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代烷烴
簡介
天然存在的鹵代烴種類不多,大多數鹵代烴屬於合成產物。鹵代烴一般用RX表示(X=F、Cl、Br、I),鹵原子是鹵代烴的官能團。鹵代烴容易發生碳鹵鍵異裂、鹵素被取代的反應。可以作為滅火劑[1]、製冷劑、氣霧劑、乾洗劑、溶劑等,用途廣泛。某些鹵代烷如氟氯碳化合物(氟利昂)也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能導致臭氧層的破壞,增加地表面的紫外線輻射強度。
分類
從結構的角度來看,鹵代烷可以分成一級鹵代烷、二級鹵代烷、三級鹵代烷。一個連有鹵素的碳原子與幾個碳原子直接相連(又叫伯碳、仲碳、叔碳),就是幾級烷。例如,氯乙烷(CH3CH2Cl)是一級鹵代烷。 從官能團的種類來看,鹵代烷可以分成氟代烷、氯代烷、溴代烷、碘代烷。它們的分子中有對應的碳鹵鍵。當然,有的分子中含有多種碳鹵鍵。常常使用以下名稱:氯氟烴(ClFCs)、氫氯氟烴(HClFCs)、氫氟烴(HFCs)。這些名稱常用於對鹵代烷的環境影響問題的探討中。
反應
鹵代烷具有極性,很容易與親核試劑反應。其原因是鹵代烷分子中,鹵素原子由於電負性較大,帶有部分負電荷,而與鹵素相連的碳原子帶有部分正電荷,導致其具有親電性。
取代反應
鹵代烷的取代反應通常是鹵素成為離子離去,並生成鹵化物。鹵代烷的烴基部分形成碳正離子(R+),並與進攻試劑反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水解反應,通常使用氫氧化鈉作為反應物。來自NaOH(aq)的OH-帶一個負電荷,是親核試劑。於是,具有孤對電子的氫氧根與碳成鍵,而碳鹵鍵發生異裂生成鹵素負離子,得到的產物為醇和鹵化鈉。假如所用親核試劑為氨,可以得到胺。用伯胺或仲胺也分別可以得到仲胺和叔胺。
氯代烷和溴代烷和碘化物(通常用碘化鈉)的反應(即芬克爾斯坦反應)生成的碘代烷反應性很好。
鹵代烷也可以與許多負離子反應(如CN-、SCN-、N3-),鹵原子分別被這些基團所取代。這些反應在合成中很有用,且成本較低。例如,生成的腈可以被水解為羧酸。而若想得到胺類,可以通過以下反應: 用氫化鋁鋰將腈還原為(伯)胺類化合物; 疊氮化合物與氫化鋁鋰或與膦(施陶丁格反應)反應; Gabriel 合成(用苯鄰二甲酰亞胺鉀鹽與鹵代烷反應後水解得到)和德爾賓反應(用烏洛托品與鹵代烷反應後水解得到)。
鹵代烷與鹼反應,可以得到包括醇、胺、硫醇和硫醚等的一系列化合物。也可以與格氏試劑反應,得到鎂鹽,並增長碳鏈。
應用
鹵代烷在有機合成中被廣泛地用於形成碳正離子,在合成中起重大作用。
短鏈鹵代烷(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常在工業上被用作非水溶劑。然而,由於其巨大的毒性和對環境的危害,鹵代烷的使用受到限制較大。
因為氯氟烴相對毒性較小且蒸發熱大,故常被用作製冷劑和推進劑[2]。1985年聯合國有關臭氧層保護的國際公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簽訂後,氯氟烴的使用也受限制,取而代之的是氫氟烴的應用。
視頻
鹵代烷烴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我國鹵代烴滅火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豆丁網,2011-03-02
- ↑ 氟氯烴的催化治理 ,道客巴巴,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