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厚黑学》为民国年间李宗吾先生所作,他在厚黑学一书中,阐述脸皮要厚而无形、心要黑而无色,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他以刘邦项羽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等人物实例为主线,探讨论证厚薄与黑白如何影响成败得失。

目录

作者简介

李宗吾
 
李宗吾......
原图链接 来自360百科

李宗吾(1879.2.3-1943.9.28 ),四川富顺自流井(今四川自贡市自流井)人。原名世全,入学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夫子,25岁思想大变,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名为宗吾。其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系四川大学教授,历任中学校长、省议员、省长署教育厅副厅长及省督学等职。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畅销书作者。著述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甚至畅谈物理学、经济学。 1912年以奇书《厚黑学》惊世,并自号"厚黑教主",被誉为"影响中国20世纪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

李宗吾8岁开始入私塾读书。20岁就读富顺县自流井三台书院,次年转炳文书院受教名师卢庆家门下,学问大进。光绪二十七年(1901)中秀才,次年赴成都补行恩、正两科乡试,考取四川省高等学堂入优级理科师范班。在校期间,受同盟会会员雷民心、张培爵的影响,李宗吾加入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最优等成绩毕业,学部特授举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李宗吾受聘任富顺县中学堂(今富顺二中)教习。宣统三年(1911),任富顺县中学堂监督(校长)。民国三年(1914),四川省政府委李宗吾任富顺县视学,上任不久奉调江油县任省立第二中学(今江油一中)首任校长。次年调任省视学,负责省内中小学教育的筹划检查等工作。

其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其职位油水丰厚,而离任时清贫潦倒。早年加入同盟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中学校长、省议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及督学等职。几十年间,他目睹人间冷暖,看透宦海浮沉,愤而写出《厚黑学》一书,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从此便以"厚黑教主"自号,而开创"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后被誉为"影响中国文化的20大奇才怪杰"之一。清末与民国时期学者,畅销小说作者,1943年9月28日中风不治去世。

民国元年(1912),四川省成立军政府,由尹昌衡和同盟会会员张培爵分任正副都督。张培爵以副都督分管民政,拟设一个审计院,欲委派富顺人廖绪初为院长,李宗吾为次长。两人都坚辞不就,结果省政府只得改委尹昌龄为院长,廖绪初为次长,李宗吾为第三科科长。就低不就高,引得舆论怪异。审计院裁撤后,财政司委李宗吾为重庆海关监督,这是当时四川地区最令人垂涎的一个"肥缺",李宗吾先生却并不屑为,还立即将委任状退回。财政司不得不请托他的同学刘公潜前往劝驾,仍力辞不就,惹起社会和官场又一番惊异。省政府又委李宗吾为四川官产竞卖经理处总经理,这又是当时官场的一个"银窝窝"。他虽然同意出任,但却提出要将月薪由200元减为120元才肯就职。消息传开,又令官场议论称奇。后来,李宗吾由官产竞卖处转为官产清理处处长,但因全国南北分离,政局混乱,加上有政客、官僚阻挠,官产既不能竞卖也无法清理,不久官产清理处亦撤销。李宗吾不愿再留官场,决定回家闲居。可是为官数年,清廉一身的他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不得不向富顺同乡陈建人借钱五十元,才免去了"有家归不得"之苦。

内容简介

《厚黑学》一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精炼而生动地展示了轻松处世、灵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真正的厚黑者是那些十全十美无与伦比的斗士,这种智慧是他在接受生活挑战和寻求精神平衡中陶冶而成的。[1] 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

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欲究其致此之由,渺不可得:求之六经群史,茫然也;求之诸子百家,茫然也;以为古人必有不传之秘,特吾人赋性愚鲁,莫之能识耳。穷索冥搜,忘寝与食,如是者有年。偶阅《三国志》,而始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成大事者,不外面厚心黑而已!三国英雄,曹操其首也,曹逼天子,弑皇后,粮罄而杀主者,昼寝而杀幸姬,他如吕伯奢孔融杨修董承、付完辈,无不一一屠戮,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其心之黑亦云至矣。次于操者为刘备,备依曹操、依吕布、依袁绍、依刘表、依孙权,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稗史所记生平善哭之状,尚不计焉,其面之厚亦云至矣。又次则为孙权,权杀关羽,其心黑矣,而旋即讲和,权臣曹丕,其面厚矣,而旋即与绝,则优有未尽黑未尽厚者在也。

