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空寺石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空寺石窟位於中寧縣石空鎮西北的雙龍山南麓。又名大佛寺,雙龍山古稱石空山,山東側石壁峭立,適於開窟造像。這裡原有大佛洞、萬佛寺、百子觀音洞、靈光洞等,但如今除萬佛寺外,各窟均被流沙埋沒。

簡介

石空寺石窟,位於中寧縣石空西北雙龍山的南麓。雙龍山古代稱為石空山。這裡背山面水,風景秀麗,可以說是青山綠水,非常清秀。明代楊郁有詩讚曰:「古洞仰觀北擁山,洪濤俯瞰水東流,倚遍危欄情未已,淡煙衰草夕陽中。」便是對這裡自然風貌的寫照[1]

特點

石空寺原有大佛洞、臥佛洞、觀音洞、靈光洞、龍王洞等石窟,在石窟前的石壁下建有寺院,寺院中還置有各類塑神像。乾隆《中衛縣誌》對石窟作過詳細的描述:「寺在半山,為兩院。東院山門內,重樓依山,樓下啟洞而入,中若著邃屋。……兩院梯上階而上,有真武閣、亦因山窟而室。轉西則新建佛殿巍然,內外各六楹。其前因山築台,憑欄遠眺,河流環抱,村堡錯落。」由於這裡是格里騰大沙漠的南緣,風沙很大,加上晚清時期,社會動亂,農村調敝,寺院荒廢,無人維修,石窟逐被流沙淹埋。到了本世紀40年代末,僅存一個群眾稱為「九間沒梁洞」的石窟,洞前有寺院一座。「九間沒梁洞」寬為12.5米,進深7.3米,高約20餘米,窟室寬敞宏大,窟室前部門上方左右兩側各有一方形明窟。里壁並列三個佛龕,東西兩邊各置佛壇,造像雖已殘破,但大部分為精緻的明代彩塑;壁面有彩繪的佛教故事,工筆細膩;窟頂彩繪西蕃蓮圖案,線條流暢。從80年代開始,為了發掘被淹埋的文化寶藏,有關方面組織財力、物力、和人力,清除淤沙,大部分石窟及寺院遺址已被清理出來。同時正在整修,不久可供遊人遊覽。 石空寺石窟始建於何時,尚未準確定論。明代《嘉靖寧夏新志》稱為「元故寺」,這說明石空寺石窟在元時已有了。明清時,「石空夜燈」已是遠近聞名的風景區之一[2]

石空夜燈

石空寺的「石空夜燈」這個動人的故事,早在明清時期已傳遍雙龍山南北。傳說在 石空寺,每當夜暮降臨之後,有一位仙女駕着彩雲,自碧空飄飄而來,她把珍珠瑪瑙撒下人間,這些珍珠寶貝閃閃發光,光芒四射,為人們照明。有一天,一個小伙子埋伏在仙女降臨的地方,仙女撤完珠寶以後,正要返回天宮時,小伙子冒險上前求她永留人間,仙女拔下頭上的玉簪,叫小伙子把它插入石山上的一條縫中。轉眼間,仙女已無影無蹤,玉簪變成了一把金鑰匙。小伙子把它對準石縫,輕輕一插,山崩地裂,一座座宮殿從山中飛出。自此,每當黑夜降臨,宮殿里的燈火輝煌,鼓樂自鳴,仙女們翩翩起舞,把人間照得通亮。當人們爬上山腰,走進宮殿時,突然燈息煙消,鼓偃舞停。宮殿原來是一個個石洞,洞內是大大小小的佛像和五顏六色的壁畫,這就是中寧石空寺窟的來歷。佛燈的紅光從石洞裡照射出來,遙望好似星斗掛在空中,「石空」因此而得名。 「夜空石燈」歷來就是寧夏十大景觀之一。古人有詩讚詠石空寺石窟夜景:「疊嶂玲瓏竦石空,誰開蘭若碧雲中。僧閒夜夜燃燈坐,遙見青山一滴紅。」

視頻

石空寺石窟 相關視頻

我縣加大雙龍石窟文物保護 弘揚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