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道歌 |
作品名稱:大道歌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白玉蟾 |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海南瓊州,內丹理論家。南宗的實際創立者,創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長庚,本姓葛,名長庚。字如晦,號瓊琯,自稱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瓊山老人,武夷散人。[1]
正文
烏飛金,兔走玉, 三界一粒粟。山河大地幾年塵, 陰陽顛倒入玄谷。人生石火電光中, 數枚客鵲枝頭宿。桑田滄海春復秋, 乾坤不放坎離休。九天高處風月冷, 神仙肚裡無閒愁。世間學仙者, 胸襟變清鴉。丹經未讀望飛升, 指影談空相誑嚇。有時馳騁三寸舌, 或在街頭佯做啞。正中恐有邪, 真里須辨假。若是清虛泠澹人, 身外無物赤灑灑。都來聚氣與凝神, 要煉金丹賺幾人。引賊入家開寶藏, 不知身外更藏身。身外有身身里覓, 沖虛和氣一壺春。生擒六賊手, 活嚼三屍口。三屍六賊本來無, 盡從心裡忙中有。玉帝非惟惜詔書, 且要神氣相保守。此神此氣結真精, 喚作純陽周九九。此時方曰聖胎圓, 萬丈崖頭翻筋斗。鉛汞若糞土, 龍虎如雞狗。白金黑錫幾千般, 水銀硃砂相鼓誘。白雪黃芽自無形, 華池神水無泉溜。不解回頭一看子, 衝風冒雨四方走。四方走, 要尋師,尋得邪師指授時, 迷迷相指可憐伊。大道不離方寸地, 工夫細密有行持。非存思, 非舉意,非是身中運精氣。 一關要鎖百關牢,轉身一路真容易。 無心之心無有形,無中養就嬰兒靈。 學仙學到嬰兒處,月在寒潭靜處明。 枯木生花卻外香,海翁時與白鷗盟。 片餉工夫容易做,大丹只是片時成。 執著奇言並怪語,萬千譬喻今如許。 生也由他死由他,只要自家做得主。 空中雲,也可縛。 水中月,也可捉。 一氣結成物,氣足分天地。 天地本無心,二氣自然是。 萬物有榮枯,大數有終始。 會得先天本自然,便是性命真根蒂。 道德五千言,陰符三百字。 形神與性命,身心與神氣。 交媾成大寶,即是金丹理。 世人多執著,權將有作歸無作。 猛烈丈夫能領畧,試把此言閒處嚼。 若他往古聖賢人,立教化人俱不錯。 況能驀直逕路行,一條直上三清閣。 三清閣下一團髓,晝夜瑤光光爍爍。 雲谷道人仙中人,骨氣秀茂真磊落。 年來多被紅塵縛,六十四年都是錯。 刮開塵垢肯豁開,長嘯一聲歸去來。 神仙伎倆無多子,只是人間一味呆, 忽然也解到蓬萊。武夷散人與君說, 見君真箇神仙骨。我今也不鍊形神, 或要放顛或放劣。寒時自有丹田火, 飢時只喫瓊湖雪。前年仙師寄書歸, 道我有名在金闕。閒名落世收不回, 而今心行尤其乘。那堪玉帝見憐我, 詔我歸時未肯哉。[2]
人物簡介
祖籍福建閩清,生于海南瓊州。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於書畫,12歲時舉童子科,作《織機》詩;才華橫溢,著作甚豐。
自幼從陳楠學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陳楠於羅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訣並五雷大法。
他曾雲遊羅浮、武夷、天台、廬山,閣皂等地,尋師訪友,學道修煉,經歷過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艱辛歲月。他在雲遊途中,先後收留元長、彭耜、陳守默、詹繼瑞為徒。據稱『四方學者,來如牛毛『,影響日益擴大,自此打破自張伯端至陳楠以來南宗的單傳歷史。旋即復歸武夷止止庵傳道授法,正式創立金丹派南宗。
十二歲舉童子科,諳九經,能詩賦,且長於書畫。遂篤志玄學,別家遍訪名師,苦志修煉,參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歸羅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後居廣東省海豐縣蓮花山得道,稱為瓊綰紫清真人。
後出家為道士,師事陳楠九年,陳楠逝後,遊歷天下,後隱居著述,致力於傳播丹道。
白玉蟾為南宗第五代傳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後,始正式創建了內丹派南宗道教社團。飛升後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其哲學引儒家理學入道,丹法道儒結合。
白玉蟾不僅對道學或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傾拜得五體投地,塑朱熹遺像,並給予以極高的評價:
皇極墜地,公歸於天,武夷松竹,落日嗚蟬。 ——《誨瓊玉蟾先生文集》卷六議朱文公贊》
而且,他的《無極圖說》,與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交相輝映,他的著作中不僅吸收了很多程顥、陸九淵理學的思想和語彙,如「萬法從心生,心心即是法」(《海瓊白真人語錄》卷四),「至道在心,即心是道,六根內外,一般風光」(同上,卷三《東樓小參》);而且,同樣吸收了大量理學家的思想資料和語彙,如「知止"、「道心」、「氣"、「精氣」等等。眾所周知蘇軾思想受老莊哲學、道家養生影響非常大,白玉蟾也深受蘇軾影響並把蘇軾當成本家。白玉蟾祖師詩文之中常稱蘇東坡為「坡仙」,可為了解蘇軾者也。[3]
人物生平
6歲喪父,母改嫁澄邁縣白家,改名白玉蟾(白出生時,母夢有白色蟾蜍入懷)。7歲能賦詩,12歲應童子科落第,漸厭惡科舉仕途。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16歲時離家雲遊,養真於儋州松林嶺。23歲隻身渡海到大陸各地求師。最後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師從道教南宗四世祖陳楠,盡得其道術。並遵師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訣」,創立道教南宗宗派。
嘉定年間(1208~1225年),詔入太乙宮中,為皇帝講道,被封為紫清明道真人。後往來名山,行蹤莫測。紹定二年(1229年),卒於盱江(今江西省境內,一說卒於今海南省定安縣文筆峰)。是海南歷史上第一位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名人。
著作
著有《海瓊集》、《道德寶章》、《羅浮山志》、《武夷集》、《上清集》、《玉隆集》等,由其徒彭耜合篡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白玉蟾詩,以明正統癯仙重編《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六卷、續集二卷為底本。校以影印《道藏》本《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稱簡上清集、武夷集、玉隆集),明萬曆藍格鈔《海瓊白真人文集》(簡稱明鈔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劉雙松安正堂刊《新刻瓊琯白先生集》(簡稱劉本),清乾隆刊《宋海瓊白真人詩文全集》(簡稱乾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時及新輯集外詩,另編為一卷。[4]
歷史評價
王弘誨在《張事軒集》:「吾鄉自丘文莊相、而白海瓊仙二先生詩文出,業已彪炳藝林,為後世經世之宗,後之作者不可及已。
唐順之《左編》:「蓬頭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情清爽。喜飲酒,不見其醉,出言成章,文不加點,隨身無片紙,落筆滿四方,大字草書,視之若龍蛇飛動,兼善篆隸。」
中國歷史學家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道教南宗的建立,較晚於北宗,其創始者是南宗寧宗時代的白玉蟾……嘉定十年至十五年是白玉蟾的活動時期,道教南宗即創建於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