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好逑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好逑传

好逑传,又名《侠义风月传》,坊本亦名《第二才子好逑传》。创作于明清二代,流行于清代,具体成书时间不详。撰者不署,编次者署名"名教中人"。

全书共计4卷18回,以大名府秀才铁中玉水冰心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两人行侠仗义锄强扶弱,同时严守礼教,最终获得圣旨赐婚的故事。

《好逑传》为"十大才子书"中第二才子书。《好逑传》是第一部译成西方文字并得以出版的中国长篇小说,在西方文人中产生过较大影响,在汉籍外译的研究中也具有重大意义。

基本信息

外文名 Hau Kiou Choaan, Or, the Pleasing History

好逑传1.jpg

作品名称 好逑传 [1]

作品别名 侠义风月传、第二才子好逑传

创作年代 明末清初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2]

作者 不详(一说 名教中人)

好逑传2.jpg

内容简介

梗概

学士之子过其祖垂涎独居在家的才女水冰心,多次意图强娶失败。再次用计强抢时,水冰心被恰好路过的侠士铁中玉撞见救下。过其祖怀恨在心,在铁中玉酒食中下毒,使其生命垂危。水冰心不顾闲言,将恩人接到家中医治。相处过程中,铁、水二人相互倾心,但始终以理自守,谈话吃饭隔帘相对。铁中玉功成名就后,双方父亲做主,欲使两人成婚,却又遭过家诽谤。最终,皇后验明水冰心的处子之身,皇帝下旨表彰二人,令二人完婚并惩处恶人。

全书大旨在宣扬"守经从权"之说﹐将纲常名教与青年男女正当交往调合起来﹐使"名教生辉"﹐"以彰风化"﹐因此夹有大段说教。

其他主要情节

1.铁中玉帮助秀才韦佩救出其妻。

好逑传3.jpg

大夬侯沙利倚着权势,强抢秀才韦佩之妻韩氏为妾。铁中玉上京去探父,遇到韦佩,激于义愤,代其申冤。恰铁中玉之父铁御史参劾,大夬侯将韩氏藏匿,铁御史没有证据,因诬告下狱。铁中玉一面为父写御状明冤,一面只身入大夬侯府救出韩氏,赢得了"大侠"的称号。

2.铁中玉帮助李太公找回小妾。

历城县李太公的小妾桃枝,与李太公之外孙宣根私奔,被铁中玉发现并捉住。铁中玉问明情由,放走宣根。桃枝坚持跟随铁中玉。有人认为铁中玉拐骗妇女,将其告到知县处。真相大白后,由李太公接回了小妾。

3.铁中玉帮助水居一对付过隆栋的陷害阴谋。

兵部侍郎水居一举荐侯孝为守边大将。侯孝战场失机,战事失败。朝廷震怒,将水居一削职戍边。过隆栋因水居一之女水冰心多次拒婚而加以陷害,上本劾奏水居一和侯孝。铁中玉挺身为侯孝申辩,并以身担保。结果侯孝边境破敌,大获成功,加官进爵。

好逑传4.jpg

人物形象

主要角色

铁 英 进士,官居御史。

石 氏 铁英之妻。

铁中玉 字挺生,秀才,诨名"铁美人",铁英,石氏之子。

小 丹 铁中玉随从。

韦 佩 字柔敷,历城县县尊,尚书之子。

好逑传5.jpg

韩 愿 韦佩岳父,秀才。

韩湘弦 韦佩之妻、韩愿之女。

水居一 字天生,乡宦,历任官兵部侍郎,后升任尚书。

水冰心 水居一之女,后为铁中玉之妻。

水 运 别号浸之,水居一胞弟。

水香姑 水运之女。

好逑传6.jpg

过其祖 宰相之子。

成 奇 过其祖好友。

角色分析

铁中玉人品秀美,性格执拗,慨然周济孤弱而不谄于权贵。

水冰心双眉春柳,一貌秋花,貌似柔弱不胜,实则有胆有识。

两人"既美且才,美而又侠 "。

书中提到"义莫义于救人于危,侠莫侠于临事不畏,贞莫贞于暗室不欺,烈莫烈于无媒不受 ",并赞两人是义、侠、贞、烈的典范。

好逑传7.jpg

作品鉴赏

本书故事紧凑,不落俗套。人物形象较鲜明,带有丰富的喜剧色彩。虽然文辞尚显粗糙,价值观念有一定局限,但仍是明清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上乘之作。

