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质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印质明
印质明
原文名 Zhiming Yin
出生 1928年
中国河北香河人
逝世 2008年10月8日
国籍 中国
别名 蓝精灵
职业 演员,编导
知名作品 《神秘的旅伴》
《国庆十点钟》
《戴手铐的旅客》

印质明中国电影话剧演员河北香河人。1950年天津津沽大学工厂管理系肄业。1953年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结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64年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编导。2008年10月8日逝世。现安息于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

人物简介

参与与创作作品 曾在《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铁道卫士》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时演出话剧《同甘共苦》、《千万不要忘记》等;导演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丹心谱》等。曾创作电视剧本《追》、《红三角》、《难》等。

人物生平

印质明出生在一个工商业资本家家庭,从小过着殷实的生活,不愁吃穿,并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在耀华高中的话剧社里,印质明第一次接触表演,这要归功于当时的语文老师张洁忱。每天的语文课,张老师从不照本宣科,在三尺讲台上"大肆"向他的学生们灌输莫里哀的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斯坦尼的戏剧理论,在这样的轮番"轰炸"中,印质明逐渐接触戏剧、了解戏剧、直到酷爱戏剧。到大学二年级,印质明效仿前人---鲁迅郭沫若弃医从文,他也弃商从艺了。

1950年,刚刚成立的北京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今北京电影学院)招生,印质明向学校提出转学申请,希望到北京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系统学习戏剧与电影知识。他几乎每天都去找学校领导希望开到一封介绍信,可得到的答复都是:"不行!"后来,就转变成学校找印质明谈话了,倔强的印质明一旦打定主意便没人能够改变了,他一想,东方不亮西方亮,此路不通另寻他途。当时,印质明正半工半读,每天晚上都到夜校教书,与那些工人老大哥们混得熟了,在闲聊中,印质明向这些工人老大哥们倾吐了自己的愿望和苦衷,当时可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有的工人说:"老印啊,这有什么难的,有咱厂工人们联名开的介绍信能算数不?到时,再盖上咱夜校的图章,怎么说在这你是老师,去进修总是可以的!"这番话可说到了印质明的心坎里了,当晚,工人师傅们就把联名信写好了,找夜校盖了图章,第二天一早,印质明怀着激动的心情、紧紧地揣着介绍信,就"北上"了。

印质明坦言,拍电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就更需要演员有一种奉献,乃至献身的精神! 1958年《工地青年》、《春雷》后期录音结束以后,印质明参加了长影演员剧团排练和演出的大型话剧《红旗谱》。这次,导演王逸满足了印质明饰演反面人物的愿望,他也一改过去只演正面人物的戏路,饰演了该剧中的匪班长,并兼李德才的"B"角。春节前后,话剧《红旗谱》在北国冰城哈尔滨连演一个月,场场告满。不想,最后一场告别演出,由于印质明已经完全投入到了演出中,在台上误将自己的手用手枪打伤。手术后未精心护养,造成发炎、化脓、引流以致连日低烧,就这样带着伤痕,拖着病体的印质明又进入了《铁道卫士》的筹备组。在拍戏的过程中,印质明的伤手一直未好,虽然不用挎"木板"了,可仍在"引流"。为了避免观众发现,印质明借此机会便为人物设计了个习惯动作,经常把手插在裤子口袋中。去年,哈尔滨的一些老观众、影迷,自动组织起来,约印质明去哈尔滨与他们相见,其中有的人把这一个插手的动作说成是"创造",因而构成了高科长这个人物的特色。实在是歪打正着---天大的误会啊!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演员不太注重主角和次角之分,更不会因为不是主角,或是剧本不符合自己的意愿就撂挑子。"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句话铭记在每个演员心中。

在拍摄《国庆十点钟》[1]的时候,印质明饰演的顾群在前面打电话的时候,后面需要一个看电话的老大爷,没有台词,只要面无表情就可以了。当时拍摄已经开始,又是晚上,上哪找群众演员去啊,这可让导演为难了。就在这时,导演突然看到了坐在旁边的陈强,立刻"计"上心来,"陈强啊,现在印质明在小卖部里打电话,后面需要一个看电话的大爷,我看你合适,就给来来吧!"陈强一听,二话没说,径直走进"小卖部",往那一坐,一句话没说,这场戏就这样顺利地完成了。

还有一次,印质明在拍完《神秘的旅伴》刚走出摄影棚时,对面正遇上《平原游击队》的拍摄组,导演苏里跑了过来,"老印啊,我们这现在需要一个拉吊桥的伪军,还有两句台词,我怕一般的群众演员紧张演不好,我看你就来一个吧!"印质明听完,脱下了《神秘旅伴》的服装,生平第一次穿上了伪军的服装,开拍后,印质明像模像样地模仿着汉奸的味道盘问一位乔装的八路,结果人家给了"我"一只鸡,"我"就给人家放下吊桥,把人放过关了。这也让印质明过了把反面人物的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印质明可算得上是炙手可热的"名角",有很多追星族。

