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晨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晨骏.jpg

吴晨骏, 1966生,中国国籍, 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现居南京。著有小说集《明朝书生》,《我的妹妹》,《柔软的心》,诗集《棉花小球》,长篇小说《筋疲力尽》。诗作入选《中国新诗年鉴》、《中国诗年选》、《中国最佳诗歌》等诗歌选本。曾获2000年度山花小说奖[1]

主要作品

  • 《明朝书生》(1999)
吴晨骏3.jpg
  • 《我的妹妹》(2000)
  • 《柔软的心》(2002)
  • 《棉花小球》(2003)
  • 《筋疲力尽》长篇小说(2004)[2]

诗歌创作

吴晨骏诗歌给人突出的印象是低姿态。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他完全可以有更高的诗人形象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以便适应“他们”对文化,对英雄主义等的消解姿态。他不是。他甚至在某些地方显示出一种孩子的模样,让人诧异。正是这样的低姿态,使他的语言呈现出“小学生”的声音,比如《处女》《冬季》这样有些非非的诗。但在另外的诗歌中,一旦减少了图解的东西,减少了调侃,并加强叙事,却完全成了另外一个小学生的声音。

作者对自己的诗集《棉花小球》自序中说到:“多年前,我在写下诗集里早期的大部分诗歌的时候曾经自作聪明地想过,也许我的诗歌作品能打动和我的情感方式相似的那些人呢。现在,我决定对此不抱任何希望。这本诗集里的作品,其中每一首诗歌对我都弥足珍贵,我每次看它们时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可是它们对于你,毫无意义。这决不是我在故弄玄虚,而是由于我在多年的写诗生涯中养成的习惯,就是读者长期的不在场早已使得我的诗歌写作不需要任何来自读者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可是假如你偶然读到我的某一首诗,而且起了一点共鸣,那真是太巧合了,就像来自太空的陨石穿过密布的大气层击中某个人,比如你,可是在陨石飞行的十万八千里的漫漫路途中,它早已失去击中你的欲望了“。

其人其事

现实生活中的吴晨俊

吴晨骏2.jpg

早先的承骏是作为一个诗人出现的,他的那些语言在圈内若隐若现地流传着,为他嬴来隐隐若揭的声明,而现在支撑承骏生活的是小说。那时承骏一个人放弃了工作躲到郊区,在一间屋主原来放自行车的小屋里面写作。对于那段生活他总是避而不谈,因而我们也无从知道。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后来他的小说一篇接着一篇地在各地的杂志上飞扬撒播。

吴晨骏在大学读的是工科,对于文学理论、文学历史他几乎没有涉及过,甚至文学作品他也读得不多,他进入文学可以说完全是一种本能,一种肉体的趋向,一种隐秘的、原始的力量驱使着他。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当初承骏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是怎么认定自己必须以小说为生,辞去了工作也放弃了房子等等一切待遇在没有一篇小说发表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的"小说家"生涯的。承骏是用肉体来思维的,他是那种不能将精神和肉体存在截然区分开来的人,他的小说传达的就是他对于世界的本能反应。

吴承骏的小说几乎都包含着一个回忆结构,他似乎着意将你带进某个往日,然后在那里将你的平静打得粉碎。它把你带入某个旧日子,这个旧日子就存留在你的身边,可是你把它给忘了,似乎忘得一干二净,你需要一个触发点,一个媒介,一个时刻,从你的日常生活中出离开来,你才能回到那里,望见那里的风景,在那里你望见的并不是别人的过去而是你自己的往日。那种对于存在的本真的体验直触你的肌肤,它是你的肉体的一部分,它激起你身体的反应,使你被隐蔽在你的肉体里的愧疚感、责任感、死亡感、失落感、悲伤感……包裹,产生一种与它同归于尽的想法,同时它也使你更加漠视痛苦和死亡。

