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妄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妄語

妄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wàng yǔ",意思是虛妄不實的話、謊言;說假話。 出自《後漢書·王霸傳》。與中醫佛學相關。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妄語 [1]

外文名稱 tell lies;wild talk;rant

拼音 wàng yǔ [2]

解釋 虛妄不實的話;說假話

出處 《後漢書·王霸傳》

相關類別 中醫、佛學

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

【拼音】wàng yǔ

【英譯】[tell lies;wild talk;rant]

【基本解釋】虛妄不實的話;說假話

詳細解釋

1. 謊言,虛妄不實的話。

《梁書·良吏傳·何遠》:"每戲語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語,則謝卿以一縑。'眾共伺之,不能記也。"

魯迅《邊文學·北人與南人》:"相書上有一條說,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貴。我看這並不是妄語。"

2. 撒謊;胡說。

《後漢書·王霸傳》:" 光武 笑曰:'候吏果妄語也。'遂前。"

《百喻經·偷氂牛喻》:"知爾妄語,都不可信。"

宋俞文豹 《吹劍四錄》:" 溫公 謂誠自不妄語始。真格言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祝翁》:"咸以其新蘇妄語,殊未深信。"

3. 佛教五戒之一,又十惡之一。

《智度論》十四:"妄語者,不浄心,欲誑他,覆隱實,出異語,生口業,是名妄語。"

《水滸傳》第四回:"我與你摩頂受記,教你'一不可殺生,二不可偷盜,三不可邪淫,四不可貪酒,五不可妄語'。此五戒乃僧家常理。"

妄語分為四種:上人法妄語、大妄語、中妄語和小妄語。

佛教用語

佛陀的比喻

佛陀曾作過一個的比喻。一位大富長者有很多小孩,住在個大房子裡,這房子年舊失修,並且着火了,但小孩子們不懂事不怕火,繼續在房子裡玩,長者也沒有能力自己把小孩一一抱出去,這時長者就對小孩子們說,快出來,外面有你們喜歡玩的東西啊!於是小孩們就蜂擁而出,逃脫了火災。這種情況下,就算長者在小孩出來後沒東西給,也不算妄語。

重的大妄語

重的大妄語有:誹謗佛法僧三寶;未證言證;做假見證;詆毀其他宗教。

誹謗佛法僧三寶的過患,主要可能在於阻斷他人的成佛之路。而人修佛,是可以獲得高的能量,最後享受到無量快樂的,那若被你一下破了,你是不是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呢?

未證言證,是指一個佛道修行人,明明沒有證得某個果位,卻說自己證到了;或者明明沒有某種神通,卻說自己有;其目的是為了讓人崇拜他,得到豐厚的供養。這是一種嚴重損害佛教的行為。

未證言證也可以說是做假見證的一部分。在佛教界做假見證,比如說明明沒有見到或經歷到某種神跡,卻說見到了,經歷到了,雖然目的可能是為了使他人對佛教生起信心,但仍然絕對不可以,還是犯重戒。佛法是絕對真實的法,想以虛假的神跡讓人起信,是毀法行為。

善意的謊言不可撒

這種善意的謊話生活中可能經常會碰上。比如你和太太要一起出去參加個晚宴,你太太花了很多時間換衣服,最後問你覺得好看不好看,而你並不覺得有什麼好看的,那這個時候你若直說"不好看"可就慘了,她說不定又得花半小時換衣服。在這種情況下,我看你還是乖乖說"好看"得了,佛菩薩也會原諒你的。

有的女人就是愛對男人提出些不切實際的要求,然後聽男人說謊騙她,以得到些虛假的滿足,這實在是很愚痴的。

還有就是比如抗日英雄,被敵人抓住了問他地下反抗組織的其他成員在哪兒,這個時候他若說實話,就是反而害人了,拒不回答或說謊都不算犯妄語戒。

為了怕病人慌張反而使病情加重而隱瞞病情也屬此類。但這雖發心是好的,結果卻未必好,我的主張還是要看情況,一般還是真實告訴病人讓其積極配合治療為好,除非病人心理確實非常脆弱。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說謊,就會遭不易被人相信的報應。道理也很簡單,你對人家說過謊,人家以後總會對你的話打個疑問啊。

所以這兒我們尤其要強調:當今佛教在傳法過程中,絕對不可說任何謊話。釋迦牟尼佛作為全知者,也僅僅在為了救人,並且確知沒有其他好辦法的情況下才用了方便教法,而我們都不是全知者,所以在傳法過程中絕不可說任何謊話。也不可不懂裝懂。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知道就說不知道,不要把自己當成全知者,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胡亂講法,就算一時糊弄過關,從長遠看,卻只會損害世人對佛教的信心。

如果是在世俗生活中做假見證,罪雖可能不及在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神性的事情上做假見證重,但還是可能很重。尤其比如若是在法庭上做假見證,致被告承擔不屬於他的罪責,那所產生的業力,恐怕就要這做假見證的人承擔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