《厚黑学》
 
处事大学问
原图链接 来自360百科

总而言之,曹之心至黑,备之面至厚,权之面与心不厚不黑,亦厚亦黑。故曹操深于黑学者也;刘备深于厚学者也;孙权与厚黑二者,或出焉,或入焉,黑不如操,而厚亦不如备。之三子,皆英雄也,各出所学,争为雄长,天下于是乎三分。迨后,三子相继而殁,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奄有众长,巾帼之遗而能受之,孤儿寡母而忍欺之,盖受曹刘诸人孕育陶铸,而及其大成者,三分之天下,虽欲不混一于司马氏不得也。诸葛武侯天下奇才,率师北伐,志决身歼,卒不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王佐之才,固非厚黑名家之敌哉!"

吾于是返而求之群籍,则响所疑者,无不涣然冰释。既以汉初言之,项羽喑哑叱咤,千人皆废,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亦由面不厚,心不黑,自速其亡,非有他也。鸿门之宴,从范增计,不过举手之劳,而太祖高皇帝之称,羽已安坐而享之矣;而乃徘徊不决,俾沛公乘间逸去。垓下之败,亭长机船以待,羽则曰:籍与八千江东弟子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总彼不言,籍独不愧乎于心乎?噫,羽误矣! 人心不同,人面亦异,不一审他人所操之术,而曰此天亡我,非占之罪也,其不谬哉?沛公之黑,由于天纵,推孝惠于车前,分杯羹于俎上,韩彭菹醢,兔死狗烹,独断与心,从容中道。至其厚学,则得自张良,良之师曰圯上老人,良进履受书,顿悟妙谛,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尽得其传。项王忿与挑战,则笑而谢之;郦生则其倨见长者,则其而延之上坐;韩信乘其困于荥阳,求为假王以镇齐,亦始怒之,而终忍之;自非深造有得,胡能豁达大度若是?至吕后私辟阳侯,佯为不知,尤其显焉者。彼其得天既厚,学养复深,于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廓而清之,翦灭群雄,传祚四百余载,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楚汉之际,有一人焉,厚而不黑,卒归于败者,韩信是也。胯下之辱,信能忍之,其厚学非不忧也。后为齐王,果听蒯通说,其贵诚不可言。奈何惓于解衣推食之私情,贸然曰: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三族,有以也。楚汉之际,有一人焉,黑而不厚,亦归于败者,范增是也。沛公破咸阳,系子婴,还军灞上,秋毫无犯,增独谓其志不在小。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已。既而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增大怒求去,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夫欲图大事,怒何为者!增不去,项羽不亡,苟能稍缓须臾,阴乘刘氏之敝,天下事尚可为;而增竟以小不忍,亡其身,复亡其君,人杰固如是乎?

夫厚黑之为学也,其法至简,其效至神,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司马得其全而兴晋,曹操刘备孙权得其偏,割据称雄,炫赫一世,至今犹津津焉乐道之不衰,则厚黑亦何负于人哉?由三代以迄于今,帝王将相,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济,何一不出于此?书策具在,事实难诬。学者本吾说以求之,自有豁然贯通之妙矣。

世之论者,动谓成败利钝,其权不操于人,而操于天。不知惟厚惟黑,为人力所能尽。吾人处世,当竭其所能尽之力,以战胜乎不可必之天。而天降祸于吾也,吾必反躬自省,吾行而未修乎,吾则改图焉,吾行而已至乎,吾则加勉焉;所造果精,彼苍自退而听命。若浅尝辄止,而归咎于厚黑之无灵,厚黑岂任受哉?天之生人也,予以面而厚即随之,予以心而黑即随之,面与心先天也,厚与黑根于先天者也。自形式观之,瑰然一面,广不数寸,藐乎一心,大不盈掬,精而察之,其厚无限,其黑无伦,举世之富贵功名宫室妻妾衣服舆马,靡不于此区区间求之自足,造物之妙,诚有不可思议者!人之智慧,有时而穷,人之精神,有时而困,惟田夫厚黑,予生俱生,阅世愈多,其功愈著。得其道者,磨之不薄,洗之不白。面可毁,心可死,而厚黑之灵,亘万古而不可灭,则知人禀于天者富,而天之爱乎人者笃矣。

