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塘缀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塘㙍镇地处雷州半岛东北部,系广东湛江吴川市辖镇,于2003年12月与板桥镇合并办公。该镇处于二地四市九镇交汇点,土地面积170.3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291条自然村。

镇址位于塘㙍圩,距吴川市区38公里,下辖25个村委会和 2个居委会,总人口13万人,系广东省中心镇之一。[1]

概述

塘缀镇于2003年12月与板桥镇合并为一镇,位于吴川市西北面,处二地四市九镇交汇点,土地面积170.3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辖25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291条自然村, 是广东省中心镇。塘缀镇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位置

塘缀镇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西接湛江市廉江市良垌镇平坦,西南与湛江市区的坡头官渡相接。

气候

吴川日照充足,热量丰富。 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1963年~2000年)分析,多年平均日照总计为2008.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年平均温2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雨量充沛,分配不均,平均相对湿度为85%;台风影响频繁, 由于本地地处低纬,濒临南海,常受西太平洋和南海台风袭击,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分析,本地平均每年受3、4个台风影响,影响时间从5月到11月,以7、8、9三个月为最。

景区

塘缀镇是文化古镇,有“吴川八景”之一的“丽山樵唱”风景点,有清朝通津桥,有乾隆巳未科武进士易中的故居,有张炎将军故居。古镇名人有武进士易中,有粤东七子之一林联桂,近现代有张世德将军、张炎将军,有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先生,2008年度易显河先生。刘从政,易为学。他们都是吴川市新时代的杰出人物,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赫赫有名。[2]

历史文化

人文历史

塘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层出不穷。1944年12月,中共南路特委在塘缀低岭村召开了吴化廉梅主要领导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张炎、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六一师第九旅旅长张世德,中央外事办主任刘华秋,湛江三届市长的郑志辉,广西军区副参谋长李亚统大校,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康景轩博士,知名企业家龙观生均出自塘缀。

塘缀镇委镇政府在吴川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时具进,开拓创新,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兴镇的发展思路,为把塘缀镇构建“产业兴旺、城市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广东省中心镇而努力。

名人

易中

(1707-1767年)易傅伯,名易中,吴川市板桥镇(今塘缀镇)上杭村人。1736年中武举人,1740年中武进士,1745年驻京任提塘官。他一生豪爽仗义,举粤西人在京城有厄,他都慷慨以赴。声名大振。易中诗文亦佳,有著作传世,可谓文武全才。易三个儿子都中武举人。易中墓在今吴川尖峰岭,占地485平方米,墓前有石牌坊,右额刻“山高”,左额刻“水长”,正中刻“圣旨”二字。据《吴川县志》载:易中临终遗言:“后人母得习武”。易有槐亭文稿传世。

张炎

(1902-1945年)又名巨炎,字光中,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人,原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1922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在堂兄张世德连当勤务兵。1927年随军北上讨伐奉军,在河南颖川大败奉军,屡立战功,是年夏回师武汉,升任营长。“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931年2月30日,张炎接到十九路军总部命令,即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抗战,先后在吴淞,庙行战役中,浴血奋战,重创日军。1933年福建事变前夕,张炎接任国民党独立第四十九师师长。福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任第四军军长。后被蒋介石密令委人杀害。解放后毛主席签字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

政治经济

工业情况

工业塘缀经济发展蓬勃,实力强大,发展明朗。全镇企业共有100多家,涉及糖酒机械、铝制品、化工、家电、造纸、木片加工、石料开发、烟花炮竹等行业。其中塘酒机械、木片加工是传统特色工业。塘缀是全国有名的糖酒机械制造基地。

农业情况

农业塘缀属亚热带气候、花木葱郁,自然资源优越,盛产稻米、花生、甜玉米、龙眼、荔枝、香蕉、芒果等作物。林木资源丰富,与传统的木片加工业蓬勃发展相得益彰。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禽畜养殖类型丰富,出栏量大,打造了“林中凤”肉鸡品牌。

新农村建设

新农镇委镇政府认真研究,广泛宣传、整体部署、针对实际、创新形式,明确“统一规划,全民参与,高起点、高规格”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以田头屋村为试点,掀起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热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