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风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气风场是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术语,用来评价范围内存在局地风速、风向等因子不一致的风场。按照风速又分为三类,分别是一类风场、二类风场和三类风场。[1]
基本信息
中文名风场外文名wind field类 别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术语定 义存在局地风速、风向等不同的风等级分类一类风场、二类风场、三类风场地方性风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
等级分类
一类风场:参考风速为50m/s,年平均风速为10m/s,50年一遇极限风速为70m/s,一年一遇极限风速为52.5m/s; 二类风场:参考风速为42.5m/s,年平均风速为8.5m/s,50年一遇极限风速为59.5m/s,一年一遇极限风速为44.6m/s; 三类风场:参考风速为37.5m/s,年平均风速为7.5m/s,50年一遇极限风速为52.5m/s,一年一遇极限风速为39.4m/s。
地方性风场
海陆风 海陆风是海风和陆风的总和,它发生在海陆交界地带,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大流。海陆风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引起。海水热容比陆地大,故降缓慢。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因此陆地上空的气温比海气温高、密度小而上升,使得海面上的冷空气过来补充,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陆地气温下降得比较快,海面上的气温高于陆地,冷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 当地面出现海风时,高空则是陆风;而当地面出现陆风时,高空时海风。从而构成了海陆交界处的局地环流。湖泊、江河的水陆交界地带也会产生水陆风局地环流,称为水陆风。但水陆风的活动范围和强度比海陆风要小。[2]
山谷风 山谷风是山风和谷风的总称。它发生在山区,是地形热力作用引起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局地环流。山谷风主要由于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在白天太阳首先坡上,使山坡上空的大气温度比谷地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山坡上空的空气上的冷空气则沿着山坡上来补充,形成了由谷地吹向山坡的风,这便是谷风。在情况恰恰相反时,山坡和山顶比谷地冷却得快,是山坡和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山谷风形成时,在高空则是暖气流,它们一起构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山谷风出现时,常常有逆温层伴随而生,大气呈现固态,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如果污染物卷入环流,将会长期滞留在山谷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是由于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 产生城乡温度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集中,能耗水平高; ②城市覆盖物热容量大,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夜间放热缓慢,使低层空气冷却变缓; ③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烟雾和SO2,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 由于上述原因,使城市热量净收入比周围乡村多,平均气温比乡村高。由于城市温度比乡村高(特别是夜间),气压比乡村低,所以可形成一种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的特殊的局地风,称为城市热岛环流或城市风。
风场峡谷效应
定义 由于建筑物林立,城市对自然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城市高大的建筑物林立,风在城市高大建筑物之间穿过时,犹如穿行在高山之间的峡谷一样,风力变大风速加快,这就是风场峡谷效应或者风场狭管效应。 影响 风场峡谷效应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对城市中的树木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对城市交通和设施造成隐患。 实例 坐落于“风之城”芝加哥“风之街”上的西尔斯大厦,在1987年2月底由于强烈的街道风卷起物体撞击,使上百块玻璃受损。
祭风场
神泉西面有纳西族人的祭风场。这里的祭风场与祭天场一样古老,一样有相同的命运。在纳西人的眼里,风是大自然神威的象征,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风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人们把对大自然崇敬和保护自然的愿望寄托在祭风活动中。人们还借了风的力量超度亡灵。每当又一对痴情、忠贞的纳西族男女在玉龙第三国殉情,这儿将举行隆重的祭风活动,让亡灵们顺利升入天堂,回到先祖的身边。 东巴圣地玉水寨是纳西族中部地区举行东巴教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农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举行烧天香祭神活动,每月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东巴祭典,每年有四次大规模的东巴祭祀仪典,届时还会有丽江众多纳西群众参加。 具体的仪典如下: 农历正月初三,祭天大典 农历二月初八,祭三朵神 农历三月五日,祭东巴神会 农历五月十五,祭自然神 农历八月十五,祭风、举行盛大的松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