世之衰也,邪说充盈,真理汩没,下焉者,诵习《感应篇》阴骘文,沉迷不返;上焉者,狃于礼义廉耻之习,破碎吾道,弥近理而大乱真。若夫不读书不识字者,宜乎至性未漓,可与言道矣;乃所谓善男信女,又幻出城隍阎老牛头马面刀山剑树之属,以慑服之、束缚之,而至道之真,遂隐而不见矣。我有面,我自厚之;我有心,我自黑之,取之裕如,无待于外。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薄其面而为厚所贼,白其心而为黑所欺,穷蹙终身,一筹莫展,此吾所以叹息痛恨上叩穹苍而代诉不平也。虽然,厚黑者,秉彝之良。行之非艰也。愚者行而不著,习而不察;黠者阳假仁义之名,阴行厚黑之实。大道锢蔽,无所遵循,可哀也已!

有志斯道者,毋忸怩尔色,与厚太忒;毋坦白尔胸怀,与黑违乖。其初也,薄如纸焉,白如乳焉。日进不已,由分而寸而尺而寻丈,乃垒若城垣然。由乳色而灰色而青蓝色,乃黯若石炭然。夫此犹其粗焉者耳;善厚者必坚,攻之不破;善黑者有光,悦之者众。然犹有迹象也:神而明之者,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而常若不厚不黑,此诚诣之至精也。曹刘诸人,尚不足以语此。求诸古之大圣大贤,庶几一或遇之。吾生也晚,幸窥千古不传之秘,先觉觉后,舍我其谁?亟发其凡,以告来哲。君子之道,引而不发,跃如也。举一反三,贵在自悟。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闻吾言而行者众,则吾道伸;闻吾言而笑者众,则吾道绌。伸乎绌乎?吾亦任之而已。 李宗吾把这篇文字写出来之后,廖绪初果然就为他做了个序,谢绶青随后也为他做了个跋。廖绪初的序曰: 吾友独尊先生,发明厚黑学,恢诡谲怪,似无端崖;然考之古今中外,验诸当世大人先生,举莫能外,诚宇宙间至文哉!世欲业斯学而不得门径者,当不乏人。特劝先生登诸报端,以飨后学。异日将此理扩而充之,刊为单行本,普渡众生,同登彼岸,质之独尊,以为何如? 民国元年 三月淡然 谢绶青的跋曰:独尊先生厚黑学出,论者或以为讥评末俗,可以导人为善;或以为凿破混沌,可以导人为恶。余则曰:厚黑学无所谓善,无所谓恶,如利刃然,用以诛盗贼则善,用以屠良民则恶,善与恶,何关于刃?用厚黑以为善则为善人,用厚黑以为恶则为恶人,于厚黑无与也。读者当不以余言为谬。 谢绶青跋摘自《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传》

人物形象

作者嬉笑怒骂,妙语连珠,通过刻画封建社会某些政治家的真实肖像,彻底剥下了他们的画皮。作者以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形象,使内容通俗易懂,直观清晰。曹操和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通过罗贯中《三国演义》,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在作者看来,曹操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杀皇后皇子,并鼓吹"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奸雄的嘴脸暴露无遗。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逃西跑,丧尽廉耻。他最善哭,以骗取将士的好感。

《厚黑学》是首次以"台北图书馆"镇馆精品完整手稿为底本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此次出版还收录了林语堂、柏杨、南怀瑾为本书所写的序言。

