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医学人文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人文博物馆原名二号馆、医学人文馆,曾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的行政办公中心,现为台大博物馆群旗下展览馆之一。位于台北市中正区仁爱路一段1号的博物馆,属于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校区。[1]
成立宗旨
- 以医学文物典藏及展示台湾医学史为重点,揭示医学院在台湾医学发展之贡献,展现医学各领域在台湾发展之过程及特色。
- 提供教师作为医学人文领域之教育及研究材料。
- 成立“体验学习中心”,发挥教育推广的功能。
历史沿革
- 1903年景福门(东门)外大加蚋堡三板桥庄约一万七千坪土地拨予医学校使用,即今天台大医院东址和医学院院区[2]。
- 1907年12月12日生化学药理教室(西翼,面向中山南路楼座)竣工,1913年11月本馆、玄关及大讲堂(面向仁爱路楼座)竣工,此三部分均为瓦顶砖造二层楼建筑,大礼堂上下楼共有500个座位[2]。由近藤十郎设计,采用法国风格后期文艺复兴样式。屋顶采取法国曼萨德式(Mansard roof),铺以石板瓦及铜葺,斜顶上开著小圆窗。楼板使用了工字钢梁。大厅、廊道、一楼外墙有拱廊,造型古朴高雅。二楼则为希腊柱式回廊。馆内的大讲堂颇具气派,音响效果亦佳,故除上大堂课外,也常作为音乐会的场地[3]。
- 1930年11月30日火灾后屋顶被烧毁,修复时失去原貌。
- 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后,台湾大学重新编列校舍,被编为“医学院二号馆”。“大讲堂”则改称为“大礼堂”。为台大医学院的行政办公中心,二楼为院长室[2]。
- 1981年7月29日台大医学院与附设医院整建计划于医学院区展开,区内多栋日治时期及战后兴建之建筑物拆除殆尽,包括“大礼堂”,仅保留与二号馆连接的墙面及讲台[2]。
- 1985年医学院基础大楼启用后,二号馆即被封闭,并依计画将改建为会议厅及资讯中心。然因改建经费未获编列,二号馆废用多年后形同废墟[2]。
- 1992年8月谢博生教授担任医学院教务分处主任,大力推展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提议保存这栋医学院仅存的历史性建筑[2]。
- 1995年1月开始向校友发起募捐,筹措整修经费,并完成改变会议中心兴建地点的行政程序[2]。
- 1995年8月谢教授任医学院第12任院长,开始进行修复工程,周边并规划景观辟建庭园,命名为景福园。
- 于1998年2月21日正式揭幕启用,改名为“医学人文馆”,并被列为市定古迹[3]。同时规划周边辟建景观庭园,命名为“景福园”[2]。
- 1999年12月4日经台湾大学校方重新登记,更名为“医学人文馆”,不单供医学院学生上课使用,也成为医学人文教育、文物展示及校友师生交谊的场所。
- 2007年11月15日台湾大学成立“台大博物馆群”,此馆亦加入博物馆群成为一员,转型为“台大医学人文博物馆”[2]。
- 2008年11月16日起开幕正式更名为“医学人文博物馆”,担负起维护医学文物史料的责任,并成立“体验学习中心”,扩大展览主题,并与院外及校外相关单位合作,发挥教育推广的功能。访客包含了台大教职员、学生及社会人士。
- 2009年6月此馆开始筹划常设展,成立博物馆秘书处,经一年后完成第一期计画[2]。
建筑风格
- 台大医学人文博物馆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沿中山南路与仁爱路成L型。
- 虽材质、外墙颜色等,与原建筑不尽相同,但仍散发典雅及高度人文气质[2]。
一楼
- 大厅:置有院长与校长等半身铜像,两侧墙面提供师生作为作品展示之用。
- 展示室:共九间展示室,分为特展和常设展两个展区。
- 枫城交谊厅:咖啡店。
- 校友会联合会
- 院史室
二楼
非院区人员非经许可不可上楼。
- 医学人文研究群:于2000年10月6日经医学院89学年度第2次院务会议通过成立。旨在以医学人文馆为基地,进行文物史料搜集及编纂,并推广医学人文教育[4]。
- 社区医学研究群
- 社会医学科
- 一般医学科
- 小组教学讨论室
- 共同教育室
举办活动
常设展
- 生命的诞生
- 台湾人哪里来
特展
- 展期分别为四个月到一年不等。
其他艺文活动
- 音乐会,不定期于馆内举办。
- 博物馆参访体验学习活动、人文关怀系列活动。
参观资讯
-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 9:30~16:30(周一与国定假日休馆)
- 各项展览皆可免费参观。除了直接前往外,也可以透过线上预约导览,馆方将安排导览志工陪同参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