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官渡口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官渡口镇位于长江巫峡两岸出口地段,东邻东壤口镇信陵镇,南接茶店子镇,西抵重庆市巫山县,北连沿渡河镇[1]

全镇国土总面积327.62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57083亩,林业用地42万亩。辖58个村1个居委会,435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3651人(2017年)。2002年,巴东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将官渡口集镇与巴东西壤坡城区连成一体,209国道横贯南北,国际旅游景点神农溪流经7个村,系水陆码头集镇,以“入川咽喉”而著称。

2019年10月31日,官渡口镇被命名2019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官渡口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中文名:官渡口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湖北省恩施州

地理位置: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

面 积:327.62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37个村3个社区

电话区号:0718

人口数量:53651人(2017年)

车牌代码:鄂Q

概况

巴东县辖镇。面积327.62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3651人(2017年)。辖3个居委会、5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太矶头。

沿革

相传此地原名纪塘关,因唐六陵王出游江南,在此渡江,故名官渡口。1951年为第三区(官渡口区)。1958年为巴峡(一说三峡)公社。1961年为官渡口区。1975年为官渡口公社。1984年为官渡口区。1988年撤区并乡,分设官渡口镇、火峰乡、楠木园乡。

1996年,官渡口镇面积120.7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辖西壤口、东坡、大坪村、水洞溪、巫峡口、麸子洞、张家湾、前面山、碾盘垭、沙坪、茅坝、后山、四季坪、马村、柏家垭、水獭坪、赵家湾、红花岭、五里堆、陈向坪、杨基庄、石包子、樟树槽23个行政村和官渡口居委会;火峰乡面积111.8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蔡家、魏家淌、东向山、下马洞、殷家变、火峰、水坪、西溪坝、洞口、大塘、小高山、羿家槽、观音岩、廖家垭、广木山、庄屋顶、边边垃、天池垭、园淌子、干沟、豹子岭、羊角冲22个行政村;楠木园乡面积98.2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楠木园、凉水井、韦家荒、杨家棚、熊家冲、彭溪槽、核桃园、南荒岭、石膏场、百合园、肖家坪、小溪河、马鬃山13个行政村。

1996年,撤销火峰乡、楠木园乡,并入官渡口镇。2004年,镇政府驻太矾头,人口55654人,面积336.3平方千米,辖官渡口1个居委会和五里堆、红花岭、西瀼口、东坡、大坪、水洞溪、前面山、巫峡口、麸子洞、张家湾、赵家湾、陈向坪、杨基桩、水獭坪、石包子、樟树槽、蔡家、魏家埫、碾盘垭、沙坪、茅坝、后山、四季坪、马家、柏家垭、东向山、下马洞、殷家湾、火峰、水坪、大塘、小高山、西溪坝、洞口、羿家槽、豹子岭、羊角冲、干沟、园埫子、天池垭、边连坪、庄屋顶、广木山、廖家垭、观音岩、凉水井、韦家荒、杨家棚、熊家冲、核桃园、彭溪槽、南荒岭、石膏场、百合园、肖家坪、小溪河、马鬃山、楠木园58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官渡口镇是1996年10月区划变更由楠木、火峰、官渡口两乡一镇合并而成,位于东径110°17′,北纬30°57′,长江巫峡出口处。由巴东长江大桥将官渡口集镇与巴东西壤坡城区连成一体,209国道横贯南北,国际旅游景点神农溪流经7个村。东连东壤口、信陵镇、溪丘湾,南接茶店子镇,西与重庆市三溪乡、月池乡接壤,北邻沿渡河镇。全镇国土总面积327.62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57083亩(其中水田1223亩,旱地55860亩),林业用地42万亩。辖58个村1个居委会,435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 53651人(2017年),每平方公里166人。土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5.15%,汉族占64.84%,其它少数民族占0.01%。

1992年将相邻的东壤口镇所辖的五里堆村和红花岭村划归该镇管辖,并将五里堆村的太矾头定为移民新镇,2008年因本县城黄土坡小区滑坡搬迁避让需要,又将五里堆村及相邻两个村确定为避让搬迁的新址,命名为神农小区。

气候资源

官渡口镇地域辽阔,东西五里堆至边连坪最大横距24 km,南北石膏场至观音岩最大纵距27 km,成立体形分布,由长江黄金水道使官渡口镇自然分为江南、江北两部分。习以长江沿线一带海拔800公尺以下为低山,800至1200公尺为二高山,1200公尺以上为高山。低山占45%,二高山占36%,高山占19%。最高点庄屋顶村海拔1775m,最低点三峡库区蓄水水位156m。境内土壤种类多,多为紫色土、棕壤、黄红壤和石灰土,多种作物和林木生长有着优越的基础条件。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总时数为1200—1650小时,极端最低气温9.4℃,极端最高气温41.4℃,无霜期320天左右,降水量1100—1900mm。

