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发展规律

发展规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历史唯心主义从人们的思想、动机出发,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与此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出发,主张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发展规律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了经典表述。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过程。

目录

简介

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神学家把社会的发展归结于上帝的意旨或天命。主观唯心主义者用人的主观意志和精神解释社会历史发展,把历史看成偶然事件的堆积。

目的论者把历史过程看成某种神秘的合乎预定目的的实现过程。G.W.F.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把历史描写成为一个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试图揭示其中的内在的必然性,但他不是从历史的内部而是从外部,即从绝对精神的发展中去寻找这种规律。

马克思主义把规律了解为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间的客观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稳定的、不断重复的。但是自然界的规律与社会规律有很大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

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的阶级局限性也影响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只有在高度理性概括的基础上才能被人们用科学范畴反映出来。[1]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科学思想的伟大贡献在于:它从人们的活动所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中区分出物质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并把思想的社会关系归结于由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物质的生产关系。

这样,就使人们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到社会发展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中找到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

分类

社会发展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存在于人类历史一切阶段并始终起作用的,属于一般规律,如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只在历史上某些发展阶段起作用的,属于特殊规律,如阶级斗争规律;仅在某一社会发展阶段起作用的,属于个别规律,如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其中,一般规律通过特殊和个别规律来表现;特殊和个别规律受一般规律的支配。个别规律、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一种联系下是一般规律,在另一种联系下又是个别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的联系。承认历史必然性丝毫也不损害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否认人在社会活动中可以获得自由。因为全部的社会历史都是由人们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发展规律只是揭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保证人们的活动得到成功,从而获得自由。

历史唯物主义把自由的实现看作对必然性的认识,并根据这种认识进行对社会的改造。人们不能改造或废除社会发展规律,但可以在实践中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在自己的行动中遵循和利用它们来改造社会,获得自由。

在社会生活中,归根结柢人们只能在已经获得的生产力所允许的限度和范围内实现自由。

社会主义制度给人们自觉地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来改造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这些直到现在都如同异已的、统治着人们的自然规律一样而与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服从他们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我怎么印象中只有两条?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这三大规律到底是什么呀? 麻烦大家依次说出三大规律的内容。谢谢。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然以及影响然以使其适合社会序言的物质力量。 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生产关系:人们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其他关系都受其制约。内容: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并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其一,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内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

事物发展的规律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已是我们不争的事实。
 

首先物质运动的规律之一就是物质的运动是有方向性的(也就是发展方向,即便是瞬间的)。物质由于内部矛盾的对立而产生了物质运动的动力,而由于矛盾的统一性决定了物质运动的方向性。这个方向根据矛盾对立双方大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规律之二就是物质运动方向上的不平衡性和其它方向上的相对平衡性。我们既然把物质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整体的外部运动(内部的不统一是由矛盾决定的)就必然是统一的,否则外部的不统一是由于它本身就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数个整体或是整体的再分裂而成数个小整体,比如:细胞的分裂和炸弹的爆炸现象。

我们说的运动的平衡是指事物发展方向上的不平衡(即运动)和其它方向上的相对平衡性。

运动本身就是不平衡的,但为什么物质的运动又遵循平衡规则呢?

我们知道: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绝对的平衡就是静止。既然我们承认事物的运动,实际上就已经否定事物的绝对平衡(即静止)了。我们讨论的物质的运动平衡不是指的绝对的静止平衡,而是事物运动过程中也即事物发展的平衡性。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那么我们就认为事物在运动方向上即前后是运动的,是不平衡的,而在其他方向上,或说上下、左右四周方向上是平衡的。这就是事物运动的规律。事物不可能无规律的乱运动、或四散运动。我们把物质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整体”的运动就必然有其规律。

倘若事物在其他方向上有不平衡现象,那么我们就称为“畸形”。畸形现象的存在是受外界事物突发的干扰、冲击等因素而造成的。事物不可能独立地存在,我们所说的“整体”也是相对的,它与其他事物必然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受周围事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因素已基本确定,而事物运动是由这些主要因素决定的,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对周围的环境的熟悉过程,在长期发展的渐进过程中通过逐步磨合而相互适应。各种事物都有其运动规律,都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的过程,并逐步地发展而形成独立的特性。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平衡的,而在特殊的个别情况下,产生畸形或倒退也是存在的。我们总结的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事物的个别现象。而这个一般的规律就是运动平衡的规律。

事物在运动中产生不平衡现象或矛盾,事物又在运动中自我解决矛盾而自然恢复其平衡运动。事物就是这样在运动中不断地产生矛盾并解决矛盾,由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事物的运动过程,也是事物的发展过程。

比如我们骑自行车,自行车的行走就体现了运动平衡:我们用脚蹬车,车子虽然左晃右晃,但我们掌握住了平衡而不至于摔倒,这样无数个暂时的平衡而使自行车行走,自行车的左晃右晃就是我们所说的左倾右倾,在左右倾都不很大时不至于破坏旧的行车平衡。如果左右倾过大或碰上障碍物破坏了原平衡的上下限而摔倒。但人车摔倒后又形成了人和车相对地面的又一种平衡关系。

在宏观物体中,运动与平衡的关系是这样的:平衡利于运动,运动寻求(需要)平衡,平衡就是在有规律的情况下运动。物质在平衡的条件下运动,在平衡的条件下求得运动的速度(这也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否则一旦失衡,则速度将更慢。这就是我们总有这样的经验:稍慢速度保持平衡的连续运动比稍快速度不平衡的间断运行的平均速度要快。

所以人们为了保持平衡,往往都采用降低速度的方法。比如我们知道:摩擦力小则阻力小,物质运动的速度就快。可是我们平常却有这样的经验,下雪后路面结了冰,冰的摩擦力要比原来路面的摩擦力要小的多,人在路上行走或骑车、开汽车,按常规的道理都应当速度加快。但却恰恰相反,越是路滑、阻力小,我们人走路或骑车、开汽车速度不仅不快,反而却要慢下来,这是否说明我们的运动摩擦力学不正确呢?

不是的,这是因为我们人类已经适应了在原来的摩擦力下生活,摩擦力一小我们就不适应了,但为了掌握好平衡以致不摔跤,或在路上遇到其他车辆或障碍物时能够马上停下来,所以人们宁愿降低速度而保持平衡(即保持运动的连续进行而不间断)。人们牺牲了速度而保持平衡是怕摔跤和发生碰撞。因为速度越快则平衡就不好把握,如发生摔跤和碰撞则速度就会更慢,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欲速则不达,道理就是这样,速度的快慢是在掌握好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干任何事都要考虑到这一点。即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过慢虽然平衡好掌握,但不利于运动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由低层次的平衡逐步上升为高层次的平衡的过程。事物的运动平衡有低层次的平衡和高层次的平衡之分,实现由低层次的平衡组合向高层次的平衡组合转化过程就是事物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事物先由低层次的平衡→不平衡(某一方面进步了、或某一部分突破了)→高一层次的平衡(其余方面的递进的相互跟上)→再到不平衡→……更高层次的平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