《好逑传》主线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但书中爱情的产生和发展不同于大部分才子佳人小说,故事也穿插了一些主人公匡扶正义的剧情。所以,围绕《好逑传》小说类型的讨论一直存在。

才子佳人小说论

《好逑传》拥有才子佳人小说经典的"邂逅--磨难--团圆"故事模式。书中,几乎全部主人公将做官视为飞黄腾达的唯一途径,进士及第与奉旨完婚成为了主人公的最高追求和大团圆结局的最大象征。最终以圣旨特谕代替同类小说的判词,歌颂了两人的侠义与两人间爱情的坚贞。

好逑传8.jpg

两位主人公不以传书、递柬作为结识、传情的沟通方式,而是在公堂中仗义执言、落难后相互救护产生恋情。这是与传统爱情小说不同的。有人提出,《好逑传》是有独特模式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同于常见的"才美型"和流于艳情的"鸳鸯蝴蝶型",而是"胆识型"才子佳人小说。小说中虽然有很多侠义情节,但不能跳出才子佳人的叙述格局,所以应归类于特殊的才子佳人小说。

《好逑传》的作者自称"名教中人",铁、水二位主人公也口口声声维护礼教。然而,有趣的是,水冰玉拒绝了叔父做媒的包办婚姻,铁、水二人的相识也并非传统的依靠媒妁之言。可以说两位主人公在礼教框架中,实现了婚姻自主、不受媒妁的爱情。这种矛盾缘于相应的禁令限制,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不得不"闭着眼睛写才子佳人"--在不触犯礼教的限制下写自由恋爱。这也算是一种对理想婚姻模式的探索。

侠义小说论

通读《好逑传》,,给人的印象是小说的主人公不重情而重义,作者着力宣扬的也是义而非情。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任侠仗义、以惩恶扬善为己任之人,不像真正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那样慕图男欢女爱。

好逑传9.jpg

大夬侯强抢民妻,铁中玉仗义相助,认为不出手"令郭解笑人!"于是手持铁锤、打折铜锁,救出韩氏,让其一家团圆。当铁中玉路上遇到过其祖强娶水冰心时,打抱不平,把父母叮嘱的"用心读书,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抛到九霄云外,舍生忘死救助水冰心。女主人公水冰心也是如此,当她得知铁中玉生命有危险时,不顾孤男寡女同住的嫌疑,将其接到家中,亲手煎药给他喝,昼夜看护。在危难关头的相识相处中,两人却没有一丝的男女私情的念头,满脑子都是锄奸去恶的打算。

《好逑传》的内容架构也与真正的才子佳人小说大异其趣。它所重点讲述的,是行侠仗义之事而非两情相悦卿卿我我;它所着力塑造的,是侠客义士而非情种情痴。从种种与两人爱情缺少关联的情节就可见一斑。

《好逑传》的思想意义悖反于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意义。铁中玉和水冰心是以实际行动来维护名教纲常的。隔帘对话、非礼不视、几次因由拒绝议婚,实在堪称名教先锋。这样的观念,与真正才子佳人小说通常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南辕北辙。

