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貼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布貼畫原名宮廷補繡,俗稱布貼畫,又叫布堆畫、布貼花、布摞花,還叫撥花。
目錄
簡介
布貼畫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它是以布作為原材料而創作出的畫作。與油畫、水彩畫、國畫等畫種不同,布貼畫創作利用的是布料自身的肌理及其獨特的紋理圖案作為創作元素,剪刀替代畫筆,用色彩斑斕的花布替代傳統作畫工具--顏料,通過巧妙地剪、藝術性地粘貼,其純手工的製作特性帶給人們的是一幅幅匠心獨運、風格獨特的精美藝術品。 布貼畫的創作空間廣闊,色彩濃郁、質地厚重的布料可以帶給我們對油畫般豪放、厚重景致的想象;薄薄的真絲、豐富多彩的棉布足以激發起我們對如同水彩畫般清新淡雅景致的創作衝動;扎染面料所具有的不規則圖案是我們演繹國畫效果布貼畫的最佳選擇。巧妙地利用花布原有的紋理、圖案並將剪下的布塊巧妙地組合粘貼在一起是創作布貼畫的關鍵所在。*[1]
製作方法
準備工作
- 要按照顏色、質地,將布料進行分類放置,再對其進行清洗,除去油漬污垢。
- 對那些褶皺不平的布料要用電熨斗熨燙,使其平整順滑。
- 用於製作作品中特殊部件的布料要進行上漿處理。方法是:將白乳膠兌上一定比例的水,攪勻後將布料放在膠水中浸泡一會,而後取出晾乾備用。另外,在粘貼布料和拼裝作品之前,一定要用清水將手清洗乾淨。
設計底圖
底圖的設計構思來源於兩個方面:
- 創作者將平時收集的各種圖片、資料,加以吸收、改造,把那些適合做布貼畫的內容留下,不適合的內容刪除,缺少部分做適量添加。
- 依靠作者對生活的觀察理解和對美的發現沉澱,經過反覆構思,創作出全新的,反映作者藝術思想和功力的底圖。
拓描圖樣
拓描就是把複寫紙墊在底圖和內襯紙板之間,再用筆按照底圖的結構、形狀,分別畫出分解圖樣。然後將其剪下來,就得到了布貼畫各部件的圖樣。之後 在作品部件的周邊均勻地抹上一層膠水。再將抹好膠水的作品部件粘壓在蓬鬆棉薄片上。最後將蓬鬆棉粘牢,用剪刀沿着部件的邊緣裁剪下多餘的蓬鬆棉。
布料
按照作品底圖的形狀和藝人的創作構思,選配好所需的布料。選配布料很關鍵,選的好會使畫面增輝,選的不好會使畫面黯然失色。
裁剪布料
選配好布料後,依照不同形狀的內襯紙板,分別把布料裁剪好。
粘貼布料
粘貼布料是製作布貼畫的重要環節,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作品的質量和檔次。常用的粘貼方法有以下幾種:
- 包邊粘貼法:首先用牙籤在部件周邊抹上薄薄的一層乳膠或膠水,粘在事先選好的布料上。其次,將多餘的布料剪下來。剪裁時要留出1-2毫米的餘量作為包邊。第三,用牙籤把膠水抹在包邊上或內襯紙板反面的邊上。第四,邊包邊捏將包邊粘在內襯紙板的反面。
- 剪貼法:根據作品需要將某些部件直接拓描在上過漿的布料上,再按照拓描在布料上的線條,用剪刀剪出部件形狀,直接粘貼在作品上。
- 刺繡法:為體現特殊效果,製作過程中常用刺繡法來繡出人物服裝的褶皺、植物葉子的脈絡等。
拼接順序
拼接前先將包好的各部件按順序碼放在作品底圖上,確認沒有問題後,再動手粘貼組合。粘貼前先根據各部件之間接觸面的大小,確定用什麼材料粘貼。通常接觸面較大的部件使用雙面膠條粘貼,接觸面較小的部件則用膠水粘貼。拼接時要按照先主要部位,後次要部位,先底層後上層的順序進行。
勾畫着色
在製作布貼畫過程中,常遇到手頭布料的顏色、花紋不能很好的表現作品內容時,可以利用彩色筆或水彩在白色或單一色布料上進行勾畫、着色,使其花色更加豐富多彩,達到深刻、準確反映作品內容的效果。
制底襯板
根據作品內容的要求選用不同形狀、不同材質的材料製作底襯板。方法是:選一張厚度為0.3毫米左右的紙板,按作品的大小對其進行裁剪。再選一塊白布作為底襯布,用剪刀把多餘部分剪掉。裁剪時應留有10毫米左右的餘量,而後在紙板的邊緣粘上雙面膠條,再將布料與紙板粘牢。最後再選一張白紙粘在底襯板的反面,這樣,作品的底襯板就做好了。
命名蓋章
將拼接好的作品,用雙面膠條粘在底襯板上,而後用彩色筆在畫面適當位置寫上作品的名稱,並蓋上名章或簽上作者姓名。
包裝裝裱
