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指华夏族所创造的文明。华夏也称"华"、"诸华",又称"夏"或"诸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说无论是中原地区的民族,还是边远地区的民族,都对周武王表示顺从。其中的"华夏"是指汉族的前身。

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和古籍记载,华夏文明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黄帝(轩辕氏) 、等时代 。后来的炎帝和黄帝为共主,华夏先民在黄河流域留下众多的文明遗址。

华夏文明以礼乐为制度、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语为源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1]

目录

发源地

华夏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华夏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它的升华阶段。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这时的黄河文明主要凝聚在黄河中下游的大中原地区,以今天的河南省为核心,大中原地区文化即中原文化是黄河文明的中心。

长江文明,特别是长江文明中的“稻作文明”,甚远的影响着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是长江流域各区域文明的总称,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已经7000多年,并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国文明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区域之广,文化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等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文明。

草原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草原文化发祥地,不但分布有许多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如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扎赉诺尔文化等,而且拥有很多可以认证中华文明起源的文化遗存,如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被称为“红山诸文化”,这些文化表明在中华文明的起始阶段,我国北方广大草原地区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使中华文化既有博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充满生机与活力。[2]

华夏文明的形成

中国人自称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但其实这种共同的民族认同来源于周的影响,周朝八百年的封建宗法制度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融合促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而在此之前,华夏文明的源流主要有三个:华夏文化、东夷文化及苗蛮文化,其中东夷文化的文明程度最高,像中国最古老文字、弓箭和金属均是由东夷人发明并开始使用的。

东夷,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包羲、太昊、伏羲氏后裔各部落的称呼,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下游,至夏朝以来,东夷人与华夏人就相互通婚,不断融合。

夏朝时期

夏朝之前,华夏族和东夷族形成部落联盟,并先后推举尧、舜、禹为部落首领,其中舜便是东夷人,居于雷泽。在禹去世前几年,也要效仿尧舜进行禅让,众人便推举掌管刑法的皋陶,然而皋陶还没接任就去世了,之后众人又推举伯益,大禹便答应了。但是大禹在指定伯益为继承人的同时却把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了儿子夏启。由于夏启的能力也比较强,时间一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便上升了起来,而伯益作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征集,逐渐便被人遗忘。

等夏禹死后,多数部落首领都愿意效忠夏启,夏启便开始行使王权,开启了家天下的历史。伯益本是东夷人,看夏启继承了国君之位,大怒,便召集东夷部队攻击夏启,却不料夏启早有准备,击败了东夷军队。之后夏启又相继击败了反对自己的部落,坐稳了王位。

之后王位传至太康时期,太康失德,东夷人有穷氏后羿趁机叛乱,取代夏政,之后不久,后羿手下寒浞代羿,执政近半个世纪,直到少康攻灭了寒浞,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商朝时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朝本是东夷人的一支,在夏朝时期加入了华夏联盟,兴于河、济之间,商人和东夷人一样都崇拜鸟图腾。在商朝取代夏朝之后,分封了东方赢姓诸国,并建立了广泛的联盟关系,而由东夷部落组成的九夷之师则是商朝最精锐的部队。

起初,东夷部落一直跟随商朝攻打西羌以获取奴隶和人祭,然而到了商朝末期时期,商人不断向赢姓诸侯征敛财物,攻伐四方,东夷诸国厌倦了商王的穷兵黩武,拒绝参战,并退出了联盟。商王便开始安抚西方诸国,包括册封周人为牧师,转过身来开始镇压东夷。到了商纣王时期,帝辛更是大规模的征伐东夷,使商王朝的实力消耗很大。此时的周武王趁殷商政权与东夷集团打得两败俱伤之际,入主中原,建立周朝。

周朝时期

周朝建立以后,商朝遗族又转过来联合东夷部落反对周朝统治,却被很快平息了战乱,这就是著名的“三监之乱”,为了镇压东夷,周公常年坐镇成周,慑服东方诸国,并将赢姓秦人调到西陲,长期与羌戎作战。

为了控制东夷之地,周武王将周公、尚父分别分封到鲁地和齐地,作为征讨东夷的桥头堡,姜子牙更是被授予代天子征讨四方的权力。之后,在齐国的不断蚕食下,老牌东夷帝国——莱国最终被兼并,东夷文明逐渐融入到华夏文明之中。春秋时期,最后一个尚未融入华夏的东夷国家徐国被吴国所灭,东夷文明彻底和华夏文明融入到了一起,东夷高度发达了文明对华夏文明更是作出不朽的贡献。[3]

华夏文明最伟大的成就--汉字

在上古时代,人类祖先和其他动物一样是没有语言的,彼此之间通过有限的肢体动作进行交流。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发展,直到有巢氏时代的后期,人类才有了初级的语言。

到了燧人氏时代,人们已经有了很丰富的语言,但是并没有出现文字,人们也只是通过摆放石块,并以石块的大小、多少、位置的不同来记录不同的事物。后来燧人氏部落的织女发明了搓绳技术,并随即发明了“结绳记事”。后期又辅助各种植物的颜色来增加记录的事情。

到了燧人氏晚期,人们发明了最早的“符号文字”。用简简单单的“○、☆、※”组成了不同的组合来记录。逐渐的这种符号取代了“结绳记事”。但是这种类似密码性质的文字,却只能在少数人中流传,外人很难破译理解。于是,图画文字便出现在了民间,用简单的画面来表达具体的一个事物。由于图画便于记忆和理解,所以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据说是仓颉创造的。仓颉生于炎帝神农氏政权帝承二十六年,其父系为伏羲氏,母系为史皇氏。仓颉的母亲是史皇氏部落的一位女首领,也是伏羲女娲的后裔。

据《黄氏逸书考》辑《春秋元命苞》中记载:“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栗,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通鉴外纪》中也有记载:“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

在汉代的《河图玉版》中:“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帝”

从这些古史文献中可以看出,仓颉天生神通,生而知之,在“河图洛书”、龟鸟兽山中创造了汉字。在古史中有很多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但其中大部分是夏商周历代开国君王假借天命托古而伪造。而仓颉所见的“河图”“洛书”应该是燧人氏所创造的原始书。其书完全是由上古符号“○”和“●”构成。“○”和“●”分别代表天地,阴阳。虽然这本书全是简单的符号,可是却融天文、地理、数学、玄学为一体,包罗万象,高深莫测。

仓颉非常聪慧,通过对河图洛书上符号文字的研究,加上归纳总结民间的图画文字,继而创立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在轩辕氏建立黄帝政权中,仓颉还成为了左史官,他不仅是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还是官吏制度和姓氏的草创人之一,不愧为“人文始祖”。黄帝以其居功奇伟,赐以“仓”姓,意思就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也正是有了仓颉造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改进,汉字终成为了历史进程和文化情感的载体。[4]

參考资料

  1. “华夏 中国 中华”名称的由来2014-12-22 来源:腾讯网
  2. 华夏文明的三大发源地及其相关介绍2019-10-14 来源:第一星座网
  3. (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形成 2020-06-04 来源:名人简历网
  4. 华夏文明最伟大的成就——汉字2020-07-10 来源:个人图书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