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友斋书论
四友斋书论 |
中文名称;四友斋书论 卷数;38卷 作者;(明)何良俊撰 校点;李剑雄 |
此书原名《四友斋丛说》,为笔记杂著体,内容遍涉各个领域。其中卷二十七为书论,卷二十八、二十九为画论。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时,从原书析出此三卷,分别标以《'''四友斋书论'''》、《四友斋画论》的书名。
《四友斋书画论》,中国明代书画史论杂著。何良俊撰。
何良俊,字元朗,号柘湖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
嘉靖中以岁贡生入国学,授南京翰林院孔目。弃官归家后,移居苏州,与张之象、文徵明父子交游,论书画颇受文氏影响。
他博学多闻,爱好书画,富于收藏,亦能鉴别,著有《何翰林集》。
《四友斋丛说》初刻于隆庆三年(1569),书画论之写成当不晚于此时。[1]
目录
作品赏析
此书书画论各50条,大都采自前人著述,附以自己的见闻和议论,兼收并蓄,巨细无遗,较少发明。
书论杂论书体源流,书风流变,历代名家名作;持论崇尚王羲之、赵孟𫖯,以为王羲之之后,仅赵孟𫖯\\一人集其大成,实是明代普遍看法;但指出宋元以后石刻不佳,尚有见地。画论亦多采摘前人论述,并论及各代名家,当代画苑;
持论亦较尊奉文人画,非常赞成昔人主张“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对于“利家”(指文人画家)与“行家”(指职业画家)的问题,他持论比某些极端文人画论者较为通达,他评文徵明“本利家”,“善利而未尝不行者也”,也就是说“利家”不妨兼具“行家”本领。
他列举古代文人画家,认为是“正脉”,提到马远、夏圭,他说“然只是院体”。
创作背景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