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淹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淹镇隶属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地处安化县东部,东与长塘镇、桃江县马迹塘镇接壤,南与滔溪镇相连,西与江南镇交界,北与龙塘乡冷市镇羊角塘镇为邻。区域面积177.0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39241人。

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安化县,隶属潭州长沙郡安化一都,元、明、清至民国时期隶属未变。1984年,公社建制改为乡。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小淹镇、敷溪乡并为小淹镇。截至2020年6月,小淹镇下辖3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

2019年,小淹镇有工业企业35个,其中规模以上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1]

历史沿革

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安化县,隶属潭州长沙郡安化一都,元、明、清至民国时期隶属未变。

1952年,属安化第四区,后属安化小淹区。

1958年,将敷溪、上马、长乐、小淹4乡合并成立小淹公社和小淹镇。

1961年,按原合并时的乡调整为4个公社。

1984年,公社建制改为乡。

1986年,小淹镇、小淹乡合为小淹镇。

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小淹镇、敷溪乡并为小淹镇。[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8年,将44个村合并为18个村。

2011年末,小淹镇设小淹、白沙溪、敷溪3个居民委员会,陶渤、石峰、长冲、幸福、百花、碧溪、杨思、苞芷园、百福、金双、双仙、老安、肖家、百足、白莲、胜利、白沙、双桥18个村民委员会。共10个居民小组、275个村民小组。[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小淹镇地处安化县东部,东与长塘镇、桃江县马迹塘镇接壤,南与滔溪镇相连,西与江南镇交界,北与龙塘乡、冷市镇、羊角塘镇为邻。 区域面积177.0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小淹镇境内大部分为中低山区,属雪峰山山系,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山地占80%,丘陵占20%,境内最高峰位于百花村的百花寨,海拔890米,最低点苞芷园村海拔58米。

气候

小淹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水文

小淹镇境内属资江水系。资江自陶渤村西入境,敷溪社区东出境,由西向东,境内总长19千米,伊溪从幸福村入境,敷溪社区出境;碧溪发源于碧溪村,流经百福村,全长9千米;老安溪发源金双村,流经双仙村、老安村,全长16千米;白沙溪发源白莲村,流经胜利村、白沙社区村,全长11千米。河流流域总面积180平方千米。河网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小淹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旱灾、冰雹、风灾、冰冻灾害等。2005年1月遭受雪灾,受灾人口2.6万人,损坏房屋40栋,4000亩油菜等冬季作物受灾,受灾的南竹面积4万亩,压翻和折断的南竹500万根;受灾的用材林达8万亩,毁坏木材250万根,约10000立方米。压断高、低压电杆300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

自然资源

小淹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石煤,地质储量1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0.18亿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小淹镇辖区总人口396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800人,城镇化率19.7%,流动人口3000人。总人口中,男性20100人,占50.8%,女性19500人,占49.2%;14岁以下6336人,占16%;15岁~64岁28116人,占71%;65岁以上5148人,占13%。2011年,人口出生率14.12‰,人口死亡率6.28‰,人口自然增长率7.8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

2017年末,小淹镇常住人口32019人。

截至2019年末,小淹镇户籍人口39241人。[4]

经济

综述

2011年,小淹镇财政总收入1690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56万元。完成营业税210万元,增值税805万元,企业所得税386万元,个人所得税1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0%、130%、110%、56%。人均财政收入426元,比上年增长44%。2011年财政支出14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90元。

2019年,小淹镇有工业企业35个,其中规模以上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农业

小淹镇有农业耕地面积1.8万亩,人均0.46亩;林地21万亩,人均2.5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农业增加值165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18.3%,粮食作物以稻谷、红薯、玉米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7859吨,人均200公斤,其中水稻6008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7314亩,产量1.2万吨。油料作物种植13143亩,产量1086吨。

2011年,小淹镇生猪饲养量4.1万头,年末存栏2.9万头;羊饲养量1.5万只,年末存栏0.9万只;牛饲养量1.2万头,年末存栏0.7万头;家禽饲养量19.2万羽,上市14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526吨,其中猪肉400吨,羊肉110吨,牛肉16吨,禽蛋65吨。畜牧业总产值126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9.3%。

小淹镇渔业可用于水产养殖水面1200公顷,已利用980公顷。2011年网箱养鱼1000箱,产量740吨。水产品总产量751吨,总产值174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8%。2011年人工造林22.3万亩,其中用材林13.5万亩,经济林53113亩,竹林2830亩。活立木积蓄量8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85%。名贵树木有21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植物3种:南方红豆杉、银杏和伯乐树。

工业

小淹镇工业以黑茶加工、竹产品加工、包装印刷为主,有"中国黑茶第一镇"的美称。2011年工业总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工业增加值7500万元,占生产总值的27.8%。有工业企业107个。

商业

2011年,小淹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6.2%;集市贸易成交额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共有商业网点620个。

金融

2011年,小淹镇境内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3家,营业点4处。[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小淹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700人,专任教师42人;小学13所,在校生1920人,专任教师10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63人,专任教师6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562人,专任教师26人。

文体事业

1991年,小淹镇开通有线电视,2007年增至27频道的27套节目,2011年末有有线电视用户8760户,电视统合覆盖率90%。

2011年末,小淹镇有镇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764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6个,总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共藏书3.5万册。文化行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人。

2011年末,小淹镇有体育社团11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人,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2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小淹镇有卫生院1所,综合门诊部1个,村卫生室21所。病床8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专业卫生人员70人,其中执业医师33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1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人员1.8人,执业(助理)医师1.1人,注册护士0.4人。2011年诊疗4.2万人次。住院病人手术367台次,出院病人4295人次,病床使用率98%。

