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岩匹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岩匹菊

岩匹菊(学名:Tanacetum petrareum)是菊科匹菊属的一种植物。分布于俄罗斯阿尔泰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多生长在山坡岩石上,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 中文名岩匹菊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族春黄菊族 Anthemideae
  • 亚 族菊亚族 Chrysantheminae
  • 属匹菊属 Pyrethrum
  • 组岩匹菊组 Sect. Lithophytum
  • 种岩匹菊
  • 分布区域中国新疆
  • 中文学名Tanacetum petrareum

形态特征

小半灌木,高达35厘米,老枝灰色。当年枝下部紫红色,上部淡绿色,有稀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二回羽状深裂,全形卵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2-4厘米,宽1.5-2.5厘米。一回侧裂片2-3对,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宽0.4-1厘米,顶端或近顶端3浅裂或半裂,少有不分裂的。花序下部的叶3-5裂或不裂而几成钻形。下部叶有楔形渐窄的短叶柄,柄长达1.5厘米。中部叶无柄或几无柄。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或枝生2-3个头状花序,作不规则伞房状排列。总苞宽1.5-2厘米。总苞片4层。外层倒披针状长椭圆形,长约6毫米;中内层披针状三角形或椭圆形,长7-8毫米。中外层有稠密短柔毛至稀毛或无毛。全部苞片边缘黑褐色或棕褐色膜质。舌状花粉红色,舌片长椭圆形,长约2厘米,顶端2齿裂。瘦果长2毫米,有6条椭圆形突起的纵肋。冠状冠毛长0.1-0.2毫米,分裂至中部或几达基部。花果期8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岩石上。

分布范围

产我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富蕴)。

本属物种

白花匹菊

藏匹菊

除虫菊

川西小黄菊

川西小黄菊(原变种) [1]

川西小黄菊无舌变种

单头匹菊

短舌匹菊

光滑匹菊

黑苞匹菊

红花除虫菊

灰叶匹菊

美丽匹菊

匹菊

匹菊属

伞房匹菊

丝叶匹菊

托毛匹菊

无舌川西小黄菊

新疆匹菊

岩匹菊

准噶尔匹菊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