作品鉴赏

我于民国元年(1912年),曾写一文曰《厚黑学》,此后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十六年汇刻一册,名曰《宗吾臆谈》,中有一文,曰《解决社会问题之我见》。十七年扩大之为一单行本,曰《社会问题之商榷》。20世纪复有些新感想,乃将历年所作文字,拆散之,连同新感想,用随笔体裁,融合写之,名曰《厚黑丛话》。自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写一二段,在成都《华西日报》发表,以约有二万字为一卷,每两卷印一单行本,现已写满六卷。我本是闲着无事,随意写来消遣,究竟写若干长,写至何时止,我也无一定计划,如心中高兴,就长期写去,如不高兴,随时都可终止。惟文辞过于散漫,阅者未免生厌,而一般人所最喜欢者,是听我讲厚黑学,因将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学》单行本,略有点窜,重行付印,用供众览。 许多人劝我把《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重印,我觉得二书有许多地方,应该补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觉麻烦,因于丛话中,信笔写去,读者只读丛话,即无须再读二书,因二书的说法和应该补充之点,业已融化丛话中了。 十六年刊《宗吾臆谈》,李君澄波,周君雁翔,曾作有序。十七年刊《社会问题之商榷》,吴君毓江,郝君德,姚君勤如,杨君仔耘,均作有序。一并刊列卷首,聊作《厚黑丛话提要》,俾读者知道丛话内容之大概,苟无暇晷,即无须再读丛话。 《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业已各检二本,寄存四川图书馆,因忆自非家中尚有数本,撮取来一并邮寄南京、北平及其他图书馆存储,借表21世纪所写《厚黑丛话》与昔年思想仍属一贯也。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十二日李宗吾于成都。 厚黑学一般多用于古代官场,如明朝朱棣"奉天靖难"时的造反专家--道衍,他就是厚黑学学得极其出色的代表。

厚黑
 
厚黑
原图链接 来自360百科

厚黑形色

李宗吾先生认为,厚黑学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城墙虽厚,可用火炮轰破;煤炭虽黑,但颜色可憎,众人不愿接近它。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同第一步功夫相比虽有天壤之别,但毕竟有形有色,别人经过细心观察便可看出蛛丝马迹。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进入"无声无臭,无形无色"之境界。臻于此境,就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锐不可挡、所向披靡。厚黑术被封建政治家奉为圭臬,是其争权夺利的锦囊妙计。封建政治家未必懂政治学,但不能不通厚黑学。 李宗吾先生曰:"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之行为;用厚黑以图谋众人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

李宗吾评

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吾将苦研数十载英雄豪杰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将此著与书――厚黑学,其书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其类共有九大类:1、人性弱点厚黑真言;2、进退有方厚黑怕经;3、做事为人厚心奇学;4、小人之智厚黑心术;5、立身行世面厚心黑;6、成败铁规厚黑秘诀;7、待人处世厚黑之道;8、求人办事厚黑妙法;9、能言善辩厚话黑说。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何一不出于此。

林语堂评

世间学说,每每误人,惟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知己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西洋镜一经拆穿,则牛渚燃犀,百怪毕现。受厚黑之牺牲者必少,实行厚黑者无便宜可占。大诈大奸,亦无施其技矣。于是乎人与人之间只得赤诚相见,英雄豪杰,攘夺争霸,机诈巧骗,天下攘攘,亦可休矣。李先生之《厚黑学》有益于世道人心,岂浅鲜哉!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

柏杨评

李宗吾先生结论曰,他把这些人的故事,反复研究,才将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必须持此观点,才读得通,这种学问,原则上很简单,运用起来却很神秘,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故他以"厚黑教主"自居,努力说法,普度众生。

南怀瑾

"厚黑教主的为人道德,一点儿也不厚黑,甚至是很诚恳、很厚道的。

李敖

"我们李家的四大怪杰--李耳(老子)、李卓吾李宗吾李敖。" ("厚"这点学到了)[2]

