塘坊木偶戏现有两个剧团,演员数十人,平均年龄四五十岁,参与演出时间大都在20年以上。今年70岁的黄祖禀是目前剧团年龄最大的演员,登台表演已满31年,主要负责木偶操纵。年龄虽然大,但他表演起来有板有眼,灵活自如,是当地木偶戏界的名角之一。演员年龄最年轻的当属黄美凤,今年26岁。自幼爱看木偶戏的她以前在外打工,去年回家后就开始专注学习木偶戏表演。她说,学木偶戏完全出自个人兴趣,并非全图赚钱。在师傅的口传身授下,如今,她对木偶戏的渊源与唱腔等已颇为熟悉。说起剧目,她娓娓道来,比如老人祝寿一般唱《彭祖加寿》,生儿子一般点《双麒麟》,做生意者一般点《财宝记》,结婚点《找婚姻》,女生入学一般点《女中魁》,男生入学点《翠花缘》。
塘坊木偶戏以其较高的娱乐性、趣味性,赢得了广昌塘坊、福建安远、黄埔等边界乡镇群众的喜爱,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精神食粮的首选。为了赢得更多的观众,剧团添置了扩音器和幻灯机,演出时用幻灯机把台词放映出来,同时对剧本删繁就简,使其更加通俗易懂。
如今,木偶戏已受到越来越多农村群众的喜爱,演出范围除赣闽边界乡镇外,还常受邀到广昌甘竹、赤水等乡镇演出,并登上当地每年一届的国际莲花节大型综艺活动舞台,成为其经典节目。
莲神太子庙会
广昌县是中国著名的白莲之乡,广昌赤水镇太和村村民也是世代种莲,相传在隋唐年间,适逢强梁为害,村民被迫逃进山林,忍饥挨饿,苦不堪言。忽然,山林里飘来阵阵莲花的清香,七个孩童腾云驾雾向村民飞来,他们身背莲花篓,头戴莲花帽,胸系莲花兜,手持莲花棒。原来他们是七位护莲神童,奉王母娘娘之命,前来救助村民。他们打败强盗,帮助村民重建家园。数年后,又逢农历六月廿四,一场大雨使当地山洪暴涨,这时漂来一株古樟,奇怪的是它一直在漩涡中循环往复,竟没有随河水漂走,村民顿觉此古樟与村子有缘,便将它留了下来。这天夜里,众乡亲同做一梦:荷花七仙童化作香樟,再临莲乡降吉祥。于是,村民们请来木雕师傅,把古樟雕塑成七尊菩萨,作为“莲神七太子”的化身,并在大禾港畔古樟循环往复之处,依山傍水,建起一神庙,供奉“莲神七太子”,并取名“莲神太子庙”。
村民们把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称为“荷花生日”,又叫“莲花生日”,亦叫“莲花节”。久而久之“莲花生日”就成为了这里莲农酬莲神、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成了传承千年的古老习俗。即使在文革破四旧时期该活动都没有终止过。非常神奇的是每年举行游莲神太子活动的前一天下午都会下雨把大街小巷冲洗的干干净净。节日当天,该村家家户户加工印有莲花图案的糍粑,馈赠亲朋好友,以示纳福驱邪、吉祥幸运之意。农历六月二十六日,纪念“莲花生日”的活动达到高潮。这天莲农们便举行莲神太子庙会,祭祀莲神,庆祝丰收。从早晨起,莲农成群结队,汇成“长龙”,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彩旗招展,抬着莲神七太子塑像的轿子前呼后拥,串村上街游行。入夜,庙台戏楼,灯火闪烁,弦歌阵阵。连续几天,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将人们对莲的崇拜演绎得淋漓尽致。[6]
名胜古迹
自然旅游资源有:百里莲花带、青龙湖、摩崖石刻、抚(河)源飞瀑。历史名胜有:千年古刹定心寺,明代古寺龙风岩,明清建筑群,明代雯峰书院,宋代雁塔,全国最大的莲花博览园——广昌莲花科技博览园,还有即将扩建的以宋代雁塔为核心的,占地400多亩的荷源湿地公园。
人文旅游资源有:列为中华之最的广昌恐龙化石、太平军战斗旧址、义军抗清营寨、苏区遗址、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绿“、“红”、“古”三色交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已策划出赏莲之旅、古色之旅、生态之旅、抚源之旅、红色之旅五条精品旅游线。[7]
城市荣誉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