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崇儒畲族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崇儒畲族乡位于霞浦县西北部,距县城9.9千米。辖辖溪边、洋尾兰、路口等27个行政村。有乡贤林承强诗赞:溪边雾笼风光醉,路口风牵鸟语香。月色溪西云缥缈,清风上水浪飞扬。披霜左岭春山隐,带雨长坑皓月藏。岚下桃花呈万福,崇儒锦地发千祥。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14207公顷,常住人口10780人。[1]

中文名: 崇儒畲族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霞浦县

地理位置: 霞浦县西北部,距县城9.9千米

面 积: 14207 公顷

人口数量: 10780人(2017年)

乡镇概况

崇儒畲族乡,位于福建省霞浦县西北部,距县城9.9千米。辖27个行政村。该乡是霞浦县三个畲族乡之一,也是老区重点乡之一,地处县境内西北部山区,位于东经119°35′-120°02′,北纬26°36′-26°41′,海拔高度在120-800米之间。乡所在地离县城12.5公里,东接水门畲族乡,东南界州洋乡,西连接福安市,北靠柏洋乡,西南与柏洋乡松城办事处毗邻;下辖27个村委会,183个自然村;境内山岭起伏丘陵连绵,丘谷盆地发育,植被繁茂,溪流纵横;霞浦县第一、二大河流杯溪和罗汉溪均流经境内,有着丰富的山地、水力及生物资源。

人文历史

崇儒相传曾出十八学士,以尊崇儒学,故而得名。为闽东畲族人口较聚集的乡镇之一,既是民族乡又是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是闽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境内文化底蕴颇丰,有霞浦县最大的人工湖-溪西水库;名胜古迹有龙井岩洞,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元参政袁天禄墓,独具畲族的大家族群体建筑特色的樟杭大厝,霞坪村保有完整的畲族“三宝”-“祖图”、“龙杖”、“族牒”,还有不胜枚举的老区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模范事迹。

历史沿革

宋代,境域属灵霍乡柘阳、万安里。元至清光绪年间,境域分属二十五六都、二十七都、三十四五都。清宣统元年至民国中期,设下西(崇儒)区。民国25年,成立崇儒、岚下2联保,隶属第一区,下辖19保、167甲。

民国29年,崇儒联保合并于杯溪、岚下联保,改设杯溪乡和崇岚乡。崇岚乡辖蜀亭、前埔、茶湾、岩前、崇儒、后地、两坪、坪园、上水、保安、岚下、汴洋、樟桥13个保,乡公所驻岚下。民国32年,崇岚乡撤并于崇洋乡,乡公所驻崇儒。民国34年,撤销崇洋乡,分设崇溪、奎洋乡。崇溪乡公所驻崇儒,下辖职田、路口、崇儒、上亭、两坪、岚下、汴桥、溪西、东坡、横江10个保。

1949年10月,废崇溪乡建制,境域属第五区(区公所驻崇儒)。50年代初,第五区分设第八区后,下辖东坡、樟桥、岚下、上水、崇儒、坪园、溪边、承天、百笕、横江10个乡。1956年2月,与第八区合并为溪西区,辖16个乡。1958年,撤销区建制,成立崇儒人民公社,1959年辖崇儒、岩前、墓庄、坪园、溪边、溪坪、半路张、洋尾栏、上水、保安、郑公洋、石亭、笕下、东坡、溪西、东杞、樟桥、岚下18个大队。1961年5月,崇儒公社改为崇儒区,下辖10个公社。1966年10月,崇儒区复改为崇儒公社,辖23个大队。1973年,改名从农公社。1981年,复名崇儒公社。1984年,改为崇儒畲族乡,辖27个行政村、193个自然村。

1990年,崇儒畲族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东邻水门、州洋乡,东南端与松城镇连接,西端抵福安市,西南与盐田乡接壤,北与柏洋乡毗邻,行政区域141.3平方公里。境内设溪边、洋尾兰、路口、溪坪、半路张、崇儒、新村、丘山、霞坪、坪园、上水、郑洋、保安、石亭、笕下、汴洋、岚下、东杞洋、溪西、岙里、东坡、长坑、樟桥、左岭、洋沙溪、濂溪、亭头27个行政村,下辖266个村民小组、183个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崇儒村。

气候环境

崇儒畲族乡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均气温17.83℃,最高气温32.3℃(七月),极端最高气温38.7℃(七月),最低气温4.5℃(一月),极端最低气温-4.9℃(一月);降霜期从12月3日至次年3月2日,为90天;热量分布总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降雨量为1359.5㎜,年太阳辐射量为441.8千焦/平方米。

基础设施

省道霞拓公路纵贯全境,除石亭外全乡26个村已通简易公路,实施了霞拓公路境内路段23公里的路面柏油化2程;实现了村村通电,架设了程控电话,扩建了乡所在地自来水工程,现有2座小型水库,总库客123立方米,装机410KM,县一、二、三级水电站均建于境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崇儒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事业

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乡共有学校42所,在校学生2007人。民族教育有很大发展,创办岚下畲族村寄宿制小学一所,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达99.5﹪,少数民族学生巩固率、升学率均为100﹪,科技事业发展迅速,茶、果、蔬、畜牧四大农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乡、村两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并在强化乡中心卫生院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县精神病防治医院,医生人数达24人,病床数34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绩显著,曾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经济发展

崇儒畲族乡立足乡情,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以农业为突破口带动二、三产业。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标,开拓思路,奋力拼搏,积极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创特色结构生产的芙蓉李干遐迩闻名,生产茶叶无污染安全优质,极适用开发绿色食品茶,该乡以初步规模的产业有:①全县最大的半路生猪基地,年可提供优质猪苗7000多只;②由福州客商投资兴建崇儒福兴胶合板现以投入生产,年产股合板20万块(32万平方米);③对溪边洋1400亩土地进行开发整理;④东孚农庄有限公司在崇儒上村等地建立了绿竹笋生产示范基地,采取“农户+基地+公司”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绿竹产业,使绿竹笋产业成为我县一个特色产业,现已种植13多万株,年内可望收获。⑤在岚下村后门岗建立东魁杨梅生产示范园,已种植130亩,今后将继续扩种。

全乡耕地面积24204亩,其中水田18685亩,农地5519亩;人均占有耕地0.97亩,常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8万亩左右;有林地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72﹪,草地2.5万亩,茶园9000亩,果园6500亩,其中芙蓉李面积3500亩,占果树面积53.8﹪。主要的种植业是水稻、甘薯、马铃薯、豆类、蔬菜、水果、茶叶、药材、林竹、食用菌等;主要的养殖业是猪、羊、牛、鸡、鸭;河湖中也出产淡水鱼类。

视频

永丰县龙岗畲族乡(畲族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