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天竺(拉丁學名:Nandina domestica Thunb.),為無患子目小檗科南天竹屬常綠小灌木。莖常叢生而少分枝,高1-3米,光滑無毛,幼枝常為紅色,老後呈灰色。我國大部分地區及日本均有分布。生于山地林下溝旁、路邊或灌叢中。海拔1200米以下。根、葉具有強筋活絡,消炎解毒之效,果為鎮咳藥。但過量有中毒之虞。各地庭園常有栽培,為優良觀賞植物。[1]
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莖常叢生而少分枝,高1-3米,光滑無毛,幼枝常為紅色,老後呈灰色。葉互生,集生於莖的上部,三回羽狀複葉,長30-50厘米;二至三回羽片對生;小葉薄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10厘米,寬0.5-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冬季變紅色,背面葉脈隆起,兩面無毛;近無柄。
圓錐花序直立,長20-35厘米;花小,白色,具芳香,直徑6-7毫米;萼片多輪,外輪萼片卵狀三角形,長1-2毫米,向內各輪漸大,最內輪萼片卵狀長圓形,長2-4毫米;花瓣長圓形,長約4.2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圓鈍;雄蕊6,長約3.5毫米,花絲短,花葯縱裂,藥隔延伸;子房1室,具1-3枚胚珠。
果柄長4-8毫米;漿果球形,直徑5-8毫米,熟時鮮紅色,稀橙紅色。種子扁圓形。花期3-6月,果期5-11月。
生長環境
南天竹性喜溫暖及濕潤的環境,比較耐陰。也耐寒。容易養護。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對水分要求不甚嚴格,既能耐濕也能耐旱。比較喜肥,可多施磷、鉀肥。生長期每月施1~2次液肥。盆栽植株觀賞幾年後,枝葉老化脫落,可整型修剪,一般主莖留15cm左右便可,4月修剪,秋後可恢復到1m高,並且樹冠豐滿。南天竹野生於疏林及灌木叢中,也多栽於庭園。強光下葉色變紅。適宜在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長。
分布範圍
產於福建、浙江、山東、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貴州、陝西、河南。生于山地林下溝旁、路邊或灌叢中。海拔1200米以下。日本也有分布。北美東南部有栽培。
主要價值
根、葉具有強筋活絡,消炎解毒之效,果為鎮咳藥。但過量有中毒之虞。各地庭園常有栽培,為優良觀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