思路主线

厚黑大全

本书作者李宗吾,少时,曾从孔子"后世以为楷"之语,改名为世楷,字宗儒,表示宗师儒家。后来在成都读书时,以为儒家学说缺点殊多,宗孔子之儒家无如宗自己,遂改名为宗吾,从此进入他自己认为的那种状态:每读古人书,必生怀疑,以思想独立精神审视历史和社会,1912年,他以"独尊"之名,撰写了轰动-时的《厚黑学》,以后陆续写了-系列文章,其中包括1927年发表的《我对圣人之怀疑》。1928年发表了《社会问题之商榷》。1936年,他将历年所作文字的一部分,融合自己的新观点和想法,重新以随笔体裁整理为文,在成都《华西日报》上开辟《厚黑丛话》专栏,连载发表,以后同名结集单独成书。1936年,他还发表了被人称为扛鼎之作的《中国学术之趋势》。

李宗吾
 
李宗吾
原图链接  来自360百科

作者的基本思想线索是在研究人性中,提出了"厚颜黑心"之说,由此而生"心理变化,循力学公例丽变化"之说。作者认为后者,使"厚黑学就有哲理上之根据了"。其论人性、论经济、论政治、论国际关系、论学术,均循此线索。他自己认为世人多注意其"厚黑学",而对其他作品"不甚注意",其实,后者才是作者更为着重的作品。 这些著作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作者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封建社会的政治黑暗和官场腐败予以深刻揭露和严厉抨击。文笔犀利,讽刺辛辣,许多见解令人叹为观止。作者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自成一家,使人不能不佩服其对传统文化的切肤感受与妙悟能力。 《厚黑大全》收集了李宗吾的重要论文和专著,通览全书,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全貌。就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而言,《厚黑学》、《厚黑原理》(心理与力学)、《厚黑丛话》、《中国学术之趋势》、《社会问题之商榷》堪称是李宗吾的代表作。 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代表人物是尧舜,学说是孔孟之道。其特征是人民浑浑噩噩,无所谓厚无所谓黑,纯是天真浪漫,人人皆处童心状态。孔子学说,提倡道德,梦想唐虞,欲返民风于太古。

第二时期全

代表人物是刘备、曹操,刘备是厚颜的代表,曹操是黑心的典型,代表学说是作者的《厚黑学》。其特征是人民知识渐增,机变百出,世故奸猾,阴险狡诈。

第三时期

代表人物还未出现,代表学说是作者的《心理与力学》。其特征是以孔孟之心行曹刘之术。在第三时期,即使孔孟复生,必归失败者,谓其无曹刘之术也;曹刘复生,亦归失败者,谓其无孔孟之心也。作者认为他所处的时代是第二时期末,第三时期初。

与薄白学

曾几何时,"厚黑学"似乎成了显学,书摊上摆满了谈论厚黑的书。在一个阅读已经越来越显得曲高和寡的时代,许多人已经不愿意读书,除了读有关厚黑学的文章。我曾经对那些热衷于读厚黑学的人满怀鄙视,可是后来我知道这种鄙视其实是不对的,因为,读厚黑学的人,说明他还需要学习厚黑学,还不是真正厚黑高手。厚黑高手对厚黑早已经烂熟于心,是根本就连任何有关厚黑的文章都不需要读了的。那些还如饥似渴地去读厚黑文章的人,其实往往是还根本不懂厚黑,这就像喜欢吃肥肉的人往往是因为过去很少吃肉一样,说起来,读厚黑反倒是他们本性淳朴的标志,我又怎么可以去鄙视他们呢? 其实,时代在退步。我说时代在退步,是因为在这个时代,确实有许多东西已经变得越来越没落,譬如说在许多地方,道德似乎就变得越来越昂贵,因此维持它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很多人也就无力或者不屑于去维持。与从前的某些时代相比,给人的感觉似乎就是道德在没落。也正因为如此,尽管21世纪有关厚黑学的书在书店里依然畅销,依然有很多人在痴迷地学习厚黑,但实际上,有人告诉我,厚黑学21世纪也已经落伍了,它已经无法维持它在道德沦丧者心目中的至高地位,因为21世纪这个地位已经让位于另一门学问:"薄白学"。 何谓"薄白学"?薄者,薄情寡义;白者,真金白银。薄白学,就是说21世纪的人要混出名堂来,往往要靠薄情寡义和真金白银这两样东西。

