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安顺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顺贵州省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全国唯一的“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改革试验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是“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2009年度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国务院批准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1]

安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6月,安顺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历史沿革

今安顺市境春秋时属牂牁国。战国时属夜郎国。属象郡之夜郎县和且兰县地。

西汉初,西南夷各方国据境自立,《史记》有“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之记载。武帝元溯三年(公元前126年)在夜郎国地置夜郎、且兰两县,今市境属夜郎县。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王朝灭南越、且兰诸国,保留夜郎国,封夜郎侯为夜郎王,赐印绶。同年在夜郎国地置牂牁郡,形成郡国并治。今市境为牂牁郡中心,领17县(东汉领16县)。西部各县属谈指县,东部属且兰县。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前25年)夜郎王反,汉灭夜郎国,其地尽属牂牁郡,至东汉末。

三国时期,属蜀汉益州牂牁郡之夜郎、且兰两县。后主建兴十一年(233年)牂牁、兴古僚民反,后主调济火讨平,遂将普里一地赐封。济火让其兄之子柏墨前往统管,史称“贝勒大革”。辖今普定、平坝、安顺一带。

晋代,分属益州牂牁、夜郎二郡之且兰、夜郎、广谈、谈指、谈乐等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今市境尽属夜郎郡,关岭、紫云为谈指县,镇宁、郎岱为谈乐县,安顺、普定为广谈县,平坝初属并渠县后属广谈。史称“三谈之地”。南北朝时,建置未变,多为遥属。

隋代,先后属牂州、牂牁郡,辖宾化县;曾为东爨乌蛮所据。

唐代,先属谢氏牂牁国,后分属罗甸国和普宁郡王地。牂牁、罗甸、普里先后归附朝廷,接受封号。太宗贞观四年(630年)置琰州,为谢氏所领之羁縻下州,辖5县,贞观中增置2县,共7县。在今市境有6县:武侯县,在今关岭顶营,为琰州州治;望江县,在今安顺、镇宁之间木浪枝二浪河侧;应江县,在今平坝县南场堡;降昆县,在今紫云西之火烘;琰州县,在今关岭之永宁;始安县,在今普定县沙家马场。另,今市境东平坝马场一带为清州属地。

文宗开成元年(836年)东爨乌蛮于矢部鬼主阿佩内附,封其地为罗氏鬼国。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其别帅内附,封罗甸王,其地为罗甸国,辖有今紫云、关岭、镇宁东南部一带。同时,普里部内附亦封为滇王,寻改普宁郡王,领九部。曾几次出兵侵占谢氏牂牁国地,据有今安顺西部各县。是时罗甸王居岭南,普宁王居岭北,地各数百里。

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1年),南楚西扩,楚王派马平、龙德寿率柳州邕管八姓兵入黔,天福五年(940年)置南宁州(今都匀),授龙德寿怀远大将军,率军西进至惠水、长顺及安顺东南一带,“遂分土授世职”,今安顺旧州(旧称八十一寨或龙家寨)为张氏据控,史称大姓张番。

宋代,今安顺市境西部大部属普宁郡王领地,部分属罗甸国。其中属普宁王的普里、普东二部有今普定、平坝、西秀一部及镇宁、紫云、关岭大部分;属罗甸国的有紫云、镇宁、关岭的东南部。

元代,先南宋理祐五年,即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普里、普东二部北降蒙古,以其地置普定万户,寻改为普定府,领和宏、达安二州,隶云南行省曲靖宣慰司。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别置罗甸宣慰安抚司,属湖广行省八番罗甸宣慰司。二十九年(1292年),云南行省上奏力争,普定还隶于云南行省。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改普定府为普定路。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罗甸国归附,置习安州、安顺州和普定县,改和宏州为镇宁州,达安州为永宁州,至此普定路领四州一县。路总管府治所在今天西秀区杨武洗马塘。

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置普定土府,仍沿领元朝时所辖四州一县,即:安顺州、镇宁州、永宁州、习安州和普定县。治所仍在今西秀区杨武。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1382年1月4日),明朝廷择地阿达卜寨建今安顺城。十五年正月初七(1382年1月21日)即新置普定卫指挥使司,属四川都司,该城即为其治所,时称普定卫城。同年三月三日(1382年4月16日)升普定卫指挥使司为军民指挥使司。三月十日(1382年4月23日)将普定府升为普定军民府,属四川布政司,仍领四州一县。十八年(1385年)八月废除普定军民府,并改安顺州为直隶州,隶于云南布政司。同年,罢除普定县、习安州,其属地并入安顺州。镇宁、永宁二州则属普定军民卫。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朝廷以安顺州属普定军民卫。史称其“屹为边垒,襟带三州”。

