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太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太守

中文名: 太守

外文名: tai shou

始 称: 郡守

地 位: 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职 权: 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任免权

知名人物: 欧阳修、范仲淹

太守秦朝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


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朝时期的知州通俗叫法也叫太守,这也是为什么明清小说中出现宋朝太守原因,明清则专称知府。[1]


解释

官名。战国时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成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至隋初存州废郡,州刺史代太守。明清时专以称知府。


出处

史记·孝武本纪》:“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


例句

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赤壁之战》:“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职能

“太守”一职,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三国时期的州牧、刺史、太守分别是什么官职

州牧就是刺史,这是一样的官职。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刺史,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秦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监察御史)。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继之,分中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太守:中国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