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峨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峨山县是玉溪市下辖县,旧名嶍峨,有“临郡岩邑,省会南藩”之称。峨山彝族自治县成立于1951年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也是云南省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县。峨山县东接本市红塔区,东南与通海县交界,南与红河哈尼族彝族州石屏县接壤,西南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相连,西北与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隔江相望,北与易门县相通,东北与晋宁区毗邻。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区。玉元高速公路纵贯县境。

峨山彝族自治县辖2街道3镇3乡,面积1972平方公里。境内有高香茶园、小街太极图、阿普笃慕文化园等景点,曾荣获“辉煌十一五•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云南省园林县城”、“云南省卫生县城”等称号。[1]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属 古滇国辖地。

两汉,属 益州郡愈元县、胜休县地。

峨山县地理位置图

三国蜀汉时期,属益州建宁郡俞元县地。

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建宁郡俞元县地。北朝州属南宁州。

隋朝,属 南宁州总管府。

唐初属南宁州绛县地,后属剑南道姚州。唐南诏国为 通海都督府嶍峨部。

宋大理国嶍峨部属秀山郡。

元初置嶍峨千户,属宁部万户;至元十三年(1276)改置嶍峨州,领邛川、平甸二县,隶 临安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降为嶍峨县,属临安路宁州,原邛川县与平甸县并入嶍峨县为乡。

明洪武十五年(1382)直属 临安府。

清沿明制,为嶍峨县,属临安府;雍正八年(1730)7月,临安府属迤东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临安府属迤南道;光绪十三年(1887)10月,临安府属临安开广道。

民国2年(1913)裁府设道,为嶍峨县,隶蒙自道;民国18年(1929)废道制,直隶云南省政府;民国19年(1930)1月,更名为峨山县;民国37年(1948),属云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驻 新平县)。

1949年10月24日在甸中成立峨山县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2月2日县临时人民政府由甸中迁回县城,峨山县属玉溪专区;1951年1月10日,设立峨山县彝族自治区,5月12日正式成立;1956年1月改称峨山彝族自治县;1970年隶玉溪地区;1998年隶地级玉溪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底,峨山县辖2街道3镇3乡,分别为:双江街道、小街街道、化念镇甸中镇塔甸镇、岔河乡、富良棚乡、大龙潭乡。[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峨山县在云南省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1°52′-102°37′、北纬24°01′-24°32′之间。峨山县东连玉溪市红塔区、通海县,南接 红河州石屏县,西南毗连新平县,西北与 楚雄州双柏县隔绿汁江相望,北连易门县和昆明市 晋宁区 。总面积197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峨山县属高原地貌形态,地形东部狭长,西部较宽。境内海拔2000以上的高山有60多座,较大的有 高鲁山、大西山、总果山、大黑山、火石头山等。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部因受 曲江切割,形成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山地与谷地相间的地貌形态。中部的岔河、塔甸、富良棚等乡属岩溶比较发育的 石灰岩地区,溶洞、洼地较多。西部和北部,山高坡陡,箐深谷狭,地形破碎。县境平均海拔1691米,最高点为北部甸中镇镜湖行政村的火石头山,海拔2583.7米,最低点在西部绿汁江边的丫勒,海拔820米。

气候特征

峨山县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凉冬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差立体分布。年平均日照为2286.9小时,日照率为52%。全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127130卡。年平均气温15.9℃,月均气温一月份最低,为8.4℃;七月份最高,为21.2℃。

河流水系

峨山县境内主要有 红河、珠江两大水系。分水岭由高鲁山沿峨山、红塔区界入岔河乡境,经黄草岭而南至厂上李家山,南入石屏县。分水岭以东为珠江水系,以西为红河水系。珠江水系较长的河流有猊江及其支流绿冲河、练江、舍郎河、石邑河、莫车河等。[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峨山县矿产主要有铁、煤、硅、铜、铅、锌、高岭土、大理石、硅藻土等。其中,铁矿储量为8978万吨,煤矿储量3000万吨(主要有无烟煤储量2150万吨,褐煤储量为444万吨),铜矿储量475万吨,硅藻土储量为40至60万吨。

水能资源

峨山县水能蕴藏量为2.817万千瓦,可以开发利用量达1.69万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2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55970人,比上年增加24人,其中:城镇人口59259人,乡村人口96711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8.31‰,死亡率为5.23‰,自然增长率为3.08‰。[2]

民族

截至2012年底,峨山县共有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8.8%,其中彝族占常住人口的53.61%。

经济概况

综合

2020年,全县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117623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930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19680万元,下降1.5%;第三产业增加值680628万元,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6:28.1:58.3调整为15.0:27.2:57.8,一、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8和1.3个百分点,二产业影响GDP下滑0.5个百分点。