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要接见包括印质明在内的一批当时活跃在银幕上的电影演员。接到这个通知后,印质明兴奋不已,能有机会与毛主席见面,那是何等荣幸啊!第二天,正在开准备会的印质明被长影厂叫走,通知他明天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电影首映式。"当时,我也没有办法,哈尔滨那边已经准备就绪,而且宣传声势很大,在影迷中影响也很大,不能让影迷们失望啊,晚上我就乘火车回哈尔滨了。""首映式当天,人山人海,把电影院围得水泄不通,致使周边地区交通堵塞,我们是在警察的保护下,从电影院后门的一条小胡同走进场的。"首映式转天,毛主席接见了那些电影演员,在那幅长长的照片中没有印质明的身影,但在成千上万的影迷心中却始终珍藏着印质明,这个他们心中的"明星"。

虽然没有见到毛主席,但印质明却有幸与周总理、邓颖超大姐"亲密接触"。一次,总理和邓大姐来观看舞台剧《雾重庆》,长影厂指定由印质明担任总理身边的记录员和解说员。

周总理很关心演员们的生活,《铁道卫士》拍摄完成之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看。看后,周总理问,为什么最近看一些影片,总觉得演员的形象有些不对劲儿,往往外景时演员显得有些瘦,内景时显得有些胖?很不舒服,为什么?……实际情况是拍外景有时住市里招待所,供应较好,营养能基本保证。一回到厂里拍内景,不再是"客人"而是"家里人"了。供应好的时候,可以吃上高粱米,供应不好时,只能吃增量法,瓜菜代,人造肉!演员大半都"浮肿"。总理当即表态:不行!我们的电影要拿到国际上去放映,这在国际上影响不好,再困难也要保证演员的健康。从此,长影演员一律改成白米、白面,全部供应细粮!

作为演员,印质明在银幕上塑造的人物多为儒雅的"侦察员",这种儒雅的气质归功于印质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自己作为演员的要求是"表现世界、演绎人生"。作为演员除去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广阔的视野外,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甚至博古通今,中外皆知。所谓"艺海无涯"、"学无止境"这几个字用在一个创作者的演员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成功演员、导演,除了对电影的热爱,更多付出的是艰辛与汗水。可在现代的社会中,在校园中从事表演学习的学生们却让印老师有些失望。一次表演课上,有一位同学大声地问其他人:"哎,你说,这李世民后面的皇帝就是康熙了吧?"

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见他们的知识贫瘠,他们对历史的无知。记得曾经有位伟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您说呢?"印老师恳切地看着记者。

后记:圈里,印质明的低调、含蓄是有名的,很多人因为他的"颐指气使"而对他"望而却步"。或许我因为曾经与他工作过的关系,面对印老师竟有几分轻松。印质明老师坦言,他很少接受采访,很少做专访,一是"我的年龄已经大了,不习惯跑东跑西的,有时间宁可在家里看闲书、聊闲篇儿、写闲文儿。"二是,"我不习惯现在媒体的炒作,总是问你,'您是怎么塑造这个人物的?'这么笼统的问题,像问一个八级车工是怎么造出机器人的,问题太'难'回答了!" 面对现在的媒体,印质明不想恭维,也绝不妄加评论,他希望"媒体和艺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我国著名电影、电视和话剧表演艺术家印质明8日去世,享年80岁。印质明生前曾任天津市电影艺术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编导。

印质明的代表作包括:《铁道卫士》[2]《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戴手铐的旅客》等。他经常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拍摄《铁道卫士》时,为了体现人物的真实感,他在铁道部门做过司机、司炉和车长。他曾对亲友和同事说:"我们那时体验生活是真的去干,在铁道部门干了好长时间。我很热爱自己选择的这个职业。"

主要作品

出演电影

1. 大虎 (1981) .... 闻城

2. 戴手铐的旅客 (1980) .... 魏子恒

3. 山乡风云 (1979) .... 斩尾蛇

4. 自有后来人 (1963) .... 王巡长

5. 炉火正红 (1962) .... 金工程师

6. 冬梅 (1961) .... 王大东

7. 铁道卫士 (1960) .... 高健

8. 春雷 (1958) .... 朴容吉

9. 心连心 (1958) .... 亮子(叙述)

10. 工地青年 (1958) .... 尚越

11. 生活的浪花 (1958) .... 薄康

12. 虎穴追踪 (1956) .... 陈惠远

13. 国庆十点钟 (1956) .... 顾群

14. 神秘的旅伴 (1955) .... 冯廷贵

15. 英雄司机 (1954) .... 金站长

参与制作

1. 大虎 (1981) .... 导演

2. 大虎 (1981) .... 编剧

3. 婚礼 (1979) .... 编剧

视频

驼铃 于洋 杨在葆 印质明 克里木【2006现场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