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召 位于呼和浩特旧城南部。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由于召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所以当时也称银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庙数不胜数。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召、乌素图召、巧尔其召等引。
历史
大召,蒙古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尊释迦牟尼银佛,故又称“银佛寺”。该寺历史上又有“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名称。因该寺由阿勒坦汗兴建,有的蒙古文史籍也将其称作“阿勒坦召”。大召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格鲁派寺院[1],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格鲁派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影响广大。
大召初建于明朝。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俺答汗)于明朝万历六年五月十五日(1578年),在青海湖畔的恰不恰庙(仰华寺)会见了西藏格鲁派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会见时阿勒坦汗以元朝会见外国使臣之礼迎接三世达赖,二人还互赠称号。在此次会见中,阿勒坦汗将萨满教的圣物翁根在三世达赖面前烧毁,表示诚心皈依佛教。阿勒坦汗还向三世达赖许愿,回到蒙古草原之后要兴建寺庙、造佛像。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大召开始动工兴建,阿勒坦汗还从尼泊尔请来工匠以三千斤纯银铸造一尊释迦牟尼银佛。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大召建成,成为当时蒙古地区地位最高的寺庙。大召也是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大寺庙中,唯一没有活佛的寺庙。万历十四年(1586年),三世达赖亲临大召,主持了银佛的“开光法会”。后来四世达赖曾来到大召,也坐在三世达赖曾坐过的座位上。
大召建成后,明朝万历帝赐名“弘慈寺”。兴建大召的同时,阿勒坦汗的夫人三娘子按照阿勒坦汗之意,在大召旁边兴建了一座蒙古语称“哈斯呼和浩特”的城市。1581年,明朝赐该城名为“归化城”,归化城即如今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万历九年(1581年),归化城建成不久,阿勒坦汗逝世。
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蒙古察哈尔部的首领林丹汗“克归化城、夺银佛寺”,即攻取归化城,并夺得大召。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追击林丹汗到归化城,命令部下在城内纵火,“只剩银佛寺等庙宇未毁”,从而保护了大召。《清太宗实录》第四卷记载:“以谕旨悬于归化城格根汗庙曰,满洲国天崇皇帝敕谕,归化城格根汗庙宇理宜虔奉,毋许拆毁。如有擅敢拆毁,并擅取器物者,我兵既已经此,岂有不再至之理?查出绝不轻贷。”
后金崇德五年(1640年),土默特都统古禄格楚琥尔奉皇太极之谕,委派右翼佐领补音图、左翼骁骑校喇巴太、德木齐温布喇嘛扩建大召,重修之后奏请皇太极赐汉名为“无量寺”,并赐题有满文、蒙古文、汉文三种文字的寺名匾额。扩建后,大召内供黄金铸造的“皇帝万岁”牌位[2]。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赴北京时路过归化城,驻锡于大召,所以大召至今仍供奉着五世达赖的铜像。康熙帝在平定噶尔丹叛乱后曾路经大召。清朝时期,归化城札萨克达喇嘛印务处也设在大召。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札萨克达喇嘛内齐托音呼图克图奏请将大召改覆黄瓦。
视频
大召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藏传佛教寺院——大召寺 ,搜狐,2016-11-14
- ↑ 大召寺:用一生的起伏跌宕泼墨 挥就一幅明清画卷,搜狐,2016-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