2020年,全县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9648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0.4%,占GDP的比重为59.2%。

“十三五”期间,全县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五年来累计完成生产总值4962403万元,累计增量比“十二五”时期的2591547万元增加2370856万元,增长了1.9倍,从累计增量上看是历个五年计划中增加最多的一个时期。全县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646117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1176238万元,增长了1.8倍,年均增速达9.8%,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速低2.4个百分点。五年来,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5.8:24.9:59.3调整为2020年的15:27.2:57.8,一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稳定为“三二一”型。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615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164752万元,增长6.7%;林业产值15874万元,下降5.7%;牧业产值75328万元,增长7.1%;渔业产值1324万元,下降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876万元,增长8.8%。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769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761万元,增长8.2%。

“十三五”期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实现1031246万元,比“十二五”时期的657465万元增加373781万元,增长56.9%。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157223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66154万元,增长69.3%,五年年均增长6.2%。

2020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27911亩,比上年增加14881亩,增长3.6%,复种指数为192.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6735亩,比上年减少1965亩,下降1.1%;油料播种面积58662亩,比上年增加381亩,增长0.7%;蔬菜播种面积106960亩,比上年增加11086亩,增长11.6%。

2020年,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7317.15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1.01万公斤,增长0.2%;油料总产量834.12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4.63万公斤,增长1.8%;蔬菜总产量22266.5万公斤,比上年增加2524.42万公斤,增长12.8%;烤烟总产量1099.34万公斤(收购量1000万公斤),比上年增加50.14万公斤,增加4.8%。粮食产量比2015年的7060.56万公斤增加256.59万公斤,增长3.6%。“十三五”期间,粮食累计产量36010.79万公斤,比“十二五”的32699.06万公斤增加3311.73万公斤,增长10.1%。

2020年末,全县耕地总资源222420亩,比上年增加4376亩,增长2.0%,其中:常用耕地面积195732亩(田82001亩、地113731亩),比上年增加4296亩,增长2.2%;临时性耕地面积26688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2020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为31.6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31万千瓦,增长1.0%;全年使用化肥30779.61吨,比上年减少463.74吨,下降1.5%;使用农用塑料薄膜1331.72吨,比上年增加31.95吨,增长2.5%;使用农药500.95吨,比上年减少72吨,下降12.6%。

2020年,全年完成新造林5000亩(其中油橄榄3000亩、其他2000亩);实施核桃(油橄榄)项目提质增效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9.62%。

2020年,全年实现肉蛋奶总产量22132.5吨,比上年增加1930.9吨,增长9.6%。全年生猪出栏175857头,比上年增加19055头,增长12.2%;牛出栏15822头,比上年增加1007头,增长6.8%;羊出栏46833只,比上年增加2483只,增长5.6%;家禽出栏1611880只,比上年增加88756只,增长5.8%。

2020年,全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105吨,比上年增加20吨,增长1.8%。其中:水产养殖面积5200亩(池坝塘3377亩、水库1823亩);稻田养鱼2899亩,稻花鱼产量63吨。

第二产业

2020年,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8553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11.3%,影响GDP下滑2.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19.5%。“十三五”期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22017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185534,增加63517万元,增长52.1%,五年年均增长10.4%,低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速5.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中: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7.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8%,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9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下降19.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3.2%,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6.6个百分点。

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0.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7.5%,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滑14.9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8.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2%,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滑4.7个百分点;电力生产业增加值增长5.7%,电力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前四年增速均高于14.0%,虽然在2020年部分企业受疫情及市场环境影响,出现负增长,但从整个“十三五”来看依然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年均增速达9.5%。

2020年末,全县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3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户,同比增8.33%;其中: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3户,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8户,专业承包一级资质1户,专业承包三级资质1户。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421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1.9%。

第三产业

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26.3%,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下降1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0.2%,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6%,影响投资下降1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6.9%,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0.2%,影响投资下降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3%,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2.1%,拉动投资增长19.3个百分点。

2020年,全年共有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39个,有三个为分成项目(当年新开工项目104个、续建项目35个、),比上年减少1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500-5000万元项目115个。

2020年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59016平方米,下降2.4%,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0平方米,下降100%;房屋竣工面积459016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4074平方米,增长18.2%。

“十三五”期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较快,前三年增速均超过30.0%,2019年以来虽然回落较大,但五年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质量发展,年均增速达8.6%。到2020年一、二、三产业投资额分别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2015年相比,一产业投资较增加1.6个百分点,二产业投资下降31.6个百分点,三产业投资增加2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的不断增加,稳定成为全县投资的主要拉动力量。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0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4478万元,同比下降2.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405141万元,下降2.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99337万元,下降2.9%。按消费形态分:实现商品零售428882万元,下降3.5%;实现餐饮收入75596万元,增长3.6%。

