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爱新觉罗·塔拜(1589年-163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生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十八,生母是钮祜禄庶妃。

目录

生平简介

天命十年,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授三等甲喇章京。天聪八年,进一等。寻封三等辅国将军。 崇德四年(1639年)八月初九,塔拜病死,顺治十年(1653年),追封辅国公,朝廷赐予谥号 [1]

清代爱新觉罗·塔拜古墓发现于辽宁省满堂村

塔拜墓俗称塔王坟,墓地上原修“大跨栏一所”、“小跨栏一所”。大跨栏葬者为塔拜,小跨栏葬者即为其子额克亲。附近还有其后人富遵伊勒图等人的墓葬。墓上有顺治十五年五月立御制的“九眼透龙”碑一甬,碑高一丈五尺。

按八旗方位,塔拜墓在正白旗界。

塔拜不是旗主,归附旗主,最初他与其同父同母兄长汤古代都隶属于正红旗,在大贝勒代善管辖之下。后来因之间关系不睦而从正红旗转入镶白旗,归睿亲王多尔衮管辖,塔拜死后又归到其父努尔哈赤的正白旗界。 塔拜墓地在福陵北约1.5公里处。“簇拥著太祖之陵的,有努尔哈赤的股肱之臣额亦都费英东等功臣墓,也有家族陪葬墓等,塔拜墓是福陵周围多座陪葬墓之一。”

与塔拜同父同母的镇国公汤古代死后也葬在盛京,其墓在福陵之北3里长岭子(今东陵区英达镇公家村),“文革”期间墓地也被毁坏了。弘毅公额亦都陪葬墓在福陵西北约5里的山里红屯(今东陵区英达镇山梨村),墓今已不存。直义公费英东墓又名“驸马坟”,位于福陵以西“二台子东土岗上”(今属东陵区前进乡),也已被毁。 按照清代典制规定:皇帝之墓称'陵',诸王贝勒等有爵位之墓称'园寝',因此辅国公塔拜之墓应称'园寝'。

盛京是清朝开国的“龙兴之地”,有宗庙、陵寝、开国宫殿等,受到清朝各代皇帝的特殊重视,尊称其为“陪都重镇”。从康熙十年(1671年)至道光九年(1829年)的150馀年间,先后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11次来到福陵祭祖。除太祖受到祭祀外,对其他陪园,皇帝也都要派阿哥亲王或身旁的勋臣前往祭拜恭礼。[2]

子孙

塔拜有子八人,有爵位者三人:额克亲、班布尔善、巴都海。


爱新觉罗的子孙仍旧存在,一个“皇族”的村落出现

现在在辽宁沈阳的一个镇上,就有一个满堂村,那里住著全是清朝的皇室后裔,爱新觉罗的子孙,并且有1000多人,他们现在仍然不忘祖先的辉煌。 他们是当年随同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皇族后裔;他们的先祖在多尔衮入关以后担当起守卫盛京的重任———这一守就是300年。他们曾经是令人羡慕的“红带子”,自出生起每年就享受国家发的银两;他们现在有著共同的姓氏———“肇”。在满堂村,年龄最大的就是肇卫红,现今已经80多岁了,他自称是爱新觉罗·塔拜的后代,是塔拜的第十世孙。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肇老先生甚至拿出了族谱,并且告诉大家这个村子里住著的都是爱新觉罗的后代,从清朝灭亡后,就一直住在这里。 现如今,满堂村皇族后裔的身份被曝光,他们也就利用自己祖上曾是皇族的身份做起了旅游的生意,各地的游客在听说后,也都纷纷慕名前来参观,每年光是旅游业就能给他们带来不错的收益。所以虽然现在已经不是皇族了,但他们的生活依旧富裕。[3]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清史稿》等记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