当官的只有薄情寡义,才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快乐,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一再地出卖同志、出卖朋友;才能够无视那些失业的、遭灾的、病残的老百姓的困苦,肆无忌惮地侵吞救灾款,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同时,当官的也只有凭借着真金白银开路,才能够博得上司的欢心,获得提拔,当更大的官;才能够包二奶三奶四奶,享尽人间荒淫。经商的则只有薄情寡义,才敢生产吃死人的劣质奶粉等等假冒伪劣产品赚取那些毒死良心的肮脏钱;才敢于对任何人坑蒙拐骗而照样能够做到倒床就呼呼大睡,毫不心惊。同时,经商的也只有靠着各种来历不明的真金白银,才能够打通那层层关节,逍遥法外,赚取更多的真金白银;才能够千金买笑,夜夜春宵,横行霸道。

年谱简编

1:1879年2月3日,一代奇人李宗吾,呱呱坠地于四川富顺自流井汇柴口小竹湾(今属自贡市)。

2:1881~1882年,因顽皮蛮横,被家人呼为“人王”。以此起名为世全,后改为世铨。

3: 1885年,患咳嗽病,久治不愈,遂成哮喘病,体质虚弱。

4: 1887年,接受启蒙教育,先后从陈、郑老师读书。

5:1890年,跟关海渊老师学,关老师除讲解《龙文鞭影》、《千家诗》外,还教李宗吾习作八股文和试帖诗,并指导其阅读史书。

6:1892年春,同五哥李世源一同入茂源井三刘私塾读书。三位刘老师中,年轻的建侯老师,诙谐幽默,对宗吾影响最大。

7:1892年春,同五哥李世源一同入茂源井三刘私塾读书。三位刘老师中,年轻的建侯老师,诙谐幽默,对宗吾影响最大。

8:1892年春,同五哥李世源一同入茂源井三刘私塾读书。三位刘老师中,年轻的建侯老师,诙谐幽默,对宗吾影响最大。

9:1894年,三老师分馆,宗吾跟随性格严谨的刘应文(七老师)读书,七老师对宗吾特别赏识,4年后推荐他到书院读书。此年曾改名,由李世铨改为李世楷,字宗儒。

10:1898年,入三台书院,次年转入炳文书院,从山长卢翊廷系统学习八股文做法。他作文爱标新立异,颇得师长赏识。

11:1900年,富顺县试中考取第一名,获秀才功名。同学雷民心、雷铁崖兄弟,在院试中分别考取第一名和第七名。

12:1902年,考取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今四川大学),但因故未立即入学。

13:1902~1903年,与雷民心曾龙骧等人在家中自学。

14:1903年11月~1907年,入省城高等学堂优级理科师范班。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接受新思想,参加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毕业时因成绩优异,清廷奖赏他举人功名。由于对传统之儒家思想颇有非议,认为“宗法孔子”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名为宗吾。

15:1907年,参与谋划刺杀四川总督赵尔丰,后因泄密未成,同学张列五、杨维等人遭通缉。宗吾因非主谋,得以幸免。

16: 1908年,在家乡富顺中学(今县二中)任教习,同学王简恒任校长,廖绪初任县视学,谢绶青同任教习。

17:1909年,王简恒辞职,宗吾接任富顺中学校长。

18: 1910年夏,因长夜难眠,苦思中国几千年历史,终于从“三国旧事”中,悟出脸厚心黑之理,进而发明惊世骇俗的“厚黑学”。

19: 1911年,被四川提学司调任为小学检定员,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宗吾在去双流县检查工作时遇阻,回成都后不久,即返回故乡。后任自贡地方议事会任学务科长,力主多建新学校。

20: 1912年,好友张列五出任省军政府副都督兼民政厅长,宗吾应邀返回成都,任审计院第三科长。此间,在《公论报》上发表《厚黑学》一文,署名独尊。廖绪初、谢绶青分别作序、跋。