“十三五”期间,全县消费市场逐年壮大,前四年增速均高于10.0%,2020年因疫情影响下滑较大,但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恢复状况好于全市其他县区年均增速达12.0%。五年来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5292万元,比“十二五”时期的1090389万元增加1104903万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

2020年,全年引进市外国内项目64个,其中:第一产业41个,第二产业17个,第三产业6个。全年引进市外国内资金66.12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省外国内资金60.51亿元,增长17.0%。

2020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541万美元,同比增长326.7%,其中:出口总额6490万美元,增长327.5%;进口总额51万美元,增长240%。

财税和金融

2020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省口径)69793万元,比上年增收6869万元,增长10.9%。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462万元,比上年增收1277万元,增长3.3%。其中:税收收入30930万元,增收4799万元,增长18.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4%;非税收入8532万元,减收3522万元,下降29.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1.6%。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5688万元,比上年增支10980万元,增长6.3%。

“十三五”期间,全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44230万元减少到2020年的39462万元,年均下降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5年的129248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185688万元,年均增长7.5%,收支差距进一步扩大。

202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31625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46039万元,增长7.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21537万元,同比增长19.9%。存贷比为74.7%,比上年上升7.3个百分点。住户人均存款29986元,同比增加1369元,增长4.8%。

“十三五”期间,峨山县金融业处于良好发展的态势,存款余额由2015年的688694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831625万元,年均增长6.9%,贷款余额由2015年的428933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621537万元,年均增长7.7%,存贷比均处于合理期间。[4]

社会事业

民生保障

202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41元,比上年增收1514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41元,比上年增收1037元,增长7.2%。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8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1.95平方米。

“十三五”期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9594元增加到2020年的42441元,年均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984元增加到2020年的15441元,年均增长9.1%,城乡收入比由2015年的2.96下降到2020年的2.75。

202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83人,完成目标任务2300人的125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15人,完成目标任务600人的135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10人,完成目标任务550人的129%;城镇登记失业率4.55%,控制在5.5%以内;开发公益性岗位452 个,城镇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05人,完成目标任务9400人的100 %,全县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发放“贷免扶补”贷款321户;发放个人担保贷款445户,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达1400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9期6368人次,培训贫困劳动力1691人次;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636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283人;建立就业扶贫车间2户。

2020年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2850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2574人,企业养老保险11315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4790人;工伤保险18757人,生育保险9795人,失业保险9405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47279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17739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29540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8.5%,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100%,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

2020年末,全县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对象3851户5813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2301户3880人,城镇低保对象1550户1933人,特困供养人员313户315人,其中:农村特困人员248户250人,城市特困人员65户65人,发放城乡低保金2726.68万元,发放临时救助637户226.8万元,支出特困供养资金356.73万元。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严峻考验,峨山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以及省、市委关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省级脱贫攻坚百日总攻、百日提升、百日巩固3大行动及市、县级脱贫攻坚“回头看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行动,持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全力组织实施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贫困地区人饮安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扶贫,全面抓好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精准落细各项扶贫措施,一针一线补齐短板,一砖一瓦夯实基础,真正使贫困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业有所成、老有所养”上得实惠,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贫困村组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进一步解决,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成效考核、督查检查等问题全面整改完成,全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稳步高位推进。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贫困户家庭子女无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发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达100%;“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作实现动态“清零”,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饮水安全均达到了《云南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细则》各项指标要求,全县脱贫攻坚呈现出脱贫提质、成果提升、发展提速的良好态势。

教育科技

2020年,全县共有幼儿园29所(公办17所、民办12所),校舍建筑面积35068.75平方米(当年新增4469.03平方米),专任教师190人,招生2313人,在校学生3803人,毕业生1797人。

2020年,共有小学41所(完全小学40所、教学点1个),校舍建筑面积166972.02平方米(当年新增815.07平方米),专任教师882人,招生1562人,在校学生8174人,毕业生1431人。

2020年,共有初中9所,校舍建筑面积98913.37平方米(当年新增98.8平方米),专任教师566人,招生1378人,在校学生4465人,毕业生1794人。

2020年,共有高中1所,校舍建筑面积66068.72平方米(当年减少504.13平方米),专任教师306人,招生1492人,在校学生4226人,毕业生1413人。

2020年,共有职业高中1所,校舍建筑面积20357.58平方米,专任教师96人,招生323人,在校学生1078人,毕业生433人。

2020年,预计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9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66%,高考本科上线率57.89%。

2020年,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3户,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级3户、省级17户;加快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认定省级科技特派员56人,须申报2021年省级科技特派员9人;专利授权44件,有效发明拥有量14件。