资源丰富

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植物有水杉、香樟、杜仲;用材林木有巴山松、杉木、柏木、马尾松、冷杉、华山松;经济林木有油桐、木梓、柑桔(10多个品种)、棕片、核桃、柿子、板栗、桃、李、杏;粮食作物以玉米(苞谷)、小麦、甘薯(红苕)、马铃薯(洋芋)、两豆(豌豆、胡豆)、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芝麻、豌豆角(达1.2万亩)、烤烟(面积达7000余亩)为主;畜禽主要饲养生猪、牛、山羊、鸡;水产养殖主要以鲢鱼、鲤鱼、中华鲟为主;矿藏已探明的有储量500万吨的煤炭、3千万吨煤矸石、5千万吨石膏、2000万吨白矾石,有270万吨的铜矿;主要工业产品有煤炭、煤矸石、石灰石、红砖、水泥预制件、白酒、糕点等。

经济发展

2013年,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活动为主线,认真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富镇,生态美镇,交通活镇,人文兴镇”发展战略和“八大工程”,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镇村面貌焕然一新。较好地完成了镇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突破。201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29.04﹪。其中工业总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83.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财政总收入2351.17万元,比上年净增476.17万元,增长25.7﹪。农民人均纯收入5449元,比上年人平增加853元,增长2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亿元,超县计划140﹪、招商引资完成1.83亿元,超县计划83﹪;新落户湖北俏巴人、天蓬畜牧、湖北富隆硒生态农业等大型企业3家;新增市场主体445户、企业80家、农村专业合作社25家。

---产业结构在统筹推进中显现成效。加强3.2万亩柑桔管理,当年新发展桑蚕2000亩、核桃6500亩、红高粱2000亩。种植烤烟1.1万亩,实现烟叶产值3645.14万元,税收801.93万元;生猪出栏10.27万头,存栏8万头。完成人工造林1200亩、封山育林2000亩、生态林补植4638亩和207926亩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兑现;推广沼气池450口、太阳能热水器104台、生物质气化炉235台。

---村镇建设在众志成城中快步推进。加强神农溪小区协调,累计完成征用土地2229亩;拆迁87户,竣工52户,在建35户;完成江北新区华龙大酒店、老年公寓项目征地650亩,完成38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对集镇两违113户调查取证,处罚65户。集镇环卫流动清运,管理规范有序。完成陈向坪、熊家冲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扶贫搬迁75户、农村危房改造140户、特色民居改造140户。完成地方投资113万元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面积174.75亩。启动水坪、水獭坪、陈向坪土地整理项目1500亩。开展交通建设年活动,完成通畅工程26公里、官万路加宽改造27公里、生态组级道路16公里、东坡至火峰水泥路26公里、神农溪桥头至东坡老集镇油路3.4公里、规范化养护公路192公里。

---群众福祉在真抓实干中大幅改善。民生保障更加优先,完成城乡低保动态调整工作;发放临时救助、因灾生活困难、倒房、大病医疗救助和优待抚恤等894.1万元,福利院搬迁顺利完成,西瀼口获省级、国家级表彰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7%、新农保参保率99%。城镇新增就业300余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2人,困难对象就业10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1万元。抓教育教学管理,中考巴一中公费录取67人,创历史新高。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98%,初中阶段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完成薄改项目资金177万元;新建18个村级文化室、58个村级“农家书屋”、50个村“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16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人口出生率11.18‰,符合政策生育率96.71%,出生男女性别比114、人口自然增长率4.79‰。抓移民政策性兑现、175米蓄水安全管理、移民资金项目管理、三峡后续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完成人行码头、人行梯道等移民项目投资530万元。兑现移民结算直补资金316.43万元、后扶资金142.54万元。落实14户101人临水危险房屋鉴定、申报搬迁和重点监测,启动西瀼口社区8户移民安置居民点建设,完成移民创业培训165人、机动车驾驶培训85人;精心组织抗震救灾,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19人。4户倒房户恢复重建2户,鉴定为严重损房户27户已启动7户,完工3户。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格兑现落实惠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资金72.48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44.5万元、退耕还林粮食补贴资金472.5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33.85万元、洁万家奖补资金19.2万元。

---政务环境在服务提升中不断优化。开展“五兴”、“五做”、“五比”、“五创”、“平安乡镇”、文明单位、“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干部接穷亲87对,联企业78家。落实《廉政准则》、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县委“四个不准”、“五个严禁”,开展“三纪四德”教育。通报查处违规案件11人。“三公”经费下降51.6%、文件下降33.2﹪、精减会议26次。机关作风进一步改善。建立工作月例会、月汇报、月研究、月述职、月督查、月通报,项目管理“五个一”工作机制,修改完善管理制度、规定和办法18个。整合资金5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9个、高标准便民服务室21个,实现1.9万名农民办事“不出村”。办理镇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22件,回访满意率100%,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定期开展打黑除恶、校园环境、禁种铲毒、反邪教等严打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法律”六进”活动,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视频

官渡口镇:下足功夫促优化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