2011年,小淹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16万人,参合率80%,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实际住院补偿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3‰、0.2‰、0.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5%,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小淹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06户,人数536人,支出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城市医疗救助28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58人次,共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17%,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107人次,支出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14户,人数949人,支出74万元,比上年增长14%,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2人,支出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80人,支出42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医疗救助213人次,城乡临时救助35人次,支出3.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6万元,比上年增长14%。社会福利费开支16.8万元,比上年增长12%。社会福利单位2个,有床位25张。[6]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小淹镇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3处,投递点3个,投递线路单程总长47千米,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2160份,杂志310册。有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7926户,电话普及率95%,移动电话用户16782户,比上年增加123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47%。

能源

2011年末,小淹镇有变电站1座。主变1台,35千伏安。架设10千伏以上线路1条,线路长22千米,6~10千伏线路6条,线路长293千米。

给排水

2011年末,小淹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0千米,生产能力2.5万吨/月,年工业用水2万吨,生活用水22万吨,年人均生活用水28吨,排水管道10.8千米。

交通运输

小淹镇境内水陆交通便利,省道S308线过境,境内长30千米,村级公路18条,总长206千米。有1个汽车站,日均发送32辆客车,日客运量900人次。 2011年末,镇区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己建城区面积1.5平方千米。共有街道4条,街道总长10.1千米。人均拥有道路0.45米,街道硬化4条,道路铺张面积5.8万平方米,人均1.42平方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赵旳由邵陵征谐京师时,舟行抵过此,因水涨而淹留竟日,故名小淹。

历史名人

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1830),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倡导经世致用,并设义仓以救荒年。道光十九年(1839),病逝于两江督署,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有《印心石屋诗抄》、《蜀𬨎日记》、《陶文毅公全集》等。

彭先泽

彭先泽(1902~1951),字孟津,沙湾人。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农业。他创办的安化第一个黑砖茶厂(现白沙溪茶厂的前身)打破了晋、陕茶商"非泾水不能压砖"的垄断局面,结束安化黑茶由茶商运往陕西压制茶砖的历史,是中国黑茶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第一人。

彭国钧

彭国钧(1877~1952),原名深梁,号贤访、潜舫、泉航,后更号全方当代杰出教育家,曾创办长郡中学。1898年彭国钧考取秀才,在乡授徒两年后入长沙岳麓书院。在新学影响下,彭国钧放弃科举,考入明德学堂速成师范第一班。1905年任教修业,不久加入同盟会,1908年任修业校长。1912年创办长郡中学,1913年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1917年教育部以彭国钧办理修业、长郡两校卓有成效,授予三等奖章。1946年湖南省政府呈准教育部,评彭国钧、曹典球、何炳麟、曾约农、黄士衡五人为教育家,尊为湖南教育界五老,各赠羊裘、手杖。

文物古迹

陶澍陵园位于陶澍村,1839年动工,1840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7560平方米,由朝庭拨款修建,左宗棠曾亲自参与了陵园的规划和督修,并为其撰写墓志铭。整个陵园共由牌坊、墓道、夫妻墓冢、享堂、御碑亭五部分组成。

印心石屋:清道光十五年,陶澍因政绩卓著,被召入京觐见。道光帝详细询问了陶澍家世。陶澍向道光帝描述了其家位于"洞庭西南,资水之滨……潭心有石方正若印,名曰印心石。"幼年时随其父"结屋读书其上"等情形。道光帝听了很感兴趣,随即书大小两方'印心石屋'匾额以赐。

陶澍官邸存于安化县第三中学。总督府基本保留原貌,太保第、乡贤祠、赐书楼、石雕龙凤门、双玉飘香、引水石渠等隐约可见。

文澜塔位于资江石门潭北岸,1836年由陶澍回乡捐资所建。塔高21米,八方七层,四至七层塔角铜铃32个,风吹铃响,似仙女奏乐。古塔点缀在高山峡谷之中,青山绿水之间,气势雄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公抢印:石门潭南北两岸有虾公形、鸡公形、蜈蚣形三条龙脉,其中虾公形山与藿草滩相连。鸡公、蜈蚣隔江相望,争抢石印,比势不让。虾公见机而行,从藿草滩顺水而下,抢得了石印,故陶澍应运而生。

地方特产

安化黑茶

小淹是安化黑茶的发源地,苞芷园村是小淹的一张历史名片。据安徽农学院教材《制茶学》载:"安化黑茶最早产于苞芷园。"有资料说,采制安化黑茶的茶行,最初设在敷溪附近的云盘里苞芷园、丁家湾一带,后移到小淹附近的马家坪及白沙溪口,清道光、咸丰年后发展到资水沿岸的江南、唐家观、黄沙坪、东坪等地。至今苞芷园遗存有一块立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的茶叶禁碑,记录了当时苞芷园一带茶叶生产的概况,针对商贩私贩茶叶、掺杂使假、短斤少两等行为设立八条禁规以除流弊。

竹制品

小淹片区的楠竹和敷溪片区的麻竹名声远播国内外,老安村刘海清种竹法受到湖南省林业厅全省推广,刘海清被评为劳动模范。1998年在安吉举行的中国竹文化节上,老安村报送的楠竹被评为中国"竹王",小淹所产毛竹被运往寿光等地,作为大棚蔬菜棚架材料。建玲竹业在兴盛时期所生产的竹木复合地板在全国同类产品中排前三名。敷溪社区有家庭式竹器作坊若干家,其所制竹木工艺品(竹篮、竹椅、竹床等家具),行销全国各地。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小淹镇下辖3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小淹社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