21: 1913年,被财政司任命为重庆关监督,但未就职。后先后出任官产竞卖处经理,官产清理处处长。年底,政府机关裁撤,宗吾去官返乡。

22: 1914年,出任富顺县视学,随后调任省立第二中学(今江油市第一中学)校长。

23: 1915年~1918年,任四川省视学。

厚黑学之道
 
厚黑学之道.
原图链接 来自360百科

24: 1917年,刊印《厚黑学》一书,唐倜风作序。

25: 1918年,任省公署教育科副科长,廖绪初任科长。

26: 1919年末,廖绪初辞职,政府让其代理科长,他却坚辞不就,再次返乡。

27: 1920年,乡居闭门读书一年,研究厚黑原理,认为心理随力学规律变化。并开始用数学和物理学解析心理变化。

28: 1921年,再次出任省视学,到川北遂宁调查吊打校长案,终于平息事件,作出妥善处理。

29: 1922年,受政府派遣,与游子久等人一道,赴鄂、湘、粤等地考察教育,历时半年。

30: 1923年,在成都召开的“新学制会议”上,联名提出考试案,未蒙通过。后又独自成文,主张各校实行毕业考试。

31: 1924~1927年,在家乡富顺试点推行考试制。组织学业成绩考察会。

32: 1925年2月,省署根据宗吾的呈请建议,制定各级学校毕业考试条例,开始在各县推行。7月在宜宾主持毕业考试,遭学生痛打。后作《考试制之商榷》一书,阐明自己教育观点。其主张考试意志坚定,决不会因受到阻力而气馁。 33: 1926年,作《学业成绩考察会之计划》。

34: 1927年,当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四川分会董事,并应邀发表《推广平民教育之计划》。刊行《宗吾臆谈》一书,由李天根作序。重要著作《我对于圣人之怀疑》,正式发表。

35: 1927年末~1934年,任刘文辉、刘湘军中顾问及编纂委员,并在四川大学任兼职教授。

36:1928年,刊行《社会问题之商榷》一书,系统阐述了作者的政治、经济、外交观点,提出合力学说。姚勤如等四人作序。

37:1934年,北平、上海二地同时出版《厚黑学》单行本。

38: 1934~1938年,任省政府政文室编审委员。

39: 1935年8月~1936年5月,《厚黑丛话》在《华西日报》上连载,内容几乎包括宗吾所有思想成果。后因政府干预而中断。

40: 1935年,12月,为黄敬临的《食谱》一书作序。

41: 1936年6月,刊印《中国学术之趋势》一书,剖析宋元明清学案的由来,内容宏阔,思想深邃,被学术界认为是扛鼎之作。

42: 1937年6月,发表《制宪私议》一文。后因抗战爆发,宗吾把原定写的《外交私议》,改定成《抗日计划之商榷》。后将以上两文合刊成《制宪与抗日》的单行本,向社会发行。

43: 1938年,四川省政府裁员,宗吾被排挤出局。1939年3月,发表《厚黑教主六旬进一正文启》。由于蒋介石当局,认为宗吾作品危害世道人心,故下令通缉李宗吾。4月他悄然返回故乡自流井,隐居小竹湾。不久,收到张默生从重庆写来的信。

44: 1939年,写成《中国民族性之研究》、《性灵与磁电》,后一篇收入《心理与力学》中。应张默生之邀,写出《宗吾自述》。

45:1941年12月,携长孙长翊到重庆北碚拜访张默生,两人长谈数日。闲暇时写作《锸随录》。

46: 1942年,靠朋友杨亚仙资助,刊印《厚黑学》、《中国学术之商榷》、《心理与力学》等书。宗吾与政要、著名学者吴稚晖会面,二人讨论了“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等问题,吴为其题写了封面书名。

47: 1943年春,再次来到重庆北碚与张默生会面。3月,宗吾经成都返乡,写作《迂老自述》。8月患中风失语症。

后世影响

厚黑学一书一直受到民间重视,辗转相传,以厚黑学命名的相关中文书籍多达200本以上,几乎成为现代显学中的一种。厚黑学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人类黑暗自私的一面,然而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3]

相关视频

厚黑学100招 第一季:小伙身无分文闯天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