此书将英雄侠义和儿女真情题材结合在一起写,倒不妨视为侠义小说,是《儿女英雄传》之类儿女英雄小说开先路的作品。

作品目录

好逑传0.jpg

按照中国线装书的习惯,《好逑传》共有四卷十八回.前两卷各五回。

◎ 第一回 省凤城侠怜鸳侣苦 ◎ 第二回 探虎穴巧取蚌珠还 ◎ 第三回 水小姐俏胆移花 ◎ 第四回 过公子痴心捉月 ◎ 第五回 激义气闹公堂救祸得祸 ◎ 第六回 冒嫌疑移下榻知恩报恩 ◎ 第七回 五夜无欺敢留髡以饮 ◎ 第八回 一言有触不俟驾而行 ◎ 第九回 虚捏鬼哄佳人徒使佳人喷饭 ◎ 第十回 假认真参按院反令按院吃惊 ◎ 第十一回 热心肠放不下千里赴难 ◎ 第十二回 冷眼孔翻得转一席成仇

好逑传00.jpg

◎ 第十三回 出恶言拒聘实增奸险 ◎ 第十四回 舍死命救人为识英雄 ◎ 第十五回 父母命苦叮咛焉敢过辞 ◎ 第十六回 美人局歪厮缠实难领教 ◎ 第十七回 察出隐情方表人情真义侠 ◎ 第十八回 验明完璧始成名教痴好逑

创作考证

创作时间

好逑传-.jpg

据康熙、乾隆间人夏二铭《野叟曝言》载:《好逑传》"版清纸白,前首绣像十分工致",可知该书早在清初已刊行于世。是书创作时间当更早,学者多认为作于明代。夏二铭所见本久已失传。

作者

创作者未署名,编次者化名"名教中人"。学界基本认为作者即"名教中人"。

折叠版本 今天见者,有独处轩藏版大字本、萃芳楼藏版本、凌云阁梓本、三让堂刊小字本、焕文堂刊本等。 常见版本的批阅者署名"游方外客"。

产生影响

国外评价

好逑传=.jpg

约在18世纪50年代, 来华英国学人詹姆斯·威尔金森在广东发现了一部中国作品的四卷译文集手抄本, 译者不详, 第一卷即为英译本《好逑传》。不久, 这部译文集经英国著名汉学家托马斯·帕西主教加以编辑整理,在英国正式出版。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正是欧洲对中国文化兴趣高涨的时期, 所以,经帕西编辑整理的《好逑传》英译本出版以后,立即在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许多刊物纷纷转载。同时,根据帕西本转译的其它文种的译本也相继出现。以上许多译本的问世,使《好逑传》在欧洲拥有了众多的读者。进入20世纪,欧洲仍不断有《好逑传》的新译本出现。

1761年,此书的英译本出版者托马斯·帕西(thomas percy)在序言中写道:有理由断定中国人将其视为杰作……因为通常只有那些在本国人中享有盛誉的书,才会被拿给外国人看。

《好逑传》对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影响, 可以作为它对欧洲文学产生的广泛影响的例证。歌德推崇《好逑传》男女主人公所遵循的道德和礼仪,也非常欣赏他们同恶势力的抗争精神。《好逑传》的故事情节,在歌德看来无疑是十分新鲜有趣的,他认为小说表现出中国人固有的道德情操,值得赞美。

歌德曾和艾克曼夸赞《好逑传》。艾克曼问他说:"这是中国最好的小说吗?"歌德说: "绝对不是,中国人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莽林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他在年近八旬之际仍然对《好逑传》这本他三十年前读过的作品记忆犹新。

据今所知, 《好逑传》已有英、法、荷、德、拉丁、俄、日等外文的选译或全译本三十余种。这里需要一提的是, 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汉学家泷泽马琴(1767-1848)所作《侠客传》,就是根据《好逑传》改写的,由此也可见这部中国传奇小说对日本文学影响之深远了。

《好逑传》的研究论著有陈绶颐教授所著《托马斯·帕西及其汉学研究》(载1936-1937年版《中国社会学与政治学评论》20),此文将帕西英译本《好逑传》与库恩德译本《好逑传》作了比较研究。 又,理查德·赫斯内的博士论文《中国十七世纪的才子佳人小说》,(近年发表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论述了《好逑传》、《玉娇梨》等小说的成就及其对欧洲作家如席勒、歌德等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