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向花
半向花又名半枝莲(学名: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江苏省植物药材志),
别称:赶山鞭(四川成都)、瘦黄芩(四川普格),牙刷草(江苏苏州),田基草(江苏宜兴),水黄芩(江苏南京),狭叶韩信草(广州植物志)。急解索、细米草、偏头草、半向花、四方草、通经草、耳挖草
是马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支莲株高可达55厘米,
丛生密集,花繁艳丽,花期又长,是装饰草地、坡地和路边的优良配花,
亦宜花坛边缘和花境栽植,盆栽小巧玲珑,
可陈列在阳台、窗台、走廊、门前、池边和庭院等多种场所观赏。
分布于阿根廷、巴西南部、乌拉圭以及中国大陆的公园等地,
常生于逸生,原产于南美洲。半支莲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性寒味酸,
全草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成分。有凉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肿和清热利湿之功效。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半枝莲
分布区域:阿根廷、巴西南部、乌拉圭以及中国大陆等地
亚 目:唇形目
别 称:并头草、韩信草、赶山鞭、牙刷草
门:被子植物门
种:半枝莲
二名法:Scutellaria barbata
界:植物界
科:唇形科
拉丁学名: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
英文名:Scutellaria barba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属:黄芩亚属
目:管状花目
亚 科:黄芩亚科
亚 纲:合瓣花亚纲
属:黄芩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半枝莲根茎短粗,生出簇生的须状根。
茎直立,高12~35(55)厘米,四棱形,基部组1~2毫米,
无毛或在序轴上部疏被紧贴的小毛,不分枝或具或多或少的分枝。
叶具短柄或近无柄,柄长1~3毫米,腹凹背凸,疏被小毛;
叶片三角状卵圆形或卵圆状披针形,有时卵圆形,
长1.3~3.2厘米,宽0.5~1(1.4)厘米,先端急尖,
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边缘生有疏而钝的浅牙齿,上面橄榄绿色,
下面淡绿有时带紫色,两面沿脉上疏被紧贴的小毛或几无毛,侧脉2~3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
花单生于茎或分枝上部叶腋内,具花的茎部长4~11厘米;苞叶下部者似叶,
但较小,长达8毫米,上部者更变小,长2~4.5毫米,椭圆形至长椭圆形,
全缘,上面散布下面沿脉疏被小毛;花梗长1~2毫米,被微柔毛,
中部有一对长约0.5毫米具纤毛的针状小苞片。花萼开花时长约2毫米,
外面沿脉被微柔毛,边缘具短缘毛,盾片高约1毫米,果时花萼长4.5毫米,
盾片高2毫米。花冠紫蓝色,长9~13毫米,外被短柔毛,内在喉部疏被疏柔毛;
冠筒基部囊大,宽1.5毫米,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3.5毫米;冠檐2唇形,
上唇盔状,半圆形,长1.5毫米,先端圆,下唇中裂片梯形,
全缘,长2.5毫米,宽4毫米,2侧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1.5毫米,
先端急尖。雄蕊4,前对较长,微露出,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不明显,
后对较短,内藏,具全药,药室裂口具髯毛;花丝扁平,
前对内侧后对两侧下部被小疏柔毛。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盘盘状,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短子房柄。子房4裂,裂片等大。
小坚果褐色,扁球形,径约1毫米,具小疣状突起。花果期4~7月。
生长环境
生于水田边、溪边或湿润草地上,海拔2000米以下。
半向花喜温暖气候和湿润、半阴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
栽培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好。
土壤粘重和低洼易积水的地块不宜种。其常野生于丘陵和平坦地区的田边或溪沟旁。
喜比较湿润的环境,过于干燥的地区生长不良。
地理分布
分布中国河北,山东,陕西南部,河南,江苏,浙江,台湾,福建,
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印度东北部,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日本及朝鲜也有。模式标木采自尼泊尔。
药用价值
用于蛇虫咬伤
可取鲜品配鲜半边莲共捣烂外敷。
利尿消肿,散瘀化痰
用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肾炎。
对于治疗瘰疬、结核、梅核,有很好的疗效。
抑菌作用
半向花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本品所含的多糖在体外可促进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转化但大剂量给药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数,对脾指数无影响。
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伤及血痢,破血通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1]
治跌打刀伤及疮疡。
内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10、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通络,祛风散血,行气利水,破瘀止痛。
半枝莲药用
治癌
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
用于各种癌肿,用于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用于痈疮肿毒。阑尾炎,肝炎。
參考來源
- ↑ 半枝莲_半枝莲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查询