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婆罗门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婆罗门曲

 

 

 

婆罗门曲天竺舞曲,是从西域、中亚诸国的通道传入唐朝的。据史书记载,东晋永和四年(349),从天竺传入唐朝凤首箜篌、琵琶、笛、铜鼓等乐器,以及《沙石经》、《天曲》等乐舞曲。公元383年,吕光西伐龟兹及焉耆一带,又把西域的许多乐器和乐曲带到凉州。《婆罗门曲》大约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凉州的佛教乐曲中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对其进行了改编,成为西凉乐舞的组成部分。唐开元八年(754),突厥侵犯甘凉诸州,将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击败。杨敬述虽战败,但是他向唐玄宗进献了《婆罗门曲》(见《新唐书·礼乐志》和《乐苑》记载),引得唐玄宗欢心,虽被削去官爵,但是仍然检校凉州都督。

传入途径

婆罗门曲为天竺舞曲,是从西域、中亚诸国的通道传入唐朝的。

历史演变

据史书记载,东晋永和四年(349),从天竺传入唐朝凤首箜篌琵琶、笛、铜鼓等乐器,以及《沙石经》、《天曲》等乐舞曲。公元383年,吕光西伐龟兹及焉耆一带,又把西域的许多乐器和乐曲带到凉州。《婆罗门曲》大约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凉州的佛教乐曲中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对其进行了改编,成为西凉乐舞的组成部分。唐开元八年(754),突厥侵犯甘凉诸州,将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击败。杨敬述虽战败,但是他向唐玄宗进献了《婆罗门曲》(见《新唐书·礼乐志》和《乐苑》记载),引得唐玄宗欢心,虽被削去官爵,但是仍然检校凉州都督。天宝年间,唐玄宗将此曲稍加润色后配以歌词,遂改名为《霓裳羽衣曲》。之后,《霓裳羽衣舞》也随即诞生。唐玄宗之所以改名“霓裳羽衣”,大约与舞蹈者的服饰有关。舞者扮成仙女的样子,上衣缀满了羽毛,下着彩虹般闪光花纹的裙子,所以称“霓裳”。霓裳羽衣曲分三个部分,36个小段,前6段为“散序”,中间18段为“中序”,后12段为“破”。舞曲悠扬动听,堪称仙乐;《霓裳羽衣舞》色彩艳丽,轻盈优美,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1]

参考文献

  1. 婆罗门曲的介绍,百度, 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