永乐十一年二月二日(1413年3月8日),朝廷新建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即贵州省),正统三年(1438年)八月,以安顺、永宁、镇宁三州直隶贵州布政司,改普定卫属贵州都司。

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安顺州治所迁入普定卫城,州卫同城而治,旋政原安顺州地为旧州。万历三十年(1602年)九月朝廷升安顺州为安顺军民府,府、卫同城而治。安顺军民府领镇宁、永宁二州。原安顺州辖地不另划出,作为府亲辖地。

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年),安顺区域纳入大清国版图。十七年(1660年)三月,清廷准洪承畴请∶“云贵总督兼任两省,令驻适中之地,半年驻曲靖,半年驻安顺”。十八年(1661年)贵州提督由贵阳移驻安顺。

康熙元年(1662年),划云南、贵州二省归平西王吴三桂管辖。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叛清,十九年(1673年)清廷平息叛乱。改平大黔威守备道为贵州分巡贵西道,驻安顺。

康熙十年(1671年)改贵阳府南笼通判厅为安顺府南笼通判厅,移驻安笼(今安龙县)。十一年(1672年)改普定卫为普定县,定南所(今普定县城)划入,裁安庄卫保留镇宁州。二十六年(1687年)改平坝卫为安平县,改威清、镇西(今清镇卫城)二卫为清镇县,属安顺府。同年(1687年)改安南卫为安南县(今晴隆县),属安顺府。加上顺治十八年(1661年)所置普安县(今普安县城),保留普安州(今盘县),一并划归安顺府。如此,安顺府所辖区域扩大,包括普定、安平、清镇、安南、普安五县、镇宁、永宁、普安三州和南笼厅等,共9个县、州、厅。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安顺军民府为安顺府。

安顺市原图链接

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改南笼厅置南笼府,将普安州、普安县、安南县从安顺划出,分属该府。安顺府领州二:镇宁、永宁;县三:普定、安平、清镇。

雍正八年(1730年)设归化厅(今紫云县) 。九年(1731年)设郎岱厅(今六枝郎岱)。安顺府领普定、清镇、安平三县,镇宁、永宁二州,郎岱、归化二厅。这一格局延续至清末未变。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贵州响应,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安顺成立军分府。三月滇军入黔,安顺军分府遭颠覆。

民国二年(1913年)一月十五日,民国政府实行县制,三年(1914年)撤销安顺府,置安顺县公署。同时将与安顺府同城的普定县移至定南(今普定县城)。安顺县辖地为原安顺府亲辖地及原普定县一部。

民国二年(1913年)归化厅改紫云县,永宁州改关岭县。三年(1914年)安平县改平坝县,镇宁州改镇宁县。

民国实行县制,恢复道的设置,全省分为黔中、黔东、黔西3个道。安顺属黔西道又称贵西道,先驻安顺,后移至毕节,辖安顺等23个县。十二年(1923年),废除贵西、镇远2道,全省81个县均直隶于省。二十四年(1935年)五月,贵州省开始实施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划分为11个行政督察区,安顺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安顺,辖有安顺、织金、郎岱、关岭、普定、镇宁、平坝、紫云等8个县。二十五年(1936年)三月,清镇县划入。

二十六年(1937年)十一月,贵州省政府又将8个行政督察区中的15个县划为省政府直辖,其余划为5个行政督察区。安顺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安顺。辖有安顺、兴义、安龙、盘县、郎岱、关岭、镇宁、紫云、普定、贞丰、兴仁、安南、普安、册亨等14个县。

三十八年(1949年)十月,省政府又将全省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安顺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安顺。辖有安顺、普定、镇宁、织金、平坝、长顺、紫云、郎岱、惠水等9个县。

建国后,1949年11月18日安顺解放,26日安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驻安顺。辖安顺、平坝、紫云、镇宁、郎岱、普定等6县。