吴承骏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柔软的苦若的存在世界,在这里存在的样态是卑微的积弱的,它使存在的本真的"畏"与"烦"昭然若揭,这是从一个人的体的方面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的,它是一个生命的自我敞开和揭示。这种揭示也许使我们黯然神伤,因为我们会从中看到我们自己的阴暗的目光和面容,我们也一样生在这黯淡的世界之中。我们的自卑无法超越,我们的梦想无法抵达,我们生活在我们的有限性之中,我们无法臻达我们的限制之外。我们无法脱胎换骨,我们无法改变什么,我们不能给自己一幅新的皮肉,我们的灵魂不能生活在新的皮肉里面,因为那样的话"我们"就已经不再是"我们",体已不是那个体式,灵又怎能还是那个灵。 吴对于承骏来说,回忆和梦想是他抵达现实的筹码,是他对现实挤压的一种逃避。然而承骏真的可以生活在它的乌托邦里吗?回忆真的可以使他动荡不安的灵魂得到安逸吗?不,回答是否定的。他对幻想的信任是有限度的。从他一方面认真地构筑着他的乌托邦一方面有在解构着他的乌托邦,让人对自己的记忆世界产生怀疑。所以他一方面认真地建构着他的记忆世界,让那些旧日子在他的小说中奕奕生辉,另一方面他又会在建构刚刚完成时将它拆除,把它解构成碎片。承骏的感伤也许正在这里,于追求对梦的信中无所信,于无所信中追求信,对于他来说信和不信都是没有终点的过程,他将在追求有所信和不信之间作西西佛斯似的奔波。这是承骏作为一个人的宿命,也是他的小说的一个宿命。这个宿命也成了他的小说的潜结构。

朋友眼中的吴晨俊

吴晨骏就像他的小说,目光专注,注重细节,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那么与众不同,想得太多,说得太少,内心疯狂,外表古怪,十分善良。

—— 棉 棉

吴晨骏的小说感动过很多认真阅读的人,但是,这是一个很多人爱凑热闹的时代,所以,老吴有点寂寞。

—— 赵 波

吴晨骏在《梦境》中对那个自由撰稿人的自怜、自叹、自嘲,乃是逃出围城之后的精神凭吊。鲁迅写过一篇《娜娜出走以后》,对女性解放进行深刻的反思,而《梦境》则是“吴晨骏出走之后”的自我反思。

—— 王 干

对于吴晨骏来说,回忆和梦想是他抵达现实的筹码,是他对现实挤压的一种逃避。然而吴晨骏真的可以生活在乌托邦里吗?回忆真的可以使他动荡不安的灵魂得到安逸吗?不,回答是否定的。他对幻想的信任是有限度的。他一方面认真地构筑着他的乌托邦,一方面又在解构着他的乌托邦,让人对自己的记忆世界产生怀疑。

—— 葛红兵

《明朝书生》几乎收入了吴晨骏自1995年写小说以来到1998年所有重要的中短篇小说。穿行于书中那些由诡谲的想像力、温和的自嘲和尖锐的孤独感交织而成的篇章之间,就仿佛是一次小小的生活巡礼。

—— 刘立杆

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吴晨骏启动了一场使人焦虑与颤抖的梦魇,《柔软的心》这篇小说从头至尾都在叙述一种令人窒息的死亡。

——叙 灵

很早的时候,吴晨骏在一家画廊呆过,对于艺术,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在文字上,他走得很远了,他走得那么远,我们只能看到他沉默的背影,这样的创作注定了是孤独和悲壮的,说实话,这时候我想到的是梵高。

—— 江 尾

吴晨骏长篇小说《筋疲力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上世纪90年代作家的生动画面。所谓“筋疲力尽”,既是作家们的生存状态,更从一个侧面描画出了我们这个时代普遍的精神状态。

—— 李云雷

吴晨骏的诗像冬天的树木一样干净,明朗,但却蕴藏着无穷延展的能量。在我看来,他擅长为诗歌脱衣的手艺。矫揉造作的修饰、种种不必要的伪装一一剥落,剩下的就是纯粹的诗歌。

—— 胡少卿

参考资料

1.  回忆的东西,它是很美的——吴晨骏访谈录

  1. 吴晨骏诗选. 中国现代诗歌大全. [2019-09-19]. 
  2. 吴晨骏诗选. 豆瓣读书. [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