布貼畫作品的包裝形式很多,其中最簡單的就是這種塑料包裝。有些作品則以背景作包裝,有竹簾的、壁布的、壁紙的、普通布料的,還有高檔麻紗料的。另外,一些高檔作品,則需要配上精美的畫框,才能成為一幅完整的工藝品。但配製畫框時不能隨心所欲,要根據作品的內容、風格、畫幅的尺寸,以及作品色調來選配畫框的大小、顏色與種類。*[2]
藝術作用
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美德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太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下了一份份憂苦萬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 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要從小養成。布貼畫的製作材料恰好就是生活中我們棄之不用的布角料。孩子在收集布角料的過程中還沒有什麼感受,而一旦我們將這些不同質地、不同色澤、不同花紋的布角料製作成一幅幅精美的圖畫時,孩子們就會感到很神奇。這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出自孩子們自己的雙手時,孩子們更會感到這些布角料的神奇。變廢為寶是布貼畫的特色,而收集整理布貼畫的製作材料本身就是對幼兒勤儉節約好習慣的培養。
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幼兒變得更聰明
手的活動與精細的動作可以刺激大腦皮層的運動中樞,同時,運動中樞又能調節手指的活動,神經中樞和手指交互地互相作用,能促進大腦的發育及其功能的完美。心理學家一致認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這說明動作發展的重要性。在人的智能結構中,動手能力是一種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學習能力。幼兒的許多知識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動中學會的,其思維也是在操作活動中逐漸發展的。布貼畫的製作不僅要求幼兒先在紙上繪出美麗的圖案,而且要求孩子們運用剪刀,將布塊剪成合適的圖形,然後用雙面膠或膠水加以粘貼。其操作過程較難掌握,這就要求孩子細心認真。這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培養了幼兒做事認真細心的好習慣,使其越來越聰明。
提高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
幼兒對色彩的認識和發現,一是來自對生活的直接觀察,如紅蘋果、紅蘿蔔、藍天白雲,凡是見過的用過的都會形成色彩印象,這種色彩印象是最牢固、最深刻的,也是最接近真實的。二是通過臨摹、觀看美術作品,從而獲得間接的色彩印象。如原野山川、晨暉晚霞、春光秋艷、霓虹夜色、奇禽猛獸等複雜的色彩變化,多是通過圖片資料、影視圖像等感受渠道,慢慢形成了色彩的記憶,成為塗鴉的依據。三是兒童的塗繪進入畫境興致時,教師和家長給以必要的指導,這樣,久而久之也會強化兒童的感知力,積澱比較豐富的色彩知識。 孩子在進行布貼畫的創作時,不但要進行基本的色彩搭配,而且要對布料的質地、花紋、色澤進行比較、參考,最後進行合理的搭配。這樣,不但使幼兒受到美的教育、美的薰陶,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和藝術品位,而且提高了幼兒對色彩的感知和搭配的能力。*[3]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京布貼畫簡介 ,東方資訊 2019-05-29 22:56 非遺江蘇
- ↑ 布貼畫簡介 ,新浪網 新浪博客 作者:葉子薦讀 2013-12-23 15:59:12
- ↑ [http://data.06abc.com/20130205/93727.html 淺談布貼畫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 ,來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uang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