1950年12月安顺专署各县废除乡村保甲制,改划区乡镇。1953年初统计,共划41区、386乡、7镇、13个居委会或街公所。

1951年8月22日至28日,安顺专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安顺专区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成立。1952年6月24日按省政府通知,改称贵州省人民政府安顺专员公署。1956年将紫云、镇宁2县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郎岱县划归兴义专区;后贵定专区所属清镇、息烽、修文、开阳、瓮安、贵定、龙里、贵筑8县,都匀专区所属福泉县,兴义专区所属关岭、晴隆、兴仁、兴义、普安、郎岱、盘县等7县划入安顺专区。辖19县。1957年撤销贵筑县并入贵阳市。1958年,撤销安顺县,改设安顺市;将清镇、修文、开阳3县划归贵阳市;瓮安、贵定2县划归黔南自治州;息烽县划归遵义专区;原属黔南自治州的安龙、镇宁2县划入安顺专区;撤销关岭县,并入镇宁县;撤销晴隆县,并入普安县;撤销福泉县,并入瓮安县;撤销龙里县,并入贵定县。安顺专区辖1市、9县。1960年撤销郎岱县,改设六枝市,属安顺专署领导。1961年恢复关岭、晴隆2县及黔南州于1958年撤销的贞丰、册亨2县。安顺专区辖2市、12县。1962年,撤销安顺市,恢复安顺县;撤销六枝市,改设六枝县。1963年,将贞丰、册亨、安龙3县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原属贵阳市领导的修文、清镇2县划入安顺专区。1963年9月10日,镇宁县改设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顺专区辖12县、1自治县。1965年将兴义、兴仁、盘县、普安、晴隆5县划归兴义专区;原属遵义专区的息烽、开阳2县和原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紫云县划入安顺专区。同年11月设六枝特区。安顺专区辖10县、1自治县、1特区。1966年以安顺县城关区设立安顺市,安顺县驻安顺市。六枝县恢复原名为郎岱县。1966年2月11日紫云县改设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安顺专区辖1市、9县、2自治县、1特区。

1966年5月“文革”开始,1967年3月22日安顺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安顺地委、行署及工作机构停止工作。

1970年1月将郎岱县并入六枝特区,划归六盘水地区。

1976年“文革”结束。1979年1月1日恢复安顺地区行政公署。

1990年,撤销原安顺市和安顺县建制,设立新的安顺市(县级),以原安顺市、安顺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仍由安顺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1996年1月1日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县级)划归贵阳市管辖。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顺地区和县级安顺市,设立地级安顺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西秀区;安顺市设立西秀区,以原县级安顺市的行政区域为西秀区的行政区域。安顺市辖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6个县区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顺地处东经105°13′~106°34′,北纬25°21′~26°38′之间,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东邻省会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靠六盘水市,南连黔西南州兴义市,北接毕节市,是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极点城市。

地貌

安顺平均海拔高度在1102米~1694米之间,全境海拔高度560——1500米,具有山岳气候的典型特征。

气候

属典型的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4℃,历史最高气温34.3度,最低气温-7.6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风速2.4m/s,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宜人。安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凉爽、湿润、清新、太阳辐射低。

安顺一年有九个月平均气温均在10℃以上;以日最高气温≥35.0℃ 的时段称为酷暑期,安顺没有35℃以上的高温记录。

安顺夏季的平均日照每天只有4~5小时,而庐山、哈尔滨、承德等地达7小时左右。安顺虽然地处云贵高原,但由于云多雨多,有效阻挡了太阳辐射及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所以安顺人比其他高原地(如昆明)的居民显得皮肤白皙。安顺的夏季有两个气候特点:一是常有山谷风和夏季风,二是云多雨多。

安顺地处贵州高原苗岭山脊线上,山谷风明显,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夏季风多,无闷热感,夏季平均风速2.5~3.0米/秒。[3]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河流纵横,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50.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295.9万千瓦。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煤炭、铅锌矿、铝土矿、锑矿、金矿、重晶石、萤石、石膏、硅石、方解石、炼镁白云石、饰面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等矿产资源分布。

煤炭为安顺市重要优势矿产,是“西电东送”工程主要依托的能源矿产,据全市1:5万地质填图预测远景储量(地表以下1000米以上)达130余亿吨,按现有生产能力计算,尚可服务年限在50年以上;重晶石累计储量4700万吨以上,尚可服务年限100年左右;水泥用灰岩极其丰富,预测资源量在50亿吨以上,能长期保证发展需要;冶金用硅石储量3500万吨以上,能满足生产需要;炼镁白云石预测5亿吨以上。此外已经发现待探明及开发的矿种有:汞矿、铜矿、水晶、高岭土、磷矿、冰洲石、澎润土、天青石等十余种。

生物资源

境内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已查明有药用植物2000多种,其中全国统一普查的456中重点药材中,安顺有406中,占89%。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297339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减少34402人,减少1.48%。年平均递减0.15%。其中,男性人口为1189332人,占51.77%;女性人口为1108007人,占48.2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34。0-14岁人口为580910人,占25.29%;15-64岁人口为1516977人,占66.03%;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9452人,占8.68%。城镇人口为690138人,占30.04%;乡村人口为1607201人,占69.96%。

2013年人口出生率为12.31%。,自然增长率为5.71%。年末常住总人口230.05万人。年末户籍人口285.62万人。

2016年末常住总人口232.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20‰,自然增长率为6.07‰。

民族

安顺市是一个五方杂处、多民族杂居的城市,汉族人口占大多数,布依族次之,苗族人口居第三位,除此之外,还有回族、侗族、彝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9%。

参考文献

  1. 安顺介绍安顺市人民政府网
  2. 历史沿革安顺市人民政府网
  3. 安顺自然地理安顺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