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徽省图书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徽省图书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前身为创立于1913年2月的安徽省立图书馆[1],1953年4月以原皖北区合肥图书馆为基础重新建馆,馆址位于合肥市包河区逍遥津公园西侧,1962年12月迁至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4号现址,其中1958年建成的主楼采用苏式建筑风格,并覆以仿古式歇山顶。该馆现馆藏文献297万(册)件,其馆藏以徽州文献为特色。

历史沿革

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立图书馆,后因战乱,几度迁移。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4月在原皖北区合肥图书馆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安徽省图书馆(馆址在合肥逍遥津公园西侧),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1962年12月迁至合肥市包河公园西侧,建筑面积达6345平方米。1981年建成七层书库大楼,建筑面积增至13900平方米。1998年10月,在原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2001年10月,2.3万平方米的新馆扩建工程竣工。2002年12月原主楼修缮工程竣工。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设计阅览座位1400余个,满足藏书容量420万册(件)。新馆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服务管理系统、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和安全保障等配套服务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确保了高速网络传输,使网络配置灵活方便,多机处理、集中数据管理模式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局域网连接馆内1100多个信息点,与国内外主要信息网络联网,馆外读者通过因特网可访问安徽省图书馆网页,进行书目文献查询和相关网站链接等信息服务。

馆藏特色

安徽省图书馆在90多年的办馆历程中,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尤其在徽州文献收藏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的藏书特色[2]。现有297万册馆藏文献,古籍线装书近35万册,善本3121种,30700余册。馆藏文献中最早的刻本为元代的《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图录》等数种,其中明代刻本数量颇多。较为珍贵的有元刻本《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明万历七年刻本《四书人物考》等。此外,对明清时期形成的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徽学文化的皖籍先贤著作,以及安徽地方文献的收藏也颇成体系。经过90年的积累,图书馆保存了学科门类丰富的馆藏。

视频

安徽省图书馆 相关视频

百年回眸-安徽省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