文化卫生

2020年,完成10个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了县、乡、村三级书籍共建共享、“一卡”通借通还;同时,结合基层服务点建设,提高了农家书屋使用效率,流通图书0.91万册次;县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0.15万人次、阅览16.5万册次,“百万电子书”、“歌德电子图书”、期刊等访问量1.27万人次、下载量1.67万人次;疫情期间开展线上读书活动328次,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1440条,培训12次;结合“火把节”、“农民丰收节”、“新时代文明实践暨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扫黑除恶”“党的十九大展演”“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主题举办专演110场次、累计观演17.1万余人;下派文艺辅导员10人为基层文艺工作队进行专辅20场次,辅导节目14个、受辅导2500余人次;举办“三区”文化人才四腔传承人、“花鼓舞”、“非遗传承”等各类培训班及活动48期(场)、参训3200余人次;小彝剧《顺英养猪记》荣获云南省第四届群众文化“彩云奖”及云南省群众文艺大赛“奋斗杯”戏剧类一等奖;“彝族花鼓舞”被纳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字岭大庙修复工程取得批复,省级下达专项资金454万元。

2020年,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工程建设管理,使更多群众看到、听到更多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建立“村村通”、“户户通”管理运行维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平台,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2020年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20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27个,其中:县级直属卫生机构5个,乡镇(街道)卫生院8个,村(居)委会卫生室75个,民营医院1家,个体诊所31家,厂矿与学校医务室7个。卫生机构实有病床67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64人,其中:执业医师295人,助理执业医师85人,注册护士457人。

体育事业

2020年,全年组织及参加竞赛10次,参赛代表队47支,参赛2168人次,向上级输送运动员10人。年末实有体育设施占地面积32481万平方米,共有体育场地539个,标准篮球场305个、乒乓球场33个,非标篮球场23个,羽毛球场9块。社会网球场5块,标准社会田径场1块,标准11人制社会足球场1块,标准7人制足球场4块,标准5人制足球场13块,社会小运动场11块,体育馆1个。峨山县8个乡镇(街道)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为100%;峨山县76个行政村(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为100%;峨山县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为7.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5.6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92%。

邮电旅游

2020年,全县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43130万元,同比增长34.9%;年末共有固定电话用户5103户(其中住宅固定电话3304户),共有移动电话用户135493户。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807万元,同比增长15.8%;快递业务总量为37.44万件。

2020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7.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916万元,同比下降80.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7.7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4916万元,同比下降80.8%;接待海外游客6人次,实现外汇旅游收入0.28万美元,同比下降89.6%。

城市建设

2020年末,峨山县城建成区面积4.25平方公里、人口4.42万人、市政道路39.93公里、道路面积84.24万平方米、道路照明灯6770盏、亮灯率99%、绿地总面积152.78公顷,绿化覆盖总面积181.26公顷,绿地率为36.12%,绿化覆盖率为42.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0.66平方米。污水处理率91.3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生态环境

2020年,峨山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县,8个乡镇(街道)全部被命名省级生态乡镇,其中2个乡镇(街道)被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乡镇(街道)审核通过待国家命名。

2020年,出台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峨山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有效天数361天,其中:一级天数245天,二级天数115天,超二级天数1天,县城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9.7%。

2020年,出台了《峨山县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实施方案》《峨山县两大水系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截至2020年11月,完成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获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批复。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

2020年,全年共发生各类一般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9人,直接经济损失390万元,同比事故起数较2019年同期减少13起,下降59%,死亡人数增加4人,直接经济损失减少215.8万元,下降36%。分行业情况:工贸领域全县发生事故5起,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230万元。道路交通领域全县发生事故4起,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160万元,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农机等其他行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

交通运输

2020年末,全县共有客运车辆53辆1179个客位;共有货运车辆2132辆29615吨位(货车总质量4.5吨以上,含牵引车、挂车)。

2020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248.827公里(含易峨高),其中:国道136.336公里(含易峨高),省道94.018公里,县道389.605公里,乡道1366.84公里,专用公路43.062公里,村道218.96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35.959公里,一级公路15.051公里,二级公路68.578公里(含易峨高),三级公路37.715公里,四级公路2091.524公里。按路面等类型分:沥青混凝土路面195.508公里(含易峨高),水泥混凝土路面1673.211公里,简易铺装路面42.948公里,砂石路面337.16公里。

景区景点

锦屏山景区位于峨山县县城以西1.5公里处,由锦屏山主景区、双江片区、西乡区三个片区组成,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天子山温泉景区

天子山温泉景区位于小街街道年景村境内,属低矿化度淡泉水,是峨山县重点开发旅游区。

临江公园

临江公园,因坐落于县城南龟岭之下,练江之滨而得名,为